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是在三月的一天早上拿着小厮给他找来的一本书叫会真记的书,也就是西厢记来到沁芳闸桥那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看到书中“落红成阵”仿佛老天爷要让宝玉体验下什么是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树上桃花吹下一大斗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花片。一大斗不知道是多少,大概可以和倾盆大雨相差不多吧,只不过此时不是倾盆大雨应该是倾盆的皆是花瓣,不象是飘飘洒洒而是一下就被风吹下了大量的花瓣,此时的宝玉就成了真正的花花公子了,满身都是花假如黛玉在场就应该变成花仙子了,这个场景给人极美的视觉享受,有了一种飞花袭人满是香的感觉。
宝玉怕脚步把那些鲜嫩的花瓣践踏了就将花片兜了倒进水池里,花片随波逐流飘走了。黛玉毫无征兆地出现了,仙女大概都是这么悄无声息的的出现,还有一次也是宝玉看傻了宝钗的玉臂,惶恐的宝钗站起来倒退了几步却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林妹妹已经站在门口望着这屋里发生的一切,这种黛玉出场的悄悄的没有前兆的方式不知道曹雪芹是出于什么目的,难道仅仅是因为黛玉身上的仙气太厚重所以有神挪移的轻功。
黛玉的装备也很齐全肩上担着花锄,花锄上挂着纱囊,手内拿着花帚。可以看出黛玉是专门为花而来,准确的说是为落花而来。她是要为满身是香的落花找一个安身之地。就是土葬。和宝玉的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落花倒入不管是有情还是无情的流水里放任自流,各自去寻找自己的归属,随遇而安相比较,感觉还是宝玉的选择要好一些,落花也就是生命留给自己的时日已经不多了,让自己在浪花中再来一次尽情的欢跳奔腾不好吗?远比黛玉的早早地将刚刚离开大树还有许多生机的花瓣就送进那黑咕隆咚的花冢里要好得多。
葬花倒是有了黛玉希望的干干净净,但却没有了外面的花瓣生命依然还在翩翩起舞乘风破浪的高声欢笑。黛玉的葬花其实就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消极态度,一种过分的杞人忧天与花季少女的鲜活生机勃勃所相背离的生活态度,自己生命的鲜花才刚刚绽放就去考虑离花落还很遥远的花谢之时,这不是我们人类崇尚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吧,是她这个年龄根本就不应该考虑的庸人自扰的极其悲观心理活动,严格来说是一种病态,是应该找心理医生的,所以那些老是讴歌黛玉的葬花情节的戏剧文章都是我不喜欢的东西。
所以说还是宝玉对生活的理念比较务实,而西厢记是黛玉和宝玉无缝连接,亲密的,自然的相互联系到了一起,都因为里面的情节,人物的可爱程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追求自由的爱情的思想都是他们两位向往的。西厢记是一条纽带甚至说是一条月老的红线将他们两个紧紧地拴在了一起一点都不过分。宝玉的爱不释手一大早就找了个没人的地方的急迫和后来的黛玉越看越爱是高高度默契的。
这个地方还充满了诗情画意,小桥流水,花间树下,树上的密密麻麻的粉红色的桃花,而且我想三月的天也应该是瓦蓝瓦蓝的,还应该有很多象绵羊雪白的云朵在宝玉的头上慢慢的移动,也许它们也在偷看宝玉手里捧着的书,看到脸红的地方就会羞涩地飘走,所以陪宝玉看书有这么多的眼睛,还有树还有花,对了还应该有小鸟对吧。
在看黛玉看书是个什么情况和状态,越看越爱,不顿饭时,已看了好几出了。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黛玉笑着点头儿。是越看越爱,还心里默默背下来,当宝玉问号不好的时候黛玉都顾不得答话只是笑着点头。本来两人也可能只是有很多的好感,恋人的感觉还在萌芽阶段,而西厢记将两人的热度一下就升高了一个级别。在彼此的心里西厢记里的情节让他们发生了一次共振,此时的黛玉是无声胜有声,这种升温让宝玉心里话脱口而出,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
宝玉忘乎所以非常大胆的吐露心声,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得通红了。登时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一双似睁非睁的眼,桃腮带怒,薄面含嗔,指着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了!好好儿地把这些淫`词艳·曲弄了来,说这些混帐话欺负我!看似愤怒准备要去找舅舅告状的黛玉在宝玉赌咒发誓一阵地告饶下又露出来笑容,还说了那句很有名的话。说的黛玉扑嗤的一声笑了,一面揉着眼,一面笑道:“一般唬得这么个样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也是个银样蜡枪头!”
其实黛玉根本就不可能去找舅舅告状的,可以从三点说明黛玉的真意,第一宝玉的话黛玉是不会反感的,也许还非常喜欢。这是对宝玉从一见面就有好感作为依据的。第二黛玉也不可能不做反感状,因为那又太失女儿闺阁应该有的端庄正经和羞涩听到宝玉那些话以后。第三要真是对宝玉的话很生气感觉是真是受到蒙羞或者严重点受到侮辱,就算宝玉在怎么告饶找舅舅是肯定的,没什么价钱可讲的。所以黛玉才说你看你那熊样,还敢在这里胡说八道,我呸,原来是个用蜡做的枪头。
黛玉此处的银样蜡枪头可以肯定的不是和宝玉生理有什么关系,黛玉也是大家闺秀冰清玉洁似的人物怎么可能开这样的低级的段子玩笑。黛玉是说宝玉嘴上浑说其实是经不住吓唬就露出了真面目。这也从侧面说明黛玉的话无疑点中了宝玉的性格的一面。没有担当,性格偏女性太柔弱。当然也不是绝对女孩子也有像探春的刚强敢说敢一样为的性格。
一本西厢记让两个人的情感加深了,西厢记象一块磁铁将两个人相吸在了一起,它的意义就在于在西厢记里找到了更多的共同心声,都喜欢里面的男女主人公所演绎的情意绵绵,又发自内心的在对方发现了更多喜欢的要素,宝玉就脱口而出了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我的愁和病都是相思愁和相思病,都是为了你那倾国倾城的美貌而生思念之愁和心病。后来书中还说了宝玉和黛玉还在不断地试探,我以为从两个共赏西厢记已经显现了彼此的倾慕之情,试探有点多余了。
宝玉从来没有和别的女子有这么大胆露骨的比喻,所以说林妹妹当时听到宝玉的比喻应该是又喜又羞,又想维护自己大家闺秀的有教养的颜面。所以才有了黛玉桃腮带怒,薄面含嗔后来又扑哧一声的笑了大家都想要的结果。所以西厢记在两个人还不明朗的情感中出现是太及时了,
才有了宝玉大胆明示心意和黛玉先假怒后真欢喜的完美剧情结果。从此以后,两个的情感就有了一个继续走下去,至少心里都有了彼此美好的开局,也正因为有了彼此才有了以后的吵吵闹闹,吵了好,好了还吵,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但他们肯定在心里是感谢西厢记的,书为媒才有了后来的爱情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