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本是为了适应人民文化生活的需要,而诞

本文系作者没法得到幸福的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学性与通俗化,乍一看来,似乎是矛盾的,其实不然。戏剧本是适应人民文化生活需要而诞生的通俗文艺,它是以群众的支持作为艺术生命的基础的。但是,通俗文艺在文学方面同样是有要求的,它是生活的提炼,而不是复制。通俗的语言同样可以构成含义隽永的对白与诗意盎然的场景画面,否则,就难以从观众心灵里唤起对生活的强烈感情。以为通俗就可以舍弃昆剧文学性的要求,降低标准,只求浅陋了事的理解是错误的。戏剧的图像总之,对昆剧的改革,既要积极进行,又要注意保持这个剧种的艺术特色,决不可简单粗暴地割断传统。当务之急的第二项工作,是抓紧对编剧和演员两支队伍的培养建设目前,昆剧舞台上“剧本荒”的现象十分严重,有的剧团演员往往一闲就是半年,无戏可演。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和编剧人员的短缺是分不开的。一般说来,上演的剧目应该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编写新的剧本,二是搬演传统剧目。昆剧舞台的图像昆剧的传统剧目,不下数千,可以说是远远超过其他剧种。但是,在数千种剧本中,由于作者认识的局限,内容往往存在大量糟,关目冗长、枝叶蔓生,形式上也不尽符合舞台演出的要求,包括一些优秀作品在内,不经过细致的整理,是无法与观众见面的编新和整旧都需要一支精通艺术创作规律、熟谙昆剧特点的编剧队伍,而目前的情况却达不到这样的要求。昆剧的图像剧团中仅有极少数的老于此道的编剧人员,他们虽然熟悉不少传统剧作,拥有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掌握音韵声律和表演艺术的技巧和知识,由于年事已高,无法承担编写整理的繁重任务;而青年的一辈,却又缺乏那些必要的专长,即使有适当的题材,也常常感到难以下笔,或是创作、整理出来的剧本,艺术上粗糙、单薄虽然有昆剧之名,却全然缺乏昆剧的味道。舞台的图像有的在内容上流于图解,人物与矛盾冲突的处理流于简单化,不耐咀嚼。甚或借助机关布景、空中飞人之类的噱头以掩盖这方面的缺陷。可以说:编剧方面正处于青黄不接的严重时刻,必须采取培训班等有力措施,迅速改变这个局面。在解决了编剧队伍的前提下,昆剧的剧本可以比较顺利地求得解决。因为昆剧的传统剧目异常丰富,现在上演的不过《烂柯山》《墙头马上》《西园记》《十五贯》等数十种,而《牡丹亭》《千钟禄》《桃花扇》《西楼记》《翡翠园》、《长生殿》等大量剧作,曾经在长时期中深为群众喜爱。《牡丹亭》的图像袁于令闻轿夫议论好天良夜当演“绣户传娇语”,险些喜得跌出轿来的故事,说明昆剧传奇有不少优秀剧目可供整理者开掘。在这个问题上,思想不妨解放一些,实际上,元杂剧中有不少内容健康、题材多样、形象鲜明、矛盾激烈、确有改编基础的好剧本,如《赵氏孤儿》《救风尘》《李逵负荆》之类,往往突破生旦格局,宜于更广泛地发挥多种角色的特长,都有改编的价值。至于新编,其题材可以说更加丰富,既可编写新的历史剧也可以编写现代剧。戏剧《赵氏孤儿》的剧照不过,根据昆剧的艺术特点,编演现代剧,在目前尚属实验阶段,需要摸索和积累经验。急躁的要求反映现代生活,对改革与发展昆剧是不利的。除上述情况外,在昆剧的各个支流如川昆、湘昆、北昆、婺昆中,也都分别拥有一批传统剧目,倘若通过开掘、观摩等活动,也可丰富演出的内容。实际上,昆剧只要解决了编剧队伍的问题,就不致出现“剧本荒”的情况。演员的培养,也迫在眉睫。戏剧发展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剧种的兴旺,总和哪个剧种人才辈出、艺事日精不可分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