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子”的名号大约形成于信陵、春申、孟尝和平原,以后多有出现。只是换了时代的汤也换了公子的药,服药的俱是仰望者们,疗效都是恨爹不争气……
战国四公子礼贤下士,结交天下。以胸襟、信义名世。纵横捭阖,呼雷唤风。
清末也有四公子,都是巡抚、提督之子。倡导维新救国,其中谭嗣同引颈菜市口,陈宝箴之子陈三立拒做汉奸绝食而亡……
紧随其后的“民国四公子”,名单有几个版本,互有重叠。其中被公认入列的张伯驹和张学良,前者散尽家财成了大收藏家。年捐献《平复帖》不到一年就因言论获罪。年因病住院,安排在八人病房,被病友传染得愈发严重。病房里连续有人亡故,亲友几经求告,因“级别”不够而“等死成功”……后者“易帜”、“兵谏”名闻天下。晚年时自称“民族罪人”或是肺腑之言……
另一位入选的张孝若,乃南通状元企业家张謇之子,年轻有为,37岁被仆人枪杀,凶手随即自尽。张氏的轮船公司被杜月笙吞并,而凶手家属则一直为杜氏照拂……坊间暗议颇多。
此后至今,再有称“公子”者,无非多金、多情、多是非,无才、无趣、无道义。几近渣男。
此番与虹阳兄游逛江南,行至如皋水绘园——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与董小宛曾栖隐之所。十年一恋,留下名园也留下冒公子蚀骨深情。
冒辟疆本是忽必烈之子脱欢之后,与更替了蒙元的大明本算仇家。明亡后却做了孤臣遗民,“不食清粟”。
同列四公子的汉人侯方域,就是《桃花扇》里与李香君相恋的侯公子,却在顺治八年参加了满清的公务员考试……难怪死前“壮悔”。
公子们四位一排,列队走过历史和传奇,背影倜傥飘逸,身后一片唏嘘……落羽无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