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最专业的戏曲节香港中

開幕節目

紀念湯顯祖逝世四百周年:浙江崑劇團

中國戲曲節委約製作

湯顯祖戲曲代表作《玉茗堂四夢》第一夢《紫釵記》取材於唐代蔣防傳奇小說《霍小玉傳》,歷史上崑劇舞台常演的只有〈折柳〉、〈陽關〉兩齣。戲曲節特邀香港崑曲編劇家古兆申,將《紫釵記》五十三齣整理為十場的整本戲,按湯氏原曲文及清代葉堂原譜演出,以紀念這位譽滿世界的中國戲曲家。兩場《紫釵記》分別由台灣崑劇藝術家溫宇航與香港崑劇藝術家邢金沙、浙江崑劇團優秀青年演員曾杰及胡娉扮演李益及霍小玉,並由世字輩崑劇藝術家張世錚飾演盧太尉,優秀青年淨角演員胡立楠飾演劉公濟。由著名崑劇導演沈斌執導,崑劇表演藝術傳承人汪世瑜及王奉梅任藝術指導。今次集香港、內地及台灣編創演精英製作《紫釵記》,顯示戲曲節在推動崑劇藝術傳承發展的努力。崑劇《蝴蝶夢》是古兆申年按清人嚴鑄本改編的台本,以四個演員十個腳色敷演莊子試妻故事。公演後反應甚佳,各地崑劇團紛紛排演,並曾在美國東西兩岸演出亦甚受好評。11年浙江崑劇團林為林導演為年輕演員鮑晨、王靜、胡立楠、田漾等復排此劇,另出新意,令人眼前一亮。折子戲專場由世字輩、秀字輩及萬字輩演員主演,其中世字輩王世瑤與張世錚合演《鮫綃記?寫狀》份量十足,引頸以待。

紀念湯顯祖逝世四百周年:浙江崑劇團

6月17至18日(五至六)7:30pm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崑劇《紫釵記》

改編古兆申

導演沈斌

藝術指導汪世瑜、王奉梅

主演邢金沙(特邀)(17/6)、溫宇航(特邀)(17/6)、

曾杰(18/6)、胡娉(18/6)、張世錚、胡立楠

6月18日(六)2:30pm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折子戲

《風箏誤.前親》、《寶劍記.夜奔》、《占花魁.湖樓》、《鮫綃記.寫狀》

主演朱斌、田漾、李瓊瑤、項衛東、毛文霞、湯建華、王世瑤、張世錚

6月19日(日)7:30pm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崑劇《蝴蝶夢》

改編古兆申

復排導演林為林

藝術指導梁谷音、計鎮華、沈斌、周世瑞

主演王靜、鮑晨、田漾、朱斌、胡立楠、沙國良

南北猴戲系列:浙江紹劇藝術研究院猴戲

孫悟空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舞台上機靈敏捷的猴王形象,經歷無數精雕細琢,成為戲曲中別具一格的表演類別。正值猴年,戲曲節特別安排南北猴戲系列,重點介紹猴戲藝術特色,也為觀眾提供一家大小同享熱鬧歡樂的好節目。

猴戲可以地域分為南北兩類,北以京劇為主,南則以浙江紹劇最廣為人知。紹劇表演風格粗獷剛烈,《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於年被拍成電影,紹劇猴戲從此風靡全國。浙江紹劇藝術研究院(原浙江紹劇團)於年首次來港演出讓香港觀眾擊節讚賞,這次載譽重臨傾囊演出看家猴戲,勢牽熱情。紹劇猴戲大師六齡童得意弟子、「江南新猴王」劉建楊(十一齡童);紹劇汪(筱奎)派傳人、「江南活八戒」姚百青和劇院優秀演員主演,陣容充滿活力。紹劇向以「社戲」著名,折子戲選演復排目連戲《奈何橋》及《白猿救母》,突顯其社戲特色;《秦瓊表功》唱做兼重、《九曲橋》情節緊湊、《漁樵會》則為經典老生正生對兒戲,立體呈現此浙江主要地方劇種的藝術面貌。

南北猴戲系列:浙江紹劇藝術研究院

6月24日(五)7:30pm高山劇場新翼演藝廳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主演劉建楊、章立新、姚百青、駱紀強、徐峰

6月25日(六)7:30pm高山劇場新翼演藝廳

折子戲

《奈何橋》、《秦瓊表功》、《調無常》、

《九曲橋》、《漁樵會》、《白猿救母》

主演姚百青、胡建新、葉婧、朱丹賢、章立新、

駱紀強、施潔淨、楊炯、章金剛、張君

6月26日(日)7:30pm高山劇場新翼演藝廳

《火焰山》

主演劉建楊、應林峰、姚百青、駱紀強、楊欽鋒、葉婧、胡梁虹

紀念湯顯祖逝世四百周年:上海崑劇團

湯顯祖著《臨川四夢》中眾多經典唱段傳唱不衰,實為崑曲藝術中不可多得的精華瑰寶。殿堂級崑劇表演藝術家蔡正仁、岳美緹、梁谷音、張洵澎、張靜嫻率領劇團眾多優秀演員演出《臨川四夢》崑曲清唱會,一晚匯聚四夢中的經典唱段,十分難得。四夢中以《牡丹亭》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亦是最廣為流傳和受歡迎的崑劇劇目。名家蔡正仁、梁谷音、張洵澎聯同劇團中堅演員黎安、沈昳麗、余彬、羅晨雪、胡維露、張莉、倪泓、何燕萍等合力演出此一經典,自是不容錯過。折子戲專場選演劇目文武兼備、唱做皆重,大軸由蔡正仁出演首本《長生殿?迎像哭像》,再次為香港觀眾演盡唐明皇的無限深情與哀愁,精湛演繹震懾心神。

紀念湯顯祖逝世四百周年:上海崑劇團

7月8日(五)7:30pm葵青劇院演藝廳

《臨川四夢》崑曲清唱會

演唱劉異龍、張洵澎、張靜嫻、岳美緹、

梁谷音、蔡正仁、

黎安、吳雙、繆斌、沈昳麗、倪泓、余彬、

羅晨雪、胡維露、譚笑、張莉、蔣珂

7月9日(六)7:30pm葵青劇院演藝廳

《牡丹亭》

主演張洵澎、梁谷音、蔡正仁、

黎安、沈昳麗、余彬、

羅晨雪、胡維露、張莉、倪泓、何燕萍

7月10日(日)7:30pm葵青劇院演藝廳

折子戲

《青塚記.昭君出塞》、《牧羊記.望鄉》、

《風雲會.千里送京娘》、《長生殿.迎像哭像》

主演蔡正仁、谷好好、黎安、吳雙、繆斌、

陳莉、侯哲、婁雲嘯、羅晨雪

山東菏澤市地方戲曲傳承研究院

山東戲曲發展歷史悠久,若以戲曲聲腔劃分,可分為魯西北、魯西南、魯中、魯南及魯東文化區域。屬魯西南區的菏澤文化底蘊深厚,是司馬遷筆下的「天下之中」。山東菏澤市地方戲曲傳承研究院將為戲曲節觀眾帶來一連五個山東地方劇種:大弦子戲、棗梆、兩夾弦、大平調及山東梆子,首四個劇種更是首度在港上演,全面展示山東戲曲激越粗獷的鮮明本色。大弦子戲因起板時以三弦起頭,故名。由元明俗曲小令發展而成,唱曲分粗和細,粗曲字多調急、情緒激昂,細曲字少調緩、行雲流水。表演亦游走於誇張和含蓄兩個極端,動作幅度誇張,錫笛等伴奏的音樂卻細膩婉轉。大戲《兩架山》是近年搶救復排的大弦子傳統代表劇目,行當齊全,人物完整。折子戲場次選演四個劇種的傳統經典戲碼:棗梆以棗木梆子擊節、鋸琴伴奏,板式曲牌繁多;兩夾弦從農民演唱「花鼓丁香」演變而成,因唱腔清新被稱為「半碗蜜」;大平調曾流行於五省八州,武場樂器有大鐃大鈸各一對,俗稱「四大扇」,配以尖子號,氣勢磅礴;山東梆子被稱為「捨命梆子腔」,架勢攝人。各劇種優秀演員傾巢而出,連場山東式飆戲盛會,難得一遇。

山東菏澤市地方戲曲傳承研究院

7月15日(五)7:30pm香港大會堂劇院

大弦子戲《兩架山》

主演翟玉省、孟凡金、宋秀紅、李玉偉

7月16日(六)2:30pm香港大會堂劇院

折子戲

棗梆《徐龍鍘子》、兩夾弦《三拉房》、

大平調《收姜維》、山東梆子《五鳳嶺》

主演劉長安、盧慶如、張冬蘭、劉俊華、

孔雪芹、何西良、魏軍建、

祝鳳臣、宋秀紅、吳婷婷

7月16日(六)7:30pm香港大會堂劇院

折子戲

棗梆《珍珠塔》、兩夾弦《愣姐讓房》、

大平調《下河東》、山東梆子《反西唐》

主演李秀蓮、王福芝、盧慶茹、侯彥麗、孔雪芹、

周長遷、劉俊華、何西良、

魏軍建、祝鳳臣、宋秀紅、李健

南北猴戲系列:北京京劇院青年團與李寶春

猴戲以地域分為南北兩類,南以浙江紹劇為首,北則是全國流播最廣的京劇。京劇猴戲中再分有南北流派,北派京劇猴戲以楊月樓、楊小樓父子的藝術為典範,其後武生泰斗李少春於楊派基礎上融合南北優長,演繹既有靈巧猴氣,又具齊天大聖風度,可謂猴、人、仙三為一體,成為京劇一代活猴王。戲曲節特別邀請李少春之子、台灣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寶春與北京京劇院青年團合作,演繹其父的猴戲藝術及經典劇目《平貴別窰》,連場猴戲《孫悟空大鬧天宮》、《十八羅漢鬥悟空》、《無底洞》、《金錢豹》熱鬧非常,還有高難度武場折子戲《鋸大缸》、《雁蕩山》等,雲集劇團最優秀的青年武打演員一展絕技。「打到飛起」以外,亦有著名程(硯秋)派青衣遲小秋與馬(連良)派老生朱強合演程派經典劇目《三娘教子》,剛柔並濟的節目編排,保證感官與感情同樣滿足。

南北猴戲系列:北京京劇院青年團與李寶春

7月28日(四)7:30pm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孫悟空大鬧天宮》、《十八羅漢鬥悟空》

主演李寶春(特邀)、詹磊(分飾孫悟空);

張凱、李揚、黃臣、于帥

7月29日(五)7:30pm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三娘教子》

主演遲小秋、朱強、梅慶羊、張凱

7月30日(六)7:30pm高山劇場劇院

武戲折子專場

《金錢豹》、《鋸大缸》、

《李逵探母》、《雁蕩山》

主演于帥、陳宇、侯宇、李揚、詹磊、景寶琪

7月31日(日)7:30pm屯門大會堂演奏廳

《平貴別窰》、《無底洞》

主演李寶春、王怡、張淑景、詹磊、

王玉璽、李揚、翟崗

中國國家京劇院一團

中國國家京劇院一團於年首度參演戲曲節全城哄動,今年再度帶來好戲連場,強大陣容氣勢如虹!著名京劇老生藝術家于魁智領銜主演激昂宏大的《滿江紅》,慷慨悲歌;梅(蘭芳)派代表傳人李勝素演出劇院四代承傳大戲《楊門女將》,罕有展示文武全能;特邀大連京劇院院長、著名花臉藝術家楊赤為花臉大師袁世海的親傳弟子,深得袁派三昧,繼承真傳演出架子花臉經典劇目《九江口》,自是精彩。名劇《玉堂春》中的蘇三曾由四大名旦飾演,劇院優秀青年演員以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張(君秋)四派的表演藝術組合演出,一戲盡顯梅派的莊重深邃、程派的深沉含蓄、荀派的自然質樸和張派的剛健柔媚。壓軸之選由于魁智主演首本名戲、老生經典《烏盆記》,唱段華麗叫絕。

中國國家京劇院一團

8月4日(四)7:30pm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滿江紅》

主演于魁智、李勝素、楊赤(特邀)、江其虎、王越、劉魁魁、王玨、陳國森、胡濱、馬翔飛、劉夢姣

8月5日(五)7:30pm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楊門女將》

主演李勝素、張靜、于魁智、朱虹、劉壘、陳國森、劉魁魁、潘月嬌、戴忠宇、馬翔飛、王好强、胡濱、危佳慶、徐明遠、王玨

8月6日(六)2:30pm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全本《玉堂春》

主演宋奕萱、朱虹、劉夢姣、呂耀瑤、陳國森、陳旭之、王寶利、徐騰、王玨

8月6日(六)7:30pm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九江口》

主演楊赤、江其虎、劉魁魁、胡濱、

危佳慶、戴忠宇、張靜、徐騰

8月7日(日)7:30pm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折子戲

《六月雪?探監》

主演李文穎、張靜、王玨

《烏盆記》

主演于魁智、陳國森、王越、劉魁魁、

王玨、劉搏、金建萍

粵劇《捨子記》

傳統劇目《寶蓮燈》一直都是久演不衰的神話故事,其中講述人間親情的〈二堂捨子〉一折,使得這個神話平添了濃郁的人情味,這是其他流傳的神話故事所沒有的一種情感。「穆如室」繼大型粤劇《張羽煮海》、《陰陽判》、《桃花扇》、《乾坤鏡》後,今年戲曲節將《寶蓮燈》中〈二堂捨子〉一折,擴大為長劇《捨子記》,更深入探討劉彥昌與王桂英在捨棄親生兒子秋兒之後,身為父母親內心的交織悲憤,在大義之前所作的選擇,回歸到脆弱的人性後,所承受怎樣的考驗和痛苦?這是一個對傳統劇目的嶄新演繹,希望在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中,再度挖掘能打動人心的新內容!

《捨子記》由粤劇名伶尤聲普、陳好逑兩位擔綱,聯同陳嘉鳴、廖國森、呂洪廣及青年演員洪海、宋洪波及康華同台演出,以收粤劇藝術傳承之效。

粵劇《捨子記》

8月11日至12日(四至五)7:30pm

8月14日(日)2:30pm

製作穆如室

導演劉洵

編劇楊智深

舞台設計陳志權

燈光設計楊子欣

擊樂領導陳小龍

音樂領導彭錦信

主演尤聲普、陳好逑、陳嘉鳴、廖國森、

宋洪波、洪海、呂洪廣、康華

中國戲曲節

中國戲曲節自二零一零年起舉辦,轉瞬間已踏入第七屆。歷年來承蒙各地藝術家和觀眾鼎力支持,戲曲節得以不斷進步,不斷成長。今屆戲曲節節目紛呈,當中包括「紀念湯顯祖逝世四百周年」的崑曲及崑劇演出和「南北猴戲」系列,與戲迷一同探索繽紛絢麗的戲曲世界。

為紀念偉大戲劇家湯顯祖逝世四百周年,國寶級藝術家蔡正仁、岳美緹、梁谷音、張洵澎和張靜嫻聯同上海崑劇團一眾優秀演員,呈獻《臨川四夢》崑曲清唱會,演繹湯顯祖四大名劇《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的精彩唱段;當中幾位大師更會與後輩演員合作,演出《牡丹亭》及其他經典折子戲。此外,戲曲節委約本地崑曲學者古兆申重編名劇《紫釵記》,由浙江崑劇團製作演出。首場演出由香港的邢金沙及台灣的溫宇航擔綱演出,另一場由劇團青年演員曾杰及胡娉領銜主演。浙江崑劇團還會演出《蝴蝶夢》和四齣折子戲。

粤劇《捨子記》改編自傳統劇目《寶蓮燈》的折子戲〈二堂放子〉,由本地名伶尤聲普、陳好逑率領新秀演員同台獻藝,兩位前輩身傳心授,目的在讓粤劇藝術繼續承傳。另外,載譽歸來的中國國家京劇院一團將會聯同京劇名家于魁智、李勝素和特邀大連京劇院院長楊赤,以鼎盛的陣容為觀眾送上多個經典劇目。

適逢猴年,戲曲節特別以猴戲藝術為題,呈獻「南北猴戲」系列。「猴戲」泛指模仿齊天大聖孫悟空的戲曲表演,以靈動活潑見長。一代京劇猴王李少春之子兼著名京劇演員李寶春將會聯同北京京劇院青年團,演出《孫悟空大鬧天宮》。享譽全國的浙江紹劇藝術研究院則演出膾炙人口的紹劇猴戲,展現南派粗獷剛烈的風格。南北猴戲場面有趣,武打精彩,定能為戲曲節增添熱鬧歡樂的氣氛。山東菏澤市地方戲曲傳承研究院帶來大弦子戲、棗梆、兩夾弦、大平調及山東梆子共五個極富鄉土氣息的地方劇種,首四個更是首次與香港戲迷見面。

此外,戲曲節還會舉辦多項延伸活動,包括講座、藝人談、工作坊、展覽和戲曲電影欣賞等,讓觀眾從不同角度深入認識戲曲文化。近年內地戲曲界積極製作三維電影,以高畫像質素保存戲曲電影,弘揚戲曲藝術。今屆戲曲節亦緊貼時代脈搏,除粤劇電影外,還會播放三維戲曲電影,帶給香港觀眾新體驗。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文化節目組

编辑按:

一年一度的香港中国戏曲节可谓最专业的戏曲节。不过内地这里浏览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