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小说更是史书,作者必是朱明遗老

  红楼梦是小说更是史书,作者必是朱明遗老。   很多人误以为《红楼梦》只是一部纯粹的小说,接受不了一切关于《红楼梦》的解读,尤其是接受不了把《红楼梦》当正史来看的说法,一听到索隐二字,就破口大骂“胡说”、“亵渎名著”“曹雪芹的棺材板压不住了”,你怎么就知道是“过度解读”?你怎么就确定“《红楼梦》作者没想那么多”?   《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尚且自称所写《桃花扇》内容完全符合史料记载;《秣陵春》作者自称所作文学作品皆正史,比清写明史靠谱,自称旧史氏。前面两部著作都能自称是记载当时真实历史,《红楼梦》这样的巨著反而必须是纯粹虚构小说,不能是当时历史真事?什么逻辑?   《红楼梦》从来不是纯粹虚构的小说,哪怕是教科书采取的胡适曹家作者论,也说《红楼梦》是包衣奴曹家的自传。与胡适相对的,正是蔡元培先生的《红楼梦》索隐派史书之说。其实,早在《红楼梦》问世的明末清初时期,脂砚斋就已经告诉世人,《红楼梦》是正史。   姜子认定,《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必是朱明遗老,下面我们来说说关于《石头记》作者的几种猜想。   姜子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不在于文采斐然,不在于有所影射,而在于绛树两声,正反相照,两手互搏,脂批所谓“自执金矛又执戈”也!   八大山人,朱三太子,吴梅村,洪升,傅山,都有可能是《红楼梦》的作者。   姜子认为,脂砚斋就是《红楼梦》作者,脂砚斋乃朱明后裔,所以,作者是八大山人与朱三太子的可能性最大,吴梅村是作者的可能性次之,作者是洪升、傅山等人的说法,姜子虽然不赞同,但是比起刘心武的曹家说,还是靠谱多了。   当年学生时代,就听说过刘心武的解读,仅仅是听别人说过只言片语,只觉诧异,并不相信,不曾认真了解。但因为一直也没听过别的解读,倒也印象深刻。   后来隐隐约约了解到作者是曹雪芹的说法来自于胡适,与之相对的是蔡元培的明亡说,越看《红楼梦》,越觉得蔡元培的说法靠谱。   多年来也不曾注意过互联网上《红楼梦》的解读,直到去年,才偶然看到天涯首页无名寒士的解读,与自己的理解倒也契合,解读的也比较系统,到目前为止,所有《红楼梦》解读版本里面,凑合看完的也只有寒士的解读,也就是粗略看一遍。怎么说呢?就比如姜子说书的粉丝,有多少人会从头到尾一篇不拉仔仔细细全看一遍,大部分也只是看标题挑一部分阅读。姜子主张《红楼梦》原文与脂批要一字不漏反复看,至于《红楼梦》解读,跳着看不要太正常。   唯一加过的红楼梦解读   寒士包括其他一些出名的解读者,基本上都自称“作者托梦”“千古解读第一人”,其粉丝都吹捧“作者转世”。就姜子个人经历而已,不过是茅塞顿开而已,不过是听说了蔡元培的明亡说,看了点脂批提示,心里确认了《红楼梦》是史书,然后对照历史,一百遍两百遍地重复研究文本,逐步深挖,大胆猜测加多找对应点。个人觉得,之所以能解,而且很多地方解读地还不错,只能说文学功底不错,悟性不错,还很努力,但还谈不上神奇离奇,不需要作者转世或者托梦的高帽。   寒士的死忠粉是听不得半点不同见解的,提出任何质疑都是大不敬,你质疑一句,他们夸张到一年后都记忆深刻耿耿于怀的那种。寒士本人看似说话还比较客气,但是,每次有人跟他的死忠粉对立,他是绝对维护死忠粉的,每天都有很多人因为不同意见被踢出群。   薛宝钗比贾宝玉大七岁,相信大部分红迷都怀疑过,真心算不上新闻,只不过寒士把这一点拿来放大到标题大说特说罢了;至于诗词全解读,偶尔看一两首,倒还有点借鉴意义,一首首解读,真的有人一首首去看?反正我都是直接跳过的,实在看不下去,完全没必要,最多点出其中的历史事件就足够了,让读者自己理解不好?对于真正的红迷来说,诗词解读这种事,多了就是口水而已,让人提不起兴致。   这一年来,断断续续再看了几次其他人对《红楼梦》的解读,发现寒士说的那些,大部分观点别人也在说,而且时间更早,不足为奇。至于寒士的招牌傅山说,最靠谱的证据无非是钞本里这个特殊的“鼎”字写法,但钞本未必是第一稿,何况,作者未必是亲自动笔,毕竟要避文字狱。姜子认为,作者的原稿应该是焚毁了(后40回,几乎可以确定是焚稿改成脂批了),传出去的所谓第一稿,八成是让其他人抄写的。   头条帖子里好几次看到有人提吴雪松,印象里以前在QQ群里听过吴梅村作者说,而且我觉得吴梅村跟《红楼梦》还是有点关系的。但是,吴梅村是作者的说法是吴雪松提出来的,这一点,我是刚刚百度才知道的。前面说了,凑合看完的解读就寒士的,其他人的解读不过是偶尔看过几篇,印象里我看过的解读文章署名处从来没见过吴雪松三个字。当然,我只是说我没看过,没说吴雪松解读不好,只是机缘问题,恰好没看过他的解读文章。   这两天,帖子里还有人提土默热的洪升作者说,说是《红楼梦》本来就是以长生殿为主写的,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名字都是来自长生殿。将玉含。遗簪,更衣,都是,被刘心武误解,成了秦可卿在天香楼戏台上根公公贾珍演春宫。说蒋玉函是《长生殿》台词,是杨玉环把玉含。土默热的解读文章我也没看过。   这几天看到的朱三太子作者说,反而是姜子觉得他人诸多解读中,最靠谱的说法,尤其是对脂批的看法,与姜子一直宣传的评书即写书的说法,是唯一对得上的解读。   同是明亡清兴说,每个人的解读差异还是很大的,这再正常不过了,也没必要非争个对错,尤其没必要直接否定别人的不同见解就是错的,求同存异。毕竟,就是同一个人的解读,有一部分内容,随着时间推移,也会有所变动。   那些认为姜子过度解读的,且不争辩,再过三五个月,三五年,自然会有答案。原本也不求所有人认同,只要认同的人越来越多,就够了!   至于那些说拾人牙慧甚至抄袭的,负责人的告诉你,姜子已经尽可能做到不解读别人解读过的内容,但总不能蔡元培说过明亡清兴史,我连明亡清兴史都不能说了吧?相信蔡元培先生绝对不会因为后人跟他一样认为《红楼梦》是史书而视为拾他的牙慧,顶多就是个皆大欢喜的衣钵传承。文本索隐,有些见解英雄所见略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至于看过一部分别人的解读,不自觉脑子里有印象,(一小部分解读文章里)比如一个论点五个论据,其中有一个论据别人说过,凭印象自己找文本内容用自己语言表述出来,如果这样也算抄袭,真的没话可说了!你就说谁没抄袭吧?   言归正传,姜子认为《红楼梦》作者是八大山人可能性最大,理由是书画同源,画大惜春的惜春影射的就是八大山人。《石头记》以故事比喻真事,以女人写大人物,又“自执金矛又执戈”,以评书寓写书,以脂批代文本,如此隐晦,不为求新,实在是为写血泪史,避文字狱之不得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