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钟秋初见书房
苏州主题书市热销
《典范苏州?昆曲》
木渎店︱礼耕堂店︱新光店
丛书名:典范苏州
作者:韩光浩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类型:艺术文化
昆曲不是一种柔美小技,也不单单是中国古典戏剧中的最高范式、戏中极品、曲中之神,昆曲格律之中正,运气吐字之松沉,曲牌结构、舞台魅力和音乐节奏之中庸圆融,都可以让人心生敬畏,不敢造次。
作者用优美简洁又不失严谨的笔调,将昆曲从诞生在江南的命中注定到六百年的昆曲梦娓娓道来。在书中,昆曲不再是高冷难懂的阳春白雪,而是魏良辅的昆山腔、梁辰鱼的《浣纱记》,是沈璟的“吴江派”、汤显祖的“临川派”、《牡丹亭》,是传奇里的故国旧家,是行当、唱功、做功、舞美这些美好的名词……
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在水磨调里慢慢沉醉吧!
聆听世间最深情的倾述
听声·耳畔苏州·昆曲
这是世界上最软糯的语言、最风雅的曲调。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在这样精致大雅的文化之音中,走进一座名叫昆曲的幽美庭院深处,甚至,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国家的怦怦脉搏和心灵足音。说昆曲是庭院,是讲昆曲不是那种车马喧闹的“梆子市井”。昆曲里有一个又一个有着好听名字的曲牌,就像苏州有着一条又一条各有韵味的弄堂和巷子。而那些弄堂和巷子深处,在那些紫薇花下和垂柳之侧,有着看似平常却浸润着爱与真的艺术人家。
诗性江南
昆曲的诞生,
命中注定选择江南
天性︱心史︱人缘︱语境
文人雅玩,清供,扇砚……
这些充满审美感精巧的物件
既意味着实用,也超越着实用
—————————————————
苏州是水做的。
水是背景,也是苏州的诗意之源。
—————————————————
苏州干将路文起堂
明朝作曲家张凤翼故居
—————————————————
新版《玉簪记》剧照
梦回玉山
玉山雅集,
六百年昆曲梦的发端
雅集︱顾瑛︱顾坚︱语境
《玉山之会》
—————————————————
《西园雅集图》明·李士达绘
现珍藏于苏州博物馆
—————————————————
水磨曲集前的准备
—————————————————
私家园林里孕育水墨之声
昆山强调
从魏良辅的昆山腔调
到梁辰鱼《浣纱记》
太仓魏良辅︱昆山梁辰鱼
苏州平江路中张家巷14号
中国昆曲博物馆内的魏良辅雕像
—————————————————
新版《玉簪记》剧照
—————————————————
苏州昆山昆曲博物馆
—————————————————
《梁辰鱼像》张晓飞绘
笛声起吴江
沈璟和他的“吴江派”
沈璟︱本色论︱吴江派
《沈璟像》张晓飞绘
—————————————————
木偶昆曲《西厢记·佳期》
—————————————————
《玉环记》堂会演出图清人绘
—————————————————
《义侠记》剧照
临川造梦家
汤显祖和他的“临川派”
汤显祖︱牡丹亭︱痴情︱惊梦
《牡丹亭·惊梦》剧照
—————————————————
名角演饰《游园惊梦》
—————————————————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
《牡丹亭》剧照
吴门为宗
从虎丘曲会看昆曲全盛期
盛会︱皆宜︱痴情︱流传
虎丘曲会
—————————————————
《琵琶记》剧照
—————————————————
《康熙六旬万寿庆典图》(局部)
临时搭台演昆曲《八仙庆寿》
—————————————————
《满床芴》剧照
填词谱曲
超越三百年的职业剧作家
愤青李玉︱全才李渔
《李渔像》
—————————————————
清戏画李玉《一捧雪》、《清忠谱》
—————————————————
昆曲传世演出珍本
—————————————————
《西厢记》剧照
长生殿外桃花扇
传奇里的故国旧家
《长生殿》︱《桃花扇》
《长生殿》剧照
—————————————————
《长生殿》剧照
—————————————————
《桃花扇》剧照
—————————————————
旧版《牡丹亭》、《长生殿》
《桃花扇》、《西厢记》书影
风流去
花雅之争,兰馨如缕
唐乾时期︱晋京演出
吴亩园︱吴梅︱俞氏父子
织造署旧址(大门)
—————————————————
《同光十三绝》现藏北京梅兰芳纪念馆
—————————————————
五亩园昆剧传习所旧址
现沈德潜故居,现昆剧传习所
—————————————————
《贩马记·写状》剧照
俞振飞饰赵宠,张继青饰桂枝
青春之曲
昆曲的复兴
相存︱相护︱相传
苏州大学创办全国首个昆剧艺术本科班
—————————————————
张元和与张充和在美国合演《牡丹亭》
—————————————————
白先勇和《牡丹亭》摄影展
—————————————————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碎片化时代的审美
那些美好的名词
行当︱唱功︱做功︱舞美
生行
—————————————————
净行末行
—————————————————
丑行杂行
—————————————————
昆曲穿戴
韩光浩韩光浩,东吴曲社资深会员,毕业于苏州大学昆曲艺术本科班,师从周秦先生擪笛度曲,历任媒体记者、出版社社长助理等职,现为苏州日报报业集团现代苏州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被评为江苏期刊优秀主编。多年来立足吴门实践昆曲化书写,炼就了独特的视角。并应《苏州杂志》之邀开设《梦归笙歌》昆曲专栏,作品散见各大报刊。
注:以上文字图片均由苏州古吴轩出版社、本书作者韩光浩先生提供,如有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