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时代,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差不多有:《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前三部尤其是全书的大关节,引用过很多次。曾有人分析,所以不用《桃花扇》,可能是文字狱的关系。有道理。不过我想,可能还有别的原因。《西厢记》和《牡丹亭》,我们知道,最终的结局都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尽管主人公也经历了种种磨难,待月西厢,草桥送别,甚至出生入死,开棺掘墓,但有了喜剧结局的托底,所有过程中的苦难磨挫,都蒙上了一层盈盈笑意,所以有的桥段简直就是喜剧、闹剧,比如张生跳墙,梦梅吊打,观众不仅会不担惊受怕,反而乐作壁上观。《长生殿》倒是悲剧,杨玉环魂断马嵬坡,生死两隔。可是作家仍然构思了一个大团圆,让皇帝贵妃天上相见,“死生仙鬼都经遍,直作天宫并蒂莲。”“笑骑双飞凤,潇洒到天宫。”总之,还是不离不弃,神仙眷侣。《桃花扇》的结尾就有点不一样了,李香君和侯方域历尽艰险终于相遇,侯方域还满心打算“夫妻还乡”,却被人一语喝散:“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然后,两个人就“悟”了,断然分手,各自修行,道是“回头皆幻景,对面是何人?”这点和《红楼梦》有点像。黛死钗嫁,宝玉最后也是“悟”了。所以我怀疑,如果书里用《桃花扇》,应该留到这个时候,悬崖撒手。当然,《红楼梦》毫不干涉时事,不会涉及“国家君父”的大题目,但大厦将倾是一致的。《仙缘》里韩湘子的唱词:“什么大阶勋,宾客填门,猛金钗十二醉楼春。受用过的家园何处也,你是个痴人!”句句实情,正是对宝玉的当头棒喝。《红楼梦》其实是一部贾宝玉心灵史,其余人,如家人宾客、十二金钗,不过都是他开悟史上遭遇的种种人间幻象。黛玉葬花时,已经悟过一次。“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然后还有情悟梨香院。就这么一步步走向彻悟。宝玉爱博心劳,却爱而不得。木石前盟没有结局,家园不知何处,终究身归大化:“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大荒苍苍,青埂茫茫,唯有那历历字迹,唯有那些人间惹下的是非,才是曾经走过的证据。时间是真正的终结者。大限来时,形神俱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所有所有的纠结迷离,沮丧失魂,掂量思忖,徘徊怅恨,——一旦无常,全部都如风过无痕。知道了这结局,也就看穿了这大戏。爱山爱水,爱名爱利,爱前爱后,爱人爱己,千般爱恋中,修炼的都是自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