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该怎么写听董上德教授解析桃花扇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孙磊通讯员杨乐娟图/受访者供图8月11日晚,“广州诗词之夜”活动邀请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董上德,以“《桃花扇》的特色与魅力”为主题,为市民群众带来了一场精彩讲座。此次活动由广州市文联、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主办,广州市文艺报刊社、广州购书中心、广州市作协承办。《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南明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一部《桃花扇》,半部南明史;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被誉为明清传奇的压卷之作。董上德介绍,《桃花扇》名列中国古典戏曲五大名著之一,是古代戏曲文学的高峰,代表了中国古代历史剧作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奇葩。梁启超更是赞其“结构之精严,文藻之壮丽,寄托之遥深”,是“冠绝千古”的剧作。董上德以《赵氏孤儿》与《桃花扇》为例,为观众详细剖析了中国传统历史剧的两种写法。前者是世俗性的乐天,强调因果报应终圆梦的大团圆结局;后者则是超越性的悲观,凸显悟透人生终解脱的哲学思考。王国维把《桃花扇》看作和《红楼梦》一样具有真正悲剧性的作品——相对于沉迷在因果报应的幻想中,直面人生之苦难的态度才是真正的智慧。作为晚明史的文学缩影,《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除了表现侯、李二人个人的悲剧之外,更重要的是表现国家的悲剧,激发起人的感伤情绪。董上德表示,这个戏让人无端而笑,无端而哭,有一种情感的强烈冲击力。董上德认为,《桃花扇》的艺术魅力,在于宏大叙述中的历史真实、动荡时代中的悲剧意蕴、时空转换中的史诗机趣。回到当下,今天的历史剧怎么写?中国人是否有属于自己的史诗?董上德认为,我们可以从孔尚任的写作经验得到一些启发。首先要尊重历史,历史剧当然可以有虚构的成分,但是大框架不能改。框架背后是作者对历史的解读,应建立在对史料的认真研究、对人生的意义探索以及对历史的继承发扬上。在新的时代,我们应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新的认知,对史诗提出属于中国人的见解。从《桃花扇》来看,我们有能力写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史诗,写出历史转折点上的人和事,以及在变化中的集体心态。(更多新闻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