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轻轻就做演员的人有很多,但很多人都在影视向前发展的潮流中、在容颜消逝的时间长河中渐渐没了身影。
而秦怡,一直在做那个走着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转型,她也跟着转型;年龄不断增长,她也跟着从年轻人演到了迟暮老人
“你隐约还能看出秦怡老师当年是何等光彩照人,有多么漂亮”。陈凯歌导演这样说道。
选定了,就不放手。这是隐藏在她安静外表下的坚韧与倔强。
NO.1叛逆的基因年,秦怡出生于上海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家庭,家中有1个哥哥和7个姐妹。
由于家中经济拮据,秦怡和几个妹妹曾被送去育婴堂。
大姐发现秦怡也被送走之后,她悄悄把秦怡抱了回来。母亲看到失而复得的孩子,说什么也不再忍心把孩子送走了。就这样,秦怡被留了下来。
从上小学开始,秦怡就受到了反封建教育和开放思想的熏陶,爱国和反封建成了秦怡价值观中的一部分。
秦怡的父亲会常常带她一起去听音乐会、看各种各样的电影,为秦怡小小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
思想进步的大姐也经常把自己看过的书推荐给秦怡看,让秦怡爱上了看书。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等俄国作家的作品,以及鲁迅、巴金、矛盾、徐志摩等中国作家的作品,秦怡都看过。
学校的教育、电影和书籍,让秦怡有了开放的思想,锻炼了思维能力,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欣赏和判断力。
渐渐地,这些东西融入到了秦怡的风格、气质以及人生观上,她渴望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渴望为抗战出力。
秦怡进入中华职业学校读商科后,她开始偷偷做一些大事情。
担心家里人阻挠,14岁的秦怡没跟家里人说就跑去参与抗日救亡的群众活动了。
她走在群众队伍里,一路上高声喊口号:“打到日本帝国主义!我们不愿做亡国奴!”嗓子都喊哑了仍兴致不减。
为了平息喧闹,官方用警棍、高压水龙带驱赶群众。高压下喷射而出的水几次把秦怡冲倒在地,她都不管不顾,爬起来继续喊口号。
没过多久,上海就被日本攻陷了。
秦怡一家人搬出来原来的大宅院,躲进了公共租界的一间小房子。
身边战火不断,家园被毁,学校里有些义愤的同学断断续续地离家出走,奔赴抗日前线。
秦怡内心抗战的火苗也被点燃了,她决定去前线做个战地护士。
一天凌晨,天还没亮,趁父母和大姐还没起床,16岁的秦怡悄悄地奔往码头,踏上了去往武汉的征途。
这是秦怡的第一次叛逆,为了追寻人生价值而离家出走。
NO.2阴差阳错成为演员到武汉后,秦怡进入了第22集团军。原以为自己就要走上前线打鬼子了,后来才发现这个军队极度懒散,秦怡和另外2个女文书被当做花瓶来看。
感觉受到侮辱的3人逃离了第22集团军,来到了重庆。
某一天看完电影在门口等朋友的时候,形象出众的秦怡被中国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应云卫和史东山看中。两位导演热情地邀请她做演员。
从没想过做演员的秦怡拒绝了。
辞别两位导演后,秦怡一直没有找到工作。
几经辗转,她又到了中国电影制片厂,做起了实习演员,在合唱团唱歌,有时也跑跑龙套。
起初,秦怡并没有把演员看作一项重要的事情,认为这是为了讨生活的一种无奈选择。
在朋友家做客时,一位客人与秦怡聊到了她的工作,客人听后,说:
“这怎么能说没意思?太有意思了!你们的歌声将会激起千万人的热血沸腾,有数不清的人在歌声的鼓舞下更加浴血奋战,可你还觉得没意思!”。
这位客人的话让秦怡茅塞顿开,除了上前线,唱歌、做演员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个月实习期满,16岁的秦怡开始正式走上专业的演员之路。
秦怡第一次参演的话剧是《中国万岁》,扮演的是一个要去参军的热血青年,全部戏份只有一个动作:背对着观众,站起来举着拳头说“我也要去!”
尽管戏份很少,秦怡依然不停地练习着、琢磨着。不管是吃饭、走路还是睡觉,她都在琢磨该怎么发音、怎么举拳头。
之后拍的每一次戏,她都认真对待,勤学苦练,赢得了导演和同事们的赞赏。
影坛的一颗新星正冉冉升起。
NO.3灰色的初婚年,在拍戏过程中,秦怡遇到了陈天国。
陈天国长得一表人才,戏路很广,在电影圈有些名气。
天真烂漫、容颜姣好的秦怡让陈天国动了情。借着拍摄期间的便利条件,他对秦怡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他帮秦怡一起排戏,帮她纠正发音,尽可能地博取秦怡的好感。
一个休息日的早晨,陈天国谎称约了大家去爬山,进而邀请秦怡一起前往。但秦怡和陈天国一直走到山顶都没见到其他人。这时,陈天国才说实话,他今天骗秦怡上来是为了求婚。
秦怡感到惊讶,立马拒绝了他。但陈天国以死相逼。
从未遇见过这种情况的秦怡被吓到了,她在惊慌失措中答应了他。
下山后,秦怡神志恍惚,不思饮食,每天都活在痛苦情绪中。
陈天国来找秦怡的次数更频繁了,同时散布要和秦怡结婚的消息,直接定下了婚期,发出了喜帖。
才17岁的秦怡被逼进了婚姻。
如此强烈、疯狂地追求,或许陈天国是真心地、热烈地爱着自己吧,秦怡这样安慰自己。
然而,婚后第三天,陈天国就喝得烂醉回来,一边骂骂咧咧,一边用雨伞砸向秦怡的头。
先是把秦怡骗上山以死逼婚,后是酗酒家暴,秦怡意识到,这个人不值得托付。
这次,生气又委屈的秦怡决定不再忍耐了,她收拾好行李,搬回了厂里的宿舍。
本打算和陈天国离婚,秦怡却发现自己有了身孕。不想让孩子没父亲,加上陈天国态度恳切地保证不再酗酒,她回到了陈天国身边。
回去没多久,陈天国又酗酒了,这次他拿瓷碗砸伤了秦怡的小腿,留下了一块永久的疤。
这让秦怡铁了心要离开陈天国。
当断则断,秦怡一点不含糊,坚定地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NO.4事业蒸蒸日上年,秦怡进入了中华剧艺社。
中华剧艺社的开锣戏《大地回春》演出后,秦怡一炮而红。
随后,《天国春秋》《钦差大臣》《愁城记》《茶花女》等戏一部接一部,秦怡的演技得到了更多的磨炼。
一部《清宫外史》轰动山城,场场座无虚席,社会名流和官员都慕名而来。蒋介石还曾点名要剧组到礼堂去为其演出。演出结束,蒋介石接见了全体剧组人员,请大家吃饭。
不久后,秦怡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被列入了话剧的“四大名旦”。
年,《桃花扇》《结婚进行曲》的演出使得秦怡的演艺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喜爱和崇拜她的粉丝数量激增。
曾有一个大学生每天都在剧场的同一个座位看秦怡的戏,散场后多次要请秦怡吃饭。也有戏迷常常给秦怡送去卤鸡卤鸭。
秦怡,在演员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顺了。
NO.5与“电影皇帝”的爱情年的除夕夜,朋友刘琼带大名鼎鼎的电影皇帝金焰到秦怡家做客,给两人搭上了红线。
金焰英俊潇洒、性格开朗,曾与著名女星阮玲玉一起演过《一剪梅》《恋爱与义务》等影片,在上海《电声日报》举办的“电影皇帝”评选活动中连续三年当选,可见其人气之高。
秦怡曾看过金焰演的戏,见到金焰有种粉丝见明星的感觉,有些惊愕和惊喜。
此时,金焰刚从上一段婚姻中走出来,秦怡也处于单身状态。
一来二去中,既善于射击、骑马、游泳和开车,又会做电工、缝纫和织毛线,还爱憎分明、有强烈民族感和爱国心的金焰俘获了秦怡的芳心。两人在一起了。
但似乎,金焰并没有把这段感情看得很重。
金焰并没有向秦怡求过婚。
他们的朋友吴祖光看他两成天出双入对,但并没有下一步打算,就疑惑地问:“你们为什么不结婚?”
秦怡和金焰一时无法回答。
吴祖光接着趁热打铁地说:“你们俩年纪都不小了,在香港结婚吧,我来帮你们操办!”
25岁的秦怡和37岁的金焰想到年龄,就默许了这个提议。
年12月15日,秦怡和金焰的婚礼在香港举行。来了五六十个文化界和艺术界的朋友,郭沫若当证婚人,题字“银坛双翼”。
婚礼当天,金焰喝得大醉,一直睡了两天两夜。婚后第五天,与友人一起吃饭时,有人谈起了金焰的前妻,金焰当即情绪失控,推翻座椅离去。留下秦怡处于尴尬之中。
新婚初始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秦怡对自己的婚姻再度陷入迷茫,她放声大哭。
金焰回来后,从后面用双手扶着秦怡的肩膀,真诚地忏悔和认错。
这一次真诚的认错,让秦怡心软了,她也因此才能与金焰一起生活了37年。
年,秦怡生了个儿子,叫金捷。
一家三口过上了甜蜜和谐的日子。
NO.6风波不断新中国成立后,秦怡的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好,而金焰却因其直愣的性子而接不到戏,日渐低迷。
秦怡整日忙于演戏,忽视了对丈夫的关心。
被冷落和事业停滞的不如意萦绕在金焰心头,他喝酒喝的更多了,整日半醒半醉。
结婚后的第7年,金焰在感情上也走了岔路,他出轨了。
这犹如晴天霹雳,秦怡的爱情梦破灭了。秦怡很生气,与金焰发生了很多次争吵。但由于两人都是名人,离婚的影响太大,秦怡和金焰没有离婚,只是分居了。
祸不单行。
年,因长期贪酒,金焰得了胃病。后来病情恶化,整个胃都被切除,留下了后遗症。金焰艰难又痛苦地活着。
秦怡不忍心此时再离开他,担起了照顾金焰的责任。
这一照顾,就是二十多年,直到年12月金焰逝世。
年,儿子金捷16岁时被诊断出精神分裂症,而且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了。
从这时起,秦怡要同时照顾金焰和金捷。
金捷的病情逐渐恶化,年时已转型为狂躁,一发作就会乱打人。
有一次金捷发病了,抓起秦怡就打。秦怡拿1.81米的儿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用手抱着头和脸,弯着腰,说:“妈妈让你打,你打妈妈的手和臂,千万别打妈妈的脸,因为妈妈要工作,要拍戏。”
年,金捷的病情好了很多,不再乱打人了,但得了糖尿病。秦怡依然要照顾他。
金捷50岁以后开始对画画有了兴趣,秦怡就陪着他一起学画画。金捷画的作品,秦怡都会一一认真欣赏和收藏。
年的一天,在上海波特曼大酒店的慈善拍卖活动上,中国特奥会慈善大使、著名影星施瓦辛格以2.5万美元买下了金捷的画作《衡山公园》。
记者采访施瓦辛格为什么高价买下这幅画,他动情地说:“秦怡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谁能想到一个精神病患者还能画出这样的画呢,这全是秦怡对儿子悉心照料的结果。
年,儿子金捷病逝。已经86岁的秦怡真正地体会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辛酸与凄凉。
这一生,秦怡受的苦太多了。
但她在这样的苦难中,依然勇敢地面对,认真地生活。
对命运的不屈服和叛逆的坚持是她生命的底色。
NO.7爱折腾的老小孩身边的亲人一个个都走了,只留下孤独的秦怡。
儿子逝世后,秦怡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情绪低迷,但不久后她就复出工作了。
她说:“年龄不是我能决定的,但我的生活我可以自己决定!既然活着就要做点工作,做工作比不做工作快乐!”
儿子的离去,也让她想要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于是她先后为汶川大地震捐出了20万元,为青海玉树大地震捐了3万元。这个数额对秦怡这样的老一辈艺术家来说,不是个小数目。
生活已经没有给秦怡留下什么了,但了无牵挂的她不愿安享晚年,而是继续和电影折腾。
93岁时,她自己完成了《青海湖畔》的剧本撰写,并担任女主角梅欣怡。
筹资金的过程并不容易。《青海湖畔》是一部致敬科学家的戏,并不顺应电影市场潮流,很多人都怕赔钱而不愿投资。
为了用有限的资金拍好这部戏,她和主演佟瑞欣,以及唱主题曲的毛阿敏、一些年轻演员都是零片酬参演。
拍摄时,秦怡坚持要亲自去海拔四千多米的青藏高原,不用替身。
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青海湖畔》顺利完成拍摄并上映,秦怡在电影上的一个心愿算是了了。
95岁时,秦怡在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中扮演一个老嬷嬷,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个银幕角色。这时候,她才算是退出影坛。
在自传《跑龙套》一书中,秦怡写道:“一生都在追求中,活得越老、追求越多,由于时日无多,也就更加匆匆。”
年龄,对她而言只是一个数字,她永远都用力地活在当下,用力地绽放光彩。
不服老,也是她的一种叛逆吧。
写在最后
丰子恺说:“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乏味和不如意本就是生活的常态。
与其在逃避中慌乱生活,不如直面现实,笑对人生。
对命运叛逆的人,从来都是生命力顽强、熠熠生辉的人。
在另一个世界,相信秦怡会一直闪耀着光彩,一直美下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