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已过大半,眼看夏天的热浪正蓄势待发奔卷而来。然而,似乎花儿还没欣赏过,
说到桃花,你想到什么呢?是桃花运?是春天?是美艳?是爱情?还是那具有诗情画意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呢?
桃花大概自诞生起,就是以美的身份出现的吧。在中国人眼里,桃花是富有诗意的,它从来不仅仅是一种花,它象征太多寓意。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代表着春天的希望,代表着爱情,到“桃花流水鳜鱼肥”代表着江南的闲逸,再到“人面桃花相映红”那个与故人违的情思。
桃花在哪里,春天就在哪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尽管是初夏四月,但是有了桃花,山的那一边依然是春天,人们对此不会有疑问,桃花从颜色到灵魂,从视觉到心理到文化,它都是春天的代言,有了桃花便有了人间的烟火气。
桃花不仅和春天很配,也和水很有缘。“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一读此诗便意境丛生。张志和被贬后又遇赦回到长安,但他就此对仕途暗淡了兴趣,泯灭了念想。于是以奔丧为由请求辞官,到太湖东西苕溪一带居住,以归隐为趣,以渔樵为乐。这首《渔歌子》就是他自己的写照,你可以想象一幅垂钓的江湖隐者图赫然立于脑海。“桃花流水”也似乎带着几分隐者的气息了。
说到桃花流水,不得不说李白的“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他把桃花带到了仙境,花随流水,窅然而去,然而不是带去春色,正相反,它带来了令人神往的闲逸的隐者意境,带来了山水缥缈自得的妙通造化。
说到这里,桃花似乎不再是“艳”了,它是相思,更是隐逸。我想诸君也该想到了吧,陶渊明的理想仙境不正是桃花源吗?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读到这里,似乎自己早已经进入了一片灿烂缤纷的桃花世界。
说到桃花,不能不说爱情和相思。你会想起哪个动人的故事呢?唐朝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为非常口渴,便扣门讨要一碗水喝。过了好久,一位美妙的女子应门,引入并让座捧水。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两人在那么一瞬间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彼此注目良久。崔护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才转身入内。
到了第二年的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感涌上心头,相思之情不胜浓烈,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双门紧闭,唯有空锁。心爱的人早就不知道去哪了,桃花却依然是微笑地在春风中绽放。于是崔护惆怅满怀,便写下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去楼空,时过境迁。情和爱已经擦肩而过,留下的是惘然和长叹。此刻的桃花是无限的相思,浓浓的情爱。
如果不是一曲《桃花扇》你不会想到桃花能与家国情怀,兴衰离别牵连在一起。那是血染的桃花,令人心碎的桃花。李香君就像春天烂漫的桃花一样,散发出了最绚烂的光芒。
人生如寄,光华流转,趁着桃花未尽,尽情的欣赏桃花雨落,流水杳然吧,亦可用桃花水烹茶煮酒,又或泛舟垂钓。就像刘禹锡一样通透,“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樽前”,年华易逝,欣赏美,享受人生最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