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资料汇编考释》、《长生殿资料汇编考释》
内容简介文献史料是学术研究的基础,对文献史料进行搜集、整理、考辨和阐释是开展学术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和前提条件。
该书从清代、民国中国和域外的《长生殿》、《桃花扇》的版本、别集、总集、选集、戏曲、小说、曲谱、曲选、笔记、杂著、日记、信札、方志、档案和报刊等中深入挖掘、广泛搜集有关这两部剧作的成书、刊印、流传、演唱、接受、批评、研究、影响等的第一手的大量文献史料,精当选择,审慎取舍,考辨真伪,精心校勘,妥当分类,有序排列,集成为一部搜罗丰富、内容准确、分类明确、条理清晰、方便利用的资料汇编。并对资料加编者按语,或介绍作者,或解释资料,或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涉及事实者,探究其载录的源流;涉及观点者,追寻其论说的出处。
全书依各篇(条)文献材料的内容性质分类,凡六类,分别为:本事编、版本编、演唱编、评点编、评论编、影响编,两书书末分别附《〈洪昇年谱〉〈孔尚任年谱〉证补》和《〈小忽雷〉资料汇编》以及征引书目。
全书希望通过集中丰富、系统的资料,使研究者省却翻检之劳,为研究提供线索,有利于开拓研究视野,不仅能为《长生殿》《桃花扇》文献史料研究提供比较丰富的材料,也可以帮助推动剧作文本研究、批评史研究更加深入发展提高。
《桃花扇资料汇编考释》,王亚楠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年2月版。
《桃花扇资料汇编考释》目录序言
前言
凡例
一、本事编二、版本编
三、演唱编
四、评点编五、评论编六、影响编
附录
《小忽雷》资料汇编
征引书目
后记
《长生殿资料汇编考释》,王亚楠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年2月版。
《长生殿资料汇编考释》目录序言
前言
凡例
一、本事编二、版本编
四、演唱编
四、评点编五、评论编六、影响编
附录
《洪昇年谱》《孔尚任年谱》证补
征引书目
后记
后记本书的编著缘起于我的博士论文《〈桃花扇〉接受史》的写作。我在博士论文写作之初,为研究《桃花扇》的版本流变,同时也为了完成承担的《全清戏曲》中的《桃花扇》整理的任务,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查阅了馆中所藏的《桃花扇》清康熙间介安堂刻本,发现该版本卷首、卷末所载的众多“副文本”和其中的眉批、出批在后来的清刻本、现代排印本和王季思先生等的整理本中都未得到完整的收录。
《〈桃花扇〉接受史》,王亚楠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0年月版。
我后来又从袁行云先生的《清人诗集叙录》中了解到”至咏《桃花扇传奇》及观演《桃花扇》剧诗,散见后人诗集者极多“,于是根据袁先生所列的人名、书名按图索骥搜集、辑录了一些有关《桃花扇》的咏剧诗;又通过翻阅《清代诗文集汇编》、《四库未收书辑刊》等大型丛书,搜集到更多的咏剧诗。
在徐扶明先生的《〈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侯百朋先生的《〈琵琶记〉资料汇编》和伏涤修先生的《〈西厢记〉资料汇编》的启发、影响下,我开始有意整理、汇集以上所提及的《桃花扇》众多版本中的“副文本”、有关《桃花扇》的咏剧诗和其他有关《桃花扇》的清代资料,并利用“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大成故纸堆”等数据库下载、整理和录入了较大量的现代(-)刊印的《桃花扇》资料。
伴随着博士论文的写作、修改,我对所搜集、整理的《桃花扇》资料进行了逐条、逐篇的研究,确定其创作时间、背景,并效法朱一玄先生的“中国古典小说名著资料丛刊”的体例,对资料按其内容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编排。
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
经过数年间不断的搜集、整理,至0年初我的博士论文出版时,我汇集的清代和现代有关《桃花扇》的资料加上考释文字已逾百万字,使我萌生了将其修改、出版的念头。同年,我以“《长生殿》接受史研究”为题成功申报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
在先前翻阅《清代诗文集汇编》、《四库未收书辑刊》等丛书时,我也对有关其他剧目的咏剧诗的有关信息,如作者、出处、所在册数、卷数、页数等做了简要记录。为申报教育部项目,我对清代有关《长生殿》的资料进行了初步的搜集、整理,所得也有三十余万字。
在以上所述前期工作和成果的基础上,由于王梦佳师妹的鼓励和帮助,我联合上海人民出版社以“《长生殿》《桃花扇》资料汇编考释”为题申报了1年度的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幸运地成功获批。此后,我又对两部书稿进行了修改和增补,主要是从部分清诗总集中新搜集到一些咏剧诗。
袁行云先生在《清人诗集叙录》中指出“咏《桃花扇传奇》及观演《桃花扇》剧诗”的数量“较诸咏《长生殿传奇》不啻数十百倍”。袁先生所言不免有些夸张,但由目前我所搜集、整理的有关两剧的咏剧诗的数量对比来看,两者的差距确实较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可以而且需要进一步思考、讨论的。
《清人诗集叙录》
孔尚任生平撰有戏曲作品两种:《小忽雷》(与顾彩合作)、《桃花扇》。吴梅先生在《中国戏曲概论》卷下“二清人杂剧”中所列的清人杂剧“可见者”有“孔尚任一本:《大忽雷》”。但未帮助根据,不可信从。
《小忽雷》传奇目前有两种整理校注本,均将《大忽雷》作为附录予以收入。王毅校注本(中州古籍出版社年版)的“前言”对于《大忽雷》的作者也表示“存疑”,称“其作者姓名无考”,因该剧“在思想和艺术上均有可取之处,为了广其流传,我们照旧保留它”。而后出的戴胜兰、徐振贵校注本(齐鲁书社年版)则对为何附录《大忽雷》未做任何帮助。
《小忽雷传奇》
孙书磊老师曾发表《〈大忽雷〉杂剧考》一文(《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年第期,后收入其《南京图书馆藏孤本戏曲丛考》,中华书局年版),称《大忽雷》的作者当为顾彩。故为全面呈现孔尚任的戏曲创作的成就和影响,《〈桃花扇〉资料汇编考释》仅将有关《小忽雷》一剧的资料作为附录收入。
因《〈桃花扇〉资料汇编考释》原稿的篇幅已逾百万字,其中现代(-)部分的资料约有四十余万字,故我最后决定先将清代部分提交出版,以符合古籍整理对象的时间范围要求。我将现代部分的资料以“现代(-)《桃花扇》资料集存考释”为题作为另一项目的最终成果提交、申请结项,并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再修改、出版。
我在硕博阶段都是修读的元明清文学方向,但硕士期间偏重诗文方面,当导师朱万曙先生不以猥陋将我招入门下,赐我问学人大的机会,使我得闻绛帐弦歌时,我几乎完全是戏曲和戏曲研究的门外汉(当然现在也不敢说是“门里人”)。
当本自驽钝的我在入学前的暑假里遵从朱老师的建议和要求,较大量地阅读戏曲史著作和戏曲作品,略略窥知戏曲领域的“天高地厚”之后,对于因机缘巧合而闯入的这一广阔园地和神圣殿堂更感懵懂和惶惑,但也为之所吸引,希望能够感受其魅力。自己所能做的和必须要做的只有从“零”开始,全力以赴,尽心投入,积极、踏实地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于“学然后知不足”的感受也日益强烈而真切。
入学后,因为我参与朱老师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清戏曲》整理编纂及文献研究”,承担其中孔尚任的戏曲作品的整理任务,朱老师建议以“《桃花扇》接受史”作为我的学位论文的题目。
《全清戏曲》
于是,我一边整理《桃花扇》的剧本,一边搜集有关该剧的传播、接受的资料。在用了半年时间集中地搜集资料后,我开始了论文的正式写作。因为前述研究方向转移的缘故,在写作的过程中踟蹰和忐忑还是一直伴随着我。而朱老师对于论文从确定选题、建构框架到搜集材料、具体写作,再到后来的修改、扩充等各个方面,都对学术训练不足、专业基础薄弱的我给予了悉心指导,倾注了不少心血。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而朱老师的道德、文章都让我有高山仰止之感。我能够忝列门墙,从学受教,既得识学术研究的门径,又了解为人处世的道理,感到十分幸运。我在修改博士论文、提交出版时,因特殊原因影响,未请朱老师赐序批评。我内心为此一直惴惴不安,今年年中在北京与朱老师相见时,朱老师还提起此事,使我更感愧疚。
《明清戏曲论稿》
在两部书稿申报国家古籍出版资助项目时,朱老师撰写了宝贵的专家推荐意见。待到书稿将要出版之时,朱老师却又有恙在身,不便赐序。我也不敢冒昧打扰,而对于朱老师的身体状况则终日悬念,祝愿朱老师早日康复。
苗怀明老师也为书稿申报国家古籍出版资助项目撰写了宝贵的专家推荐意见,并表示会在书稿出版后在其主办的“古代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