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查干洪烛原名王军,生于南京。他写过大量诗歌、散文、歌词,著书甚丰,可惜英年早逝。我与洪烛相识多年,但从未深谈过一次。多次与他同行,参加诗歌活动,他总叫我老大哥,很亲切,其实,我是前辈。他人很沉稳,平时话不多,但谈到文学,谈到诗歌,话就多了起来,而且极有见地。于是,我喜欢起这个年轻人来。虽然表面上从未夸赞他,然看到他的诗歌,每每必读。我担忧过他的健康,有种感觉,他在匆匆赶路,透支也过度。果然,他过早地离去,令人惋惜。前些日子听到消息,他生前的好友祁人、周占林等人,筹划给他出版了个人文集,这很令人欣慰,人走茶未凉,会成为一段佳话。我相信,他的遗作会被读者喜爱,好作品总是会被人记住和珍藏——比如他的短章《桃花扇》:这把祖传的扇子/注定是属于秦淮河的。秦淮河畔的桃花/开得比别处要鲜艳一些/你咳在扇面上的血迹/是额外的一朵/风是没有骨头的,而你摇动的扇子/使风也有了骨头/这条河流的传说/注定与一个女人有关。扇子的正面与背面/分别是夜与昼、生与死、爱与恨/是此岸与彼岸。你的手却不得不/承担起这一切,于是夜色般低垂的长发/成了秦淮河的支流/水是没有骨头的,而你留下的影子/使水也有了骨头/你的扇子是风的骨头/你的影子是水的骨头,至于你的名字/是那一段历史的骨头/别人的花朵轻飘飘/你的花朵沉甸甸《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历史剧,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才子侯方域在江南邂逅秦淮歌伎李香君,两人坠入爱河。魏忠贤的亲信阮大铖陷害侯方域,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香君不从而撞头欲自尽,溅血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南朝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扬州陷落后侯方域也出家学道。这是一出悲剧。能看出,洪烛对这个故事动了真情,并把它凝缩于一首小诗里,以虚笔将故事里的情节连接起来,并注入新鲜的血液,这需要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运用中国传统诗艺。传统诗艺是中国诗歌的瑰宝,并非西方现代派写法所能替代。“风是没有骨头的,而你摇动的扇子/使风也有了骨头”,这是惊人的一笔。很少有人会把风与骨头联系在一起,如此,风有了人格、品质,这都是李香君有骨头的扇子扇给它的。这是借笔抒情,李香君的坚毅被描画了出来。“扇子的正面与背面/分别是夜与昼、生与死、爱与恨/是此岸与彼岸”,诗人用扇子的正面与背面,写尽了她与他的日日夜夜,生死别离,爱与恨,以及被迫相隔之后的两地相思。这是一种高度凝缩的艺术手法。“你的手却不得不/承担起这一切,于是夜色般低垂的长发/成了秦淮河的支流”,又是一个跨越性很强的跳跃,长发与夜色相连接,人们就想到她身处的黑暗环境。而长发垂成了秦淮河的支流,极美又很哀怨,于是乎,水有了仙气。“水是没有骨头的,而你留下的影子/使水也有了骨头/你的扇子是风的骨头/你的影子是水的骨头,至于你的名字/是那一段历史的骨头”,她投入水波的影子,变成了水的骨头。这里,诗人所欣赏与赞美的,是李香君的骨气。有人评论:“洪烛的《桃花扇》刚柔相济,有怜惜,有赞美,有哀叹,背景错综复杂的故事,到了洪烛笔下,仅用寥寥二十行,便厚重深邃地承载了一段刻入历史的坚贞爱情。而李香君的名字,也成为一段历史的骨头。”我认同这一评价。从此,柔弱美丽又有风骨的李香君,站在了人生高地,向我们招手。于是,秦淮河与李香君,成了人们不朽的记忆。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内,它孕育了南京的古老文明,是南京的母亲河,也被誉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那一年,我和洪烛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诗人出席太湖国际诗会,其间,受邀夜游秦淮河景区。那天晚上,灯火璀璨,游人如织,但在我看来,这里犹如幽境。历史在沉思,桃花在灼灼低语,那一把有血有骨头的扇子,仍在摇动。诗人洪烛,是南京的赤子,他与秦淮河,与那一把桃花扇,永驻于故地,为历史,也为人世增添了动人的色彩。《光明日报》(年09月08日15版)(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