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 https://m.39.net/pf/a_4842702.html人们常说,京剧是角儿的艺术,即演员的声腔、表演是京剧艺术的核心,也是观众审美的重点。这个说法没有问题,一部京剧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京剧名家、京剧流派的历史,而流派也是由杰出的角儿创立的,角儿对京剧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必须注意,角儿并不是京剧的唯一,京剧同样具有很高的文学性,主要通过剧本体现,同时影响表演,这一点时常被忽略,甚至造成了一定的问题,有必要予以说明和厘清。无论《西厢记》《牡丹亭》,还是《桃花扇》《长生殿》,中国戏剧文学一直很发达,《赵氏孤儿》等甚至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概言之,对历史社会的深度观照、对人性人伦的温情关怀、对人情世故的细致体贴以及优美的文辞等,共同张扬出中国戏剧的文学性。时间来到近现代,这种文学性在京剧剧本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比如,《春闺梦》探讨战争对人性的戕害,“听啾啾、和切切,似诉说冤魂惨苦,愿将军罢内战及早休兵”,借张氏之口表达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祈祷,体现出京剧艺术的历史担当。《四郎探母》中,当佘太君得知儿子杨四郎十几年来在番邦的遭遇,首先问的是“夫妻恩爱不恩爱,公主贤才不贤才”,而不是急着讲家国大义,这是符合母子关系设定和人性伦常的。《玉堂春》中,苏三回忆初见王金龙的情形,“初见面银子三百两,吃一杯香茶就动身”,语言虽平淡,但既可从中读出王金龙的潇洒、大方,也可解读几分欲擒故纵的意味,言浅意深、饱含蕴藉。至于优美的文辞,可以用不胜枚举来形容。文学性强的剧本给演员的再创造、再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据笔者观察,不少演员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声腔、表演技巧的习得、运用上,对文学性重视不够,导致表演虽规范、正确却索然无味、缺乏深度,自然也就缺少打动人心、吸引观众的魅力。当今京剧界缺乏的不是有天赋的演员,也不是肯用功的演员,恰恰是有魅力的演员。比表演更堪忧的是创作,在新戏创作中继承和发扬文学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放眼近年来的京剧创作,现实题材作品数量大大提高,这毫无疑问是好事。可惜的是,部分创作者简单、刻板地理解现实题材、现实主义,以为追着社会热点走就是现实题材,加几个时尚热词、插科打诨就是现实主义,甚至把工作报告、文件、口号等直接写进剧本,导致剧本空洞浅白、冰冷生硬而无生气,对作品的文学性造成极大伤害,割裂了京剧的优良传统,也割裂了长期以来,观众与作品之间的欣赏默契。创作必须符合艺术规律。振兴京剧创作,除了要培养角儿,也有必要回到京剧文学的原点。来源:中国文化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