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著名戏曲《桃花扇》中有一段经典的戏词:“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不能预测的情况,正如戏文中所说的,世事无常,人生变幻,在繁华落尽之后,留下的是无尽的凄凉。
桃花扇
年1月30日,我们不幸得知这样一个消息,金盾股份公司的董事长周建灿跳楼身亡。
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5岁,按理说他的年龄应该是一个中年企业家正好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好时候。
他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
众人在议论纷纷的同时,将注意力转移到金盾公司及其本人名下所牵涉的百亿欠款之下,一个商界英才究竟被什么原因毁于一旦呢?
白手起家终成名
周建灿是浙江上虞人,年他出生在繁荣富饶的鱼米之乡,家中虽不殷实,好歹能让周建灿吃饱穿暖。
当地人擅长做些小生意,或许是耳濡目染的缘故,周建灿显示出经商的天赋,他思维活跃,平常也善于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周建灿的父母是江浙一带的工厂员工,在那个年代来说,一家人的经济情况还算不错。
他们一家像无数普通家庭一样,过着平淡又幸福的生活。
周建灿父母的思想比较明智,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读些书,就把他送到学校里去。
聪明能干的周建灿没有辜负老师和家长的希望,在上学期间保持着不错的学习成绩,没让父母为他多操心。
从学校毕业后,周建灿的母亲还提议让周建灿考一个公务员,家里不需要他能达到大富大贵的水平,想着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就很好了。
周建灿拗不过母亲的想法,在17岁时就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地方政府的一名土地管理员。
如今看来公务员的工作又体面又稳定,还有政府养老做保障,是很多人理想中的好工作。
周建灿顺利入职后,每天就待在单位里,土地局的工作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但是枯燥的生活让周建灿开始怀疑起自己的选择。
他还是一个精力旺盛的小伙子,每天过这种安逸保险的生活,是否会错过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他刚工作的几年时间里经常陷入纠结的状态,他害怕体制内的工作耗干了自己拼搏的热情。
时代的发展给了周建灿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在稳定的政府部门上班对于周建灿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全国上下都掀起了一股下海经商的浪潮,周建灿早就不满于生活的平淡无波,决定从当地政府辞职。
他要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走出一条不平凡的路来。
当时中国家庭普遍贫穷,周建灿和父母说了自己想要经商的想法,家里人虽然支持,但也没有过多的钱来给他创业。
他只能从亲戚家借一些钱,周建灿收集到三万多块钱的借款。
年,周建灿带着三万块钱毅然决然地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那时中国的制造业还在起步阶段,他通过观察市场需求推断出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走向。
周建灿将眼光放在了工业零配件的销售上来,他想如果自己建一个配件厂,未来肯定不愁卖不出去。
中国要想发展工业,各种零配件的市场需求量会很大,作为上游供货厂商就一定会有不错的收入。打定主意后,周建灿很快就投入到行动之中。
周建灿在浙江开办了自己第一家消防配件厂,为了打开销路,他凡事亲力亲为,将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开办的工厂里,每天忙得连轴转。
在他的带动下,企业的销量有了稳步提升,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业绩也越来越好。
周建灿作为工厂的建造者,一举成为江浙一带有名的实业家。
年,周建灿的上虞消防配件厂兼并了隔壁市的金盾消防器材有限公司,在公司重组归并的过程中,他开始思考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公司该如何改革。
配件厂的生意不错,客户对于周建灿的能力十分认可,周建灿的手中积攒下一定的资金,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是建设一家连锁公司。
周建灿拍板将改建后的企业重新命名为浙江金盾消防器材有限公司,他对媒体解释道,选择使用“金盾”一名,是在其中赋予了一层新的内涵。
他说希望自己的公司以诚信为金,以质量为盾,这是新公司的文化内涵,也是其本人行商以来的价值标准。
用不断与时俱进的标准要求自己,为人民大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只有满足好消费者的需求,公司未来的路才能越走越远。
周建灿做生意时坚持的诚信原则,为他日后的营销打下良好的口碑。
几经沉浮创造商业帝国
周建灿站在时代的风口上,他敏锐超前的商业目光没有辜负他的选择,金盾公司进入发展壮大的红利期。
成立了连锁公司之后,依托现有的资源和人脉,周建灿在各地建立的金盾连锁公司的效益也十分出色,诸多子公司成为各地为人所称道的好企业。
金盾公司从原来只售卖消防器材,到后来能够涉及多方上下游产业。
业务还拓展到燃气,管道等其他行业中去,金盾公司逐渐成长为一家综合性的公司。
周建灿从一个浙江的小老板到现在大公司的董事长,付出了大半辈子的心血,多年之后,金盾公司要进行股份制改革,正式迈入资本市场的行列。
这意味着周建灿的公司将会获得更多的机遇,同时也会迎来更多的挑战。
年,金盾公司以每股7.53元的价格在深圳市交易所上市了,董事长周建灿还是公司的实际操控人,占有30%左右的股份。
这段时间是金盾公司创造另一个企业神话的时代,而短短半年之内,金盾公司的股份从上市时的每股不足8元,直接快速上升到每股56.75元,彰显出金盾公司如日中天的气势。
金盾公司收益最好的时候,市值高达93亿人民币。
从拿着三万块钱起家的穷小子,到拥有一家规模庞大的上市公司,周建灿在商业领域的成就足以称得上是“传奇人生”。
他一心想要再扩大企业的体量,忽视了公司经营的细节问题。
越是规模大的公司,在管理上越是容易出现纰漏,百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
金盾公司大好的发展时期没有持续多久,一股隐隐的阴霾就笼罩在周建灿本人和金盾公司身上。
年过半百的周建灿已经在经营上取得不小的成就,他要再一次突破自己的极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金盾公司上市之后,周建灿一直在寻找新的强企之路,他结合当今国内外局势的新变化,认为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应该走一条打磨科研技术的道路。
周建灿对于企业发展前景的把握没有出错,但是他没想到这条路走起来并不顺畅。
再加上周建灿是中专学历,没有过科研的经验,低估了科技创新的难度。这一切都是他后来悲剧命运的导火索。
经营困境欠下巨款
周建灿的公司上市以后,开始承接起和城市建设相关的大工程,这些项目的投资及回报周期长,对于金盾公司的资金实力是一次重大的考验。
周建灿开始不断向银行借贷款,以期能填补上资金上的大窟窿。
年10月13日,金盾公司以高溢价收购了其他两家科技公司,其中收购的中强科技公司溢价高达34倍。
金盾公司收购中强科技的总交易金额高达22亿元,这笔巨款对于经济实力强大的金盾公司来说也不是一笔小数目,金盾公司一时间很难恢复过来。
周建灿和他的公司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就是一旦转型失败或者公司没有获得足够的收益,资金链的问题就会一下子暴露出来,到时候面临的困境可是相当严峻的挑战。
周建灿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他希望金盾公司能够顺利转型成功。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创新上。
他把公司现有的资金都投入到了项目研发的部门,想要用行业领先的科学技术换取垄断市场的权力,这样高额的收入会帮公司度过难关,吸引更多投资人把目光放到金盾公司上来。
不幸的是,这次周建灿的估计出现了偏差,他在科研部门投入了几乎所有的财产,仅仅是一个无缝钢管的研发计划,他就投入了大约20个亿的资本。
数量巨大的投资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当于那些钱全打了水漂。
技术难关没有突破的同时,企业的产能没有得到提升,周建灿作为公司的董事长自然而然要承担这些损失。
由于金盾公司的收支比例完全不平衡,公司的资金缺口难以填补,资金链紧缺的问题一股脑全都爆发出来。
面对这种情况,周建灿心急如焚也解决不了问题,这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全公司上下那么多人都指望着老板养活自己。
起先,周建灿想到银行去借贷款,如果能走正常的手续,他也不至于走上一条绝路。
但那时金盾公司几经周转不开,银行拒绝提供借贷服务,最后一扇希望之门也无情地关闭了。
周建灿为了挽救公司的危机,作出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决定,那就是选择从民间借高利贷。这是一条不归路,催债的人为了得到钱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
他和一个河南的债权人先后签署了大小金额不同的协议,累计借款达到万元。
根据警方调查,高利贷的日均利率达到了1%,那就是说一天的利息就有大约万元人民币!
周建灿的公司经营不善,之前的投入没有起到良好的结果,让周建灿的处境更加岌岌可危起来。
他没有及时还上借款,债务只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来自各方的压力全都集中在周建灿一个人的身上,那种铺天盖地的窒息感足以压垮在商场纵横多年的青年企业家。
曾经意气风发的男人,被现实压力折磨得郁郁寡欢。
最终周建灿选择跳楼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就引起人们的讨论,大家纷纷替他感到惋惜。
毕竟他想要在技术上攻破难题,成功了也是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现在像这样能够自觉承担起责任和义务的实业家已经不多了。
但时代的尘埃落在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他付出了过于沉重的代价。
有媒体称,周建灿去世之后,经过查询可以知道他身上涉及到民间借贷高达29亿,其中有10多亿是高利贷滚雪球般的利息。
再加上公司投资失败带来的损失,周建灿独自一人承担的债务高达亿左右,想来这样大的压力放在谁身上都不能妥善地处理。
金盾公司的高层表示,在周建灿计划自杀之前,长期处于困境之中的他明显表现出抑郁的倾向。
市场经济体制为商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用客观的心态来看待这些不稳定的因素。
周建灿就算变卖全部家产也不能填补上亿的窟窿,拯救不了金盾公司走向衰落乃至灭亡的结局。
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下,曾经风光无限的行业龙头,如今显示出摇摇欲坠的态势,旁观者只能在事后感叹惋惜了。
根据周建灿的朋友回忆:“他也不大愿意出席大聚会,不喜欢和人去吃饭喝酒。”
可见他平时的人品和作风没什么问题,只是在处理公司决策时出现了纰漏。在纵横变换的商业形式中,行差踏错一步都有可能粉身碎骨。
从一众员工口中,我们知道周建灿日常生活里是一个体恤下属的好老板。
金盾公司曾经的辉煌必然与周建灿的野心和能力是分不开的。
他的事迹也给了我们一些警示,在复杂的社会现实环境中,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量力而为,免得落到“往昔诸多繁华,终落得断井颓垣”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