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情重信花样繁多情缘见证,古人的定情

北京好治疗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210403/8810613.html
古代定情信物

谈起古代的爱情,我们也许会想到父母之命,媒之言这样不由自己的意志为先的悲剧式爱情,但其实当时的人虽然在婚姻方面受限,却有着恋爱自由的资格。比起如今信息传递的便利,古人虽然在彼此的交流上不够顺畅,但却因此开发了许多更加浪漫的表达方式,定情信物是其中最贵重的一种。

定情信物这个概念刚刚出现时是相当郑重的,如果两人已经能够互送定情信物,那么对彼此的感情一定是真挚而深刻的,甚至我们能够从许多文学作品中找到守着一件信物度过一生的痴情儿女。纵观所有可靠的定情信物,其实并非越贵重越好,而这种对价值的漠视也让定情信物中的情感变得更加真挚。

与礼物不同,定情信物不重物的价值,反而重情更重信

1.定情信物中信是重中之重

从我国《诗经》与《楚辞》的记载中我们能够看出,古人在婚姻方面的严格并不能抹杀他们对爱情的向往,正是古人对爱情的真挚和热烈才让定情信物得以出现。

《诗经》中记载的爱情内容

最初的定情信物是很官方的,古人的婚姻要经历三书六礼,其中纳征需要男方向女方家中赠送聘礼,这是信物的雏形,此时的信物依托于盲婚哑嫁的习俗虽然与爱情关系不大,但作为六礼的第四环,纳征意味着这桩婚事几乎板上钉钉,于是信这个字却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定情信物不同于普通的礼物,其物的价值反而是最低的,更加重要的是其中深藏的情意与信义,信的含义如果来源于古礼的话,那么情的存在就只能依靠爱人双方自身的心意了。

2.定情信物更要重情

到底什么样的礼物才能算作定情信物呢?我们可以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里尝试解读此事。全本《长生殿》中曾提到李隆基赠送过一个精致的金钗钿盒给杨玉环,此时二人正如胶似漆,彼此爱慕,杨玉环对此物也爱护有加,甚至它成了二人之间情感的见证,哪怕马嵬坡玉环殒命都想要此物以陪葬,这件金钗钿盒几乎被公认是二人间的定情信物,无关价值,只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两位主人公真挚的情谊。

在二人的爱情故事里,玉环在死前曾经将自己的一缕青丝赠与唐玄宗,但这看似更加亲密的礼物却并不能称作定情信物,毕竟它的作用是杨玉环单方面期待皇帝能想起二人之前的情谊,能够回心转意,而李隆基也并没有在这一缕青丝上寄托更多的情感,更加没有承诺存在,故而虽然同样是爱人之间的赠礼,却因为少了一份纯粹的情份而让无缘定情信物的身份。

唐明皇与杨贵妃

定情信物的细化从历代小说、戏剧中可见一斑,其含义却并非全部是真情

1.定情信物中的脑洞

古代的爱情话本中,定情信物既是两个年轻人之间爱情的见证,更是彼此间许诺终身的承诺,因此有的定情信物与二人的爱情故事有关,也有的是自己的贴身物品,其种类之繁,花样之多让人不得不感叹古人的脑洞之大。

我们所知的最常见的定情信物大约是香囊、手帕一类,就像体弱的黛玉不常动针线,却会亲手为宝玉缝制香囊,被宝玉珍重的贴身收藏,而宝玉之后回送黛玉一方旧帕子,寓意横也丝来竖也丝,也让黛玉心潮涌动。这些身边之物本身就带着一丝暧昧,从古人眼中来看甚至有些逾礼,但这在众多定情信物中却只能算中规中矩。

在众多爱人之间,若有心思灵巧的,或许会用镜、钗等情思更细腻的东西做信物,有些人也会用初次见面时对方身上的一件精巧之物、见面地点的花草等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来做信物,对于更加直男一些的人,也会用衣片、佩剑等物作为定情信物。在《红楼梦》中,濒死的晴雯甚至咬断了自己精心养护的指甲来作为信物交给了贾宝玉,而《鸳鸯被》中的李玉英竟然做了一床被子给自己的情郎,看到这些脑洞大开的信物,有没有感受到古人别样的深情和浪漫呢?

林黛玉与贾宝玉

2.被滥用的定情信物

定情信物在大多数时候都代表了古人对爱人的情谊和承诺,然而在长时间的流传中它也产生了一些错误的用法。

在元明戏曲小说中,定情信物被滥用,出现以稀少、珍贵甚至伤害为贵的定情信物鄙视链,这其实是对定情信物的一种亵渎和误读,话本作者为了让感情看起来更加不易而选择用定情信物来展现这种不易,这种套路用多了,反而让情感受到了物化,让定情信物在一段时间以内变成了一种普通的礼物,甚至是调情的工具。

在《红楼梦》中,大观园的人与人之间就时常有逢场作戏和暧昧不清,我们公认的多情公子贾琏就曾滥用过定情信物。贾琏作为容貌上佳、身世高贵的豪门公子哥,对他有心思的女子数不胜数,他收到的定情信物也多如牛毛,其中最大胆也最直接的大约就是多姑娘送出的那一份了。

多姑娘的信物可不是情窦初开时的女儿家心思,要知道这位容貌姣好、性格轻浮且丈夫无能的多姑娘可是荣宁二府的交际花,两府的浪荡子弟几乎都和她有过一段露水姻缘,而贾琏则是在自己的女儿巧姐儿出痘时搬去外书房斋戒的期间与多姑娘开始厮混了,多姑娘在偷情后剪下一缕青丝相赠,为的可不是表达爱意,而是另一种调情,但对于贾琏来说,大约就是另一种定情了。

贾琏

除了收信物,贾琏送出去的信物也不少,甚至有些只是一时起意而已。《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写到贾琏去荣府做客,与尤氏一家在一起吃茶,看上了作陪的貌美媳妇尤二姐,借着众人说话不在意的时机,色胆包天的贾琏将自己随身的汉玉九龙佩解了下来,拴在手绢上,趁丫鬟回头时撂了过去,还使眼色叫尤三姐收下。在多情人贾琏眼中这也许是定情信物,但众所周知,这不过是他为自己与尤三姐偷情铺的路,实在是对定情信物含义的滥用了。

定情信物为何被古代年轻人所钟爱?它传达的情感是多重而曲折的

1.脱离社会约束的定亲物

定情信物脱胎于纳征,对相恋的男女来说互赠信物几乎等同于私定终身。比起那些价值不菲而又冰冷的聘礼,定情信物更加具有象征意义,它藏着的是一段故事或真心,就像爱人之间彼此倾诉情意。这些小物件的不值钱与饱含真情就像对时代之下的束缚做出的反抗,甚至这种自我选择才是当时爱情的唯一自留地。

定情信物中的爱意是可以让一个人成长的,《桃花扇》里的多情公子侯方域将自己心爱的折扇赠与李香君,香君为了这份情宁死守护自己的清白,而被血痕沾染化作桃花扇的定情信物辗转回到侯方域手中后,这个曾经贪图享乐、休闲散漫的公子哥几乎一夕之间变成了一个务实踏实、坚强执着的男人。两人见面时间虽少,却依靠着一纸折扇寄托着痴心和真情,这样的信物在二人心中大约是无可替代的无价之宝。

《桃花扇》

2.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

抛开那些将定情信物当做调情手段的情场杀手不谈,大多数向往爱情的年轻人们几乎将定情信物当做了神圣的诺言,它是有情人之间的无字婚书,赠送定情信物无疑是在赤裸裸的剖白内心,告诉对方我已然钟情与你,是此生只求彼此相守,再无二心的承诺。

定情信物的这种承诺感是它受到年轻人喜爱的第二重因素,这种浪漫感和忠诚是分不开的,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也善用定情信物作为情感的推动或寄托,其中《王成》篇中有一老妪,她那我乃狐仙。百年前与君祖缱绻,君祖殁,老身遂隐。的故事虽然短,却将一段奇异的爱情诉说的离奇曲折,在定情信物的点缀下,还带上了超越时光的坚守。

3.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定情信物在古人手里有时也不全都作为打情骂俏、缘定三生的见证,它虽说确实能代表如胶似漆,但很多时候也代表着别离后的相思之情。

现代的结婚仪式上总少不了互赠戒指的环节,虽然很多人以为这是西方传来的习俗,但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人用戒指当做定情信物了,南朝刘敬叔在《异苑》一书中记载了一段别离的故事,女子边垂泪边将一枚戒指交给情郎,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这里的戒指已经与风花雪月、相恋相守无关,它更像一对再见无期的爱人对彼此的留恋,寄托的是一份相思之情。

金钗

除了戒指,其实钗也是寄托相思的经典信物,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钗不同于簪,尾有两根固定用的柄,女子将其一分为二,一半自留一半赠与情郎,寓意的是期待来日能够重新合二为一,而分离的日子里此物则让彼此睹物思人,铭记承诺。对于古人来说,相思虽苦,但也是表达爱意最婉转动人的途径,定情信物沾染了相思,便也让人百转千回,难以自拔了。

小结

对于古人而言,定情信物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是对自我、本心的追逐。在父母和社会的压制之下,找到一个真心爱人并努力争取才是真正的浪漫所在,我们之所以觉得定情信物是古人的浪漫,并非因为信物本身,而是因为信物里寄托了两个勇敢的人对彼此的承诺、爱意和思念等复杂而真挚的情感,这种背离时代洪流的浪漫至今为止都是具有超越性的,也是在信息化的当今再难复刻的刻骨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