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写的不是李香君的爱情,而是全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专业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第四十出(余韵)中,苏昆生唱的《哀江南》

以前背书的时候抄过这么一段话,只是读一遍我就知道,注定了喜欢《桃花扇》多于《长生殿》,仅仅因为那句“眼看他起主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当年匆匆一眼,如今才发现竟然喜欢了那么多年。

在明清传奇中有两大泰斗,合称为“南洪北孔”,即明代洪昇的《长生殿》,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桃花扇》讲述的是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故事,也是上至将军武士、下至艺人百姓“全民救国”的故事,通常将它作为一个爱情故事被讲述,但本质上却是一个救国无望的悲剧,四方各士竞相奔走,最终逃不过有情人断情入道的惨淡结局。

孔尚任(年11月1日~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随园诗话》所载为东堂),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百度百科

中国四大古典戏剧:《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也有说是四种经典爱情戏曲,可以,但我认为没有必要。孔尚任写《桃花扇》也不是要歌颂侯方域和李香君之间惊天动地的爱情的,甚至历史中的两人根本就不存在“爱情”一说,不过是嫖客和名妓的关系。

虽然《桃花扇》听着就很有爱情气息,但身在明朝的孔尚任恐怕不会真的写爱情。这个故事基本上侯李二人有过交集之后就分开成两条独立的线索,侯方域代表爱国文人,李香君则是代表下层艺人或忠义或贞洁或小市民意气的群体,但大篇幅描绘的是一幅忠臣奸佞和政治战事的巨篇,是英雄群像。所以,没有必要将它作为爱情戏曲来看。

他的目的其实很明确,是要以侯李爱情为线索,写南明兴亡历史,引以为鉴。

李香君故居蜡像

01侯李爱情:没有白头偕老的姻缘,却有同为国家生死以的缘分

“桃花扇”——梳栊之日侯方域送给李香君的扇子,是爱情盟约的象征,但扇子本来没有桃花,是侯方域被迫离开秦淮之后,田仰想霸占名妓、要娶她的时候血溅了扇子,其后苏昆生和杨文骢画的,坐实了桃花扇一名,却寄托了李香君之贞洁刚烈,也暗示了侯李无缘。

和其他三部不一样,《桃花扇》中的侯李爱情可以说是个悲剧结尾。

明代佚名画李香君小象

侯李两人其实只见过两次面,一次盒子会听歌传情,一次成亲洞房,然后就因为政治因素天各一方。侯方域奔波他的文人救国理想,李香君则是为了夫君守空楼、迫入宫,两者最相近的一次大概是侯方域入狱、李香君在宫,但始终没有相见。

后来,弘光帝带着妃嫔出逃,李香君和苏昆生、蓝瑛各自带着各自的目的去了某座山的观和做了尼姑的卞玉京相遇,而侯方域、柳敬亭等人也入山,遇到出家的丁继之相逢,紧接着在一次法会上侯李二人重逢。然而这个重逢也没有多感人,因为张薇修仙练道,点化了两人,让李香君跟着卞玉京修道、侯方域随了丁继之修道,始终各分两界。

这俩人也没有挣扎,没有眷念,没有像唐明皇和杨贵妃似的上天入地又哭像,反而是很欣然就接受了这个结局。文本里头,也许是有爱情的吧,但始终带有一种淡淡的感觉。我个人认为,他们之间更多的是一种相同责任和意识,是同为忠义之士的羁绊,而非爱情。

当国破之际,大家都不知道侯方域到底出城没有的时候,苏昆生提议李香君不如不找了,李香君非常坚定地说:“定要找寻的。”

不管是人是鬼是忠骨,不管多久能找到,都要找寻的。看着很坚定的一句话,好像感情很浓厚一样,最后张薇要他们俩各自出家却是毫不犹豫。加之有上文将军自刎、各路爱国人士拼尽全力救国的情节,因此,我认为“定要找寻的”这句话也许有别的意思。

是不是要通过李香君之口,表达孔尚任的什么想法呢?找的是爱情,是理想,还是对国家忠诚的心?

在乱世中,坚定要救国去奸佞的,是像侯方域这样的爱国文人、史可法这样的将领、柳敬亭这样勇敢不畏死的下层艺人,是像李香君这样敢于唾弃奸佞的烈女子。他们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找寻一条帮助拯救国难的路,作为时代洪流中的一粒棋子,他们各司其职。

昆曲《桃花扇》

02《桃花扇》最动人的部分:国之将破,救国无关风月

(外)众位请起,听俺号令。(众起介。外吩咐介)你们三千人马,一千迎敌,一千内守,一千外巡。(众)是!(外)上阵不利,守城。(众)是!(外)守城不利,巷战。(众)是!(外)巷战不利,短接。(众)是!(外)短接不利,自尽。(众)是!

国之将破,英雄气短,其鸣也哀。忠义之士,荆轲之流,不分身份地位。最怕英雄气短,士军置之死地无能后生。

这样的画面场景不管看多少次都让人垂泪,正因为有壮志不畏死的心,有洒了血泪为国死的勇气,在悲剧的结局到来时,才更显得壮烈。跟《权利的游戏》最终季里看着还没成年的小熊女将牺牲时一样令人悲痛。

《史可法殉城》

小说《天官赐福》里的四大美景尤其令我心醉:太子悦神、少君倾酒、公主自刎、将军折剑。想必一定多多少少带着些悲剧色彩才能让是死亡成为美景,而在《桃花扇》里却是:君主自缢、将军自刎、元帅泣血、英雄沉江、才子出家。

甚至不止一名将军自刎,不止一名才子文人出家修道。是有多悲哀壮烈,才能引得忠烈殉国、志士看透?

这种悲壮的凄厉,和文本的浪漫色彩又相关联,文中有三处:

其一,蓝瑛、蔡益所、张薇同乘,夜里出现了阵亡厉鬼,张薇梦见先帝和周皇后乘舆东行;其二,亡国后众人隐于深山,寻仙乡,若桃花源;其三,张薇高筑仙坛,梦见英雄和奸佞的结局——先帝与忠烈皆得道升天、马士英被雷劈死、阮圆海被山神和夜叉逼得跌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见这里的奸佞结局中并无黄得功。在文本里,黄得功将军也得到升天,那就是说在孔尚任的人物体系里,黄得功是忠臣。姑且不论历史如何,文本里史可法和黄得功支持的不是同一个主,史可法和侯方域认为弘光帝称帝有三大罪、五不可立,但黄得功却是迎立。辅佐了昏君未必就是愚臣。

黄得功作为一名将军,他能做的也只有追随皇帝,他忠诚的不是某一个明君,而是这一姓氏的江山,所以当弘光帝逃到他这里时,别人都想着把皇帝献给北朝,而黄得功拼死也要保护弘光帝。最后落得个被同生共死的同僚暗箭刺伤,无颜面对百姓而自刎了。

某种程度上,好像《权力的游戏》里的小恶魔,他辅佐了龙母,为了维护龙母不惜告发了最好的朋友,当然这里好朋友至死都没有怪他,毕竟理念和信仰不同决定了各自的命运也不同。但到最后,龙母屠城。

说明小恶魔错了,但当时他忠诚于信仰、忠诚于信任。大概跟黄得功将军相似,忠诚于对君主将会成为明君的信念,而作为臣子,他要站在皇帝面前替他挡刀。

在《桃花扇》里,每一位忠烈都没有犹豫不决,他们代表了明朝爱国文人将士的期待与血汗,上至皇帝下至艺人,乱世中,英雄怎样都是英雄,无关地位,无关身份,更无关风月。

比如史可法得知弘光帝出逃,国破成为必然,于是他当着老赞礼的面沉了江。

比如左良玉死守城墙,得知儿子左梦庚自破城池后,无颜面对江山,于是他自刎。

比如先帝被困三日无援兵,为了不落入敌手,于是他自缢。

再比如下层艺人柳敬亭和苏昆生,不过是个说书的,却敢于奔波周旋。这让我想到民国时候的戏子,有曲艺人生并不妨碍拥有家国情怀。

左良玉

同时,《桃花扇》非常真实地描绘了在国破之际、乱世之时的人性图画。这厢,将军破国无力自责而死,爱国文人将士奔走自救。那厢,也有郑妥娘一类,皇帝仓皇出逃后他们还想着接客,笙歌另卖,独唱《后庭花》。

更有杨文骢这类求全自保的人。国难未至时,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保全李香君母女;国难已至,立刻就要抛开李香君一个弱女子不顾了。但不能说他自私,不能说他残忍,生死面前,普通人想到的都是自己的死活,无可厚非。

有条件的时候,我可以无私奉献,因为我自己还能活着,我还能解决我的温饱,所以我能帮助别人、给别人也送点温暖。但没有条件的时候,我自己都快要死了,如何把最后一块面包喂到别人嘴里?也别说什么人性的弱点,如果你不是救世主,就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批判这个人,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心里想的,都是一样的。

这将破的城,有阖家团圆的大难临头各自飞,有孤雁报恩一闯再闯,忠义之士也有,荆轲之流也有,但更多的是泛泛之辈。

乱世最见人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