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舜年:字永祺,号孝源,生于年,出生地:山东省莱州府掖县城北关王氏家族,父亲王衷秀(举人),母亲史氏,王舜年出生三月即丧父,母亲十八就成未亡人,王舜年的父亲王衷秀去世后,他的母亲没有改嫁,携子守节四十一载,五十九岁去世(掖县志中有记载)。
王舜年从4岁开始,由其爷爷(祖父)王振凡(举人,训导,主要辅助地方官员主管教育工作)教其读书,他天资聪慧,过目成诵,顺治二年(年)22岁的王舜年考中举人,次年考中进士,初任翰林院修编,后分守冀宁,晋江西按察使,任内平反了一些大要案,不久,擢升为山西布政右使。山西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频遭兵燓之灾,哀鸿遍野,王舜年到任伊始,肃清纲纪,安抚百姓,赈济灾民,百姓为之悦服。顺治17年(年)因一桩旧案,代人受过,消籍归乡,当时的王舜年才37岁。
王舜年归乡之前,他的同僚们去慰问他,他说:分过,厚道也;养亲,夙愿也;诸君子当庆,奚吊焉?于是返乡侍奉老母十余年,母亲去世后,他哀伤不已。三藩之乱爆发后,朝廷四处求贤,他被举荐赞画楚中军务,借补赈沅副使,不久,迁苏松(今江苏上海一带)督粮参政,再补宁台。年逝世,享年80岁。
在这幅书法作品上除了加盖了一枚“舜年”的印章之外,还有另外一枚“王廷谟”的篆书章,那么,王舜年和王廷谟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据笔者考证,王舜年和王廷谟应该是同一个人,即王舜年,字永祺,号孝源,又名王廷谟,和为清初名士洪升的《长生殿》写序的王廷谟为同一人。
据资料显示:洪升(-),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初戏曲作家,诗人。出身名门望族,家多藏书,号称学海,自幼好学,能诗文,颇有名声。24岁时离杭赴京,为国子监生。所作传奇《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齐名,并称“南洪北孔”。故事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故事为主线,借男女之情,写兴亡之叹。康熙二十八年()演出此剧,触犯禁忌,被革去国子监生籍。次年携家返居杭州,后在孤山筑稗畦草堂以居,往来江宁、松江等地,为上演《长生殿》而奔走,并与尤侗、朱彝尊、王廷谟等名士交游。请王廷谟等众名士为其《长生殿》作了序言。四十三年,应江南提督张云翼的聘请去松江,回归途中在乌镇酒后登舟堕水而死。
洪升年堕水而死,和王舜年之死相差2年,而洪升往来江宁、松江(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历史文化长远,有着上海之根的称呼)等地,为上演《长生殿》而奔走之时,正是王舜年迁苏松(今江苏上海一带)督粮参政,再补宁台之际,两者时间地点吻合,参照本作品印章可以得出:清初政治人物王舜年和为洪升《长生殿》作序的清初才子王廷谟为同一人也。
另外据查,清代嘉庆甲子科亦有一位举人叫王廷谟,但此王廷谟非彼王廷谟也,嘉庆甲子年为年,已经和为洪升《长生殿》作序的清初才子王廷谟在时间上相差一百多年了。附:王舜年文章两篇
巨鱼行
渤渤茫茫几千里,水族繁多不胜纪。中有巨鱼曰鲲鲸,常鳞凡介谁敢比。翻涛鼓浪独称尊,吐雾喷云天地昏。钜牙剑口恣吞噬,当之殊能必自存。一朝孽满伏冥刑,谪自波底弃沙汀。沍体层水疑缧泄,从今梦不到沧溟。容轮目圹双睛腐,远近传闻看鱼瞽。脂可燃炬肉可餐,刀斧络绎争刮取。吁嗟乎平吞族类自身肥,身肥还以充鼎鬴。纵横漫道得长年,君不见枯骨累累摧风雨。
鱼骨歌
康熙丙午,北海出大雨(鱼)一枚,众人往观者如蚁。张郡伯应瑞运其骨於城颊。骨长一丈三尺,肋骨长七尺,阔一尺,皮厚数寸,居民取其肉炼油不尽者臭闻数里。
海中巨鱼已千秋,被谪抉目浮海滨。小民无知剸膏肤,膏肤消尽骨嶙峋。官府邮文报辜鲸,谕令居民运入城。细者一节足专车,钜者如梁千人擎。士女顷刻观如堵,杂沓喧阗走伛偻。水物多年疑有灵,惊其伏辜怜其苦。从前纵使常饕餮,刲刑惨收肉今竭。仁人恻隐当瘞薶,枯骨何忍加凌蔑。君不见西来佛骨尚可忌,近城岂忍近腥骴。所过闻风尽掩鼻,况播遗臭远迩避。噫吁戏渤海苍茫大无偶,莱垣区区仅若斗。汪洋且不留秽渍,郡中可是藏污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