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生
目录
序:1
第一篇:迴廊惊豔2
第二篇:佛门邂逅4
第三篇:隔墙对吟6
第四篇:山门寺警8
第五篇:白马解围10
第六篇:夫人赖婚12
第七篇:琴泪相印15
第八篇:递简传情17
第九篇:逾墙幽会19
第十篇:春宵一刻21
第十一篇:梨院拷红23
第十二篇:长亭送别25
第十三篇:琴童报喜27
第十四篇:郑恒闹婚30
第十五篇:喜结良缘33
序:
黄河之水天上来,华夏文明从此开。泱泱大地悠悠事,汉唐彪史几千载。
鹳雀雄楼冲霄盖,穷目辉煌千里外。滔滔不绝蒲津渡,铮铮铁牛两边来。
沃野千顷田万亩,杨柳依依向天舒。飞燕无数人无数,春风扑面光如注。
蒲州古城繁华景,不辱盛世传美名。西厢一记万古颂,普救古寺天下闻。
第一篇:回廊惊艳
自古风流出少年,正是青春壮志酣。
西洛张生名君瑞,引马携童奔长安。
长安路远天色暮,人困马乏驿栈驻。
偷闲难得普救游,从此踏上寻芳路。
峨嵋塬上晴空秀,名寺古刹亮望目。
普救金字大如斗,曾是则天香火处。
和尚门迎随客步,僧院法堂罗汉数。
钟楼游遍登宝塔,回廊惊见观音入。
调笑香肩将花拈,行时腰肢娇又软。
眉似新月樱桃口,袅娜旖旎垂柳间。
认定神仙观音驾,五百年前是冤家。
临去秋波回眸笑,馋涎相思空咽下。
窈窕淑女君好逑,君瑞欲前踪影无。
飘飘飞过飘飘渡,不知仙女来何处。
回首揖问小师傅,和尚视目心如数。
前朝崔相千金女,梨花深院西厢住。
第二篇:佛门邂逅
为情能把功名抛,不去长安佛门老。
苦求方丈借僧房,朝夕能见丽人袍。
应是老天开口笑,大师示尔好事到。
二月十五吉利日,超度相国亡灵好。
相国仙逝故土安,举家回京阻路难。
残春寄宿普救寺,但等他日归家园。
相国夫人半百身,遗孀孤女途路穷。
吉日超度相夫事,方能换得好心情。
天赐良机莫迟钝,求得法堂香火共。
为睹美人绝色身,素衣悲面装涕零。
老纳唤徒俱振奋,道场做法要虔诚。
法堂琉璃月高轮,钟鼓响时佛号沉。
二月春雷响殿角,半天风雨洒松梢。
候门不许众僧敲,相国小姐莺莺到。
忽是仙女尽妖娆,倾国倾城太真貌。
柳眉粉鼻樱口小,梨花面俏杨柳腰。
众僧凝眺方寸糟,师老徒小没颠倒。
秃头当作金磬敲,烛灭香消无人晓。
娇娘哭父梨花雨,张生视如七仙女。
羞花闭月光无色,佛门邂逅成天意。
第三篇:隔墙对吟
乍逢相见别时想,昼夜思念小娇娘。
院宇深,枕簟凉,孤影一灯书摇晃。
眉儿浅浅脸淡妆,粉香腻玉搓咽项。
翠裙素袖玉笋长,半天风韵万思量。
夜深静,月清朗,难入眠,觅芬芳。
但能借得满园绿,化作美人处处香。
角门吱呀细声响,美人乘风出西厢。
脚踮脖长墙孔望,美人拜月欲敬香。
清风送我美人来,我为美人更畅怀。
明月照我司马胆,墙外吟的衷情在。
月色溶溶夜深沉,花阴寂寂春光明。
嫦娥如何临皓魄,隔墙不见月中人。
兰闺难耐久寂寞,无事自寻度芳春。
料得今夜行吟者,应怜月下长叹人。
语句清,音律轻,惺惺自古惜惺惺。
至此方知美人累,姻缘还需红线引。
平生好事从今定,诗意借月照分明。
明朝桃花树下等,不娶莺莺誓不婚。
第四篇:山门寺警
忽如地动山河崩,半万贼兵围山门。
叛将飞虎不忠诚,伤天害理祸国民。
闻得崔家有娇莺,婷婷玉立初长成。
今日隐居寺院中,送吾免遭屠山门。
长老闻言魂魄惊,寺院上下乱如蜂。
喊声振天马嘶鸣,危急时刻报夫人。
夫人情急意乱生,慌对寺内男人明:
尔等谁退贼寇群,倒陪嫁妆娶莺莺。
莺莺思念意中人,更曾花廊见玉容。
身本洁来还洁去,以死方休保洁身。
群中传出鸣掌声,能退贼兵自奋勇。
诺言一抛值千金,睽睽众目向张生。
张生面向夫人云,小生西洛云游人。
二十多三今未婚,父母早丧孤苦伶。
自小饱学诗书礼,蒲州会友长安行。
借宿名寺遇佳人,愿为佳人退贼兵。
夫人长老喜若惊,小姐红娘涕泪拥。
半万贼兵尔能退,愿汝心事早成真。
第五篇:白马解围
张生挥毫如凤舞,成就一份告急书。
书中详尽当下事,何人敢送收信处?
蒲关镇守杜确兄,吾等多年生死情。
人称白马大将军,奉旨统帅十万兵。
众里冲出一僧人,自告奋勇能担承。
惠明师傅英雄胆,拼死要保众太平。
酒一碗,吼三声,戒棍打的天地昏。
揖拜长老与夫人,一头扎进云雾中。
将军见信怒冲心,号令征战健儿军。
为救百姓于痛苦,剿灭飞虎保黎民。
山门呐喊旌旗动,战鼓响彻夜空中。
白马凌空剑一指,半万贼兵束手擒。
全寺上下齐欢腾,喜迎白马开山门。
赞不绝口夸张生,临危方显英雄本。
众僧拜谢大将军,回师蒲关铁蹄尘。
丫鬟红娘向众声,明朝夫人宴张生。
第六篇:夫人赖婚
扫贼除恶民太平,众僧举指赞张生。
盼得今朝美人见,圆我昨夜桃花梦。
皂角洗脸味香清,小帽乌纱亮分明。
楚楚衣冠水中影,急等红娘来牵引。
未见其人先闻声,红娘得令来邀请。
相貌才性谁不爱,红娘见了心也动。
莺莺通宵未眠身,盼黑盼明盼郎君。
茶食无味心欲蹦,盼晓看破三层云。
良辰美景莫错行,西厢窗外旭日红。
风箫乐奏合欢令,孔雀春风软玉屏。
才子多情佳人幸,春风燕尔红线引。
举将灭寇功难没,美酒一杯畅怀饮。
梨花深院东厢厅,老妇宴前等来宾。
新人不知身是客,满心拜谢岳母恩。
娇娘闻请如意君,早忘文雅礼仪身。
平生盼得今朝新,不负当世女儿红。
成人之美红娘辛,累尽前后促新婚。
桌上佳肴厨下点,顺手推的伉俪亲。
夫人金口天雷鸣,炸响惊醒梦中人。
莺莺张生兄妹论,从此礼数要分清。
最恨不过夫人心,随意乌龙连理分。
恩断义绝伦理忘,水底望月南柯梦。
一杯苦酒滴滴痛,低首无语泪穿心。
张生罢宴离东房,从此卧床病缠身。
为娘好口不应心,佳人自古多薄命。
泪洒西厢莺莺恨,玉容寂寞胭脂空。
棒打鸳鸯连理搓,晴天劈雷奈如何。
有分只熬萧寺夜,无缘难成洞房春。
第七篇:红娘串引
仰首向月深情默,隔墙酬和如胶着。
谁为恩爱穿线引,迎风带月似花渴。
红娘心细胸宽阔,仗义直言良策多。
劝君将把琴声作,妾陪小姐月下和。
拜天拜地曾似绝,唯有红娘谋意多。
三拜谢过红娘身,倚窗盼着月如雪。
张生抚琴盼夜深,未张琴弦先动情。
足下伴生几风雨,今夜汝要显神灵。
昔日司马相如狂,惊天一曲凤求凰。
曲终搏的文君意,佳话传颂美名扬。
时不待我趁月光,拨弦开张夜空响,
自古风流爱风流,月下诉尽儿女长。
有美人兮见不忘,一日不见思如狂。
凤飞四海求兮凰,无奈佳人离东墙。
张弦代语诉衷肠,何时见许慰彷徨。
言配德兮携手将,不得飞兮我沦亡!
墙外诉情墙内闻,曲调未终泪沾巾。
字字句句入心骨,琴韵泪滴两相应。
芳心自懂相思意,娇鸾雏凤失雌雄。
落花流水春不去,休将劳燕飞西东
第八篇:递简传情
心有烦事锦绣无,病着笔砚泪成书。
书简成就谁相助,唯求红娘传尺素。
深院浅出西厢进,虽是妇道有秉性。
简传简入如春燕,枯木逢春待甘霖。
相思恨转添愁容,漫把瑶琴弄弦声。
乐事又逢春来早,芳心尔亦动分明。
此情不可违天意,虚誉何须奉教深。
莫负月华明照时,且怜花影重下人。
风静帘闲兰香散,梅红罗软帐轻弹。
半晌抬身长声叹,自不明眸钗偏乱。
脂粉香消懒去添,春恨压眉病恹恹。
相思无限愁无限,犹如春水挂眼帘。
乱挽云鬟将简拈,低垂粉颈孜孜看。
颠来倒去不心烦,装模作样变朱颜。
质问红娘简何物,红娘欲言泪涟涟。
那生盼见难茶饭,命在旦夕让人怜。
语千言都不管,废寝忘餐思想遍。
密写香笺述缱绻,《三五》一诗芳心乱。
莺莺描笔成书简,托与红娘莫待慢。
罗衾不耐五更寒,展简能使寝食安。
红娘接简喜上脸,飞入书房君瑞前。
香笺舒展仔细看,良方能治相思眠。
第九篇:逾墙幽会
庭院黄昏春雨来,深心一缕成牵带。
红娘报喜暮然开,花笺情意相思在。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盼得月华有意偏,能照离人东墙前。
红杏一株随附攀,飞天逾跃任婵娟。
屈指幽期盼三五,恰到春宵惟恐误。
浓柳压墙花密处,逾过便是桃源路。
花影拂墙纵身入,月至西厢人不住。
欲问红娘知何处,湖光仙女香入户。
心急如焚计难顾,忘记红娘身在后。
花园深幽月隐树,惊扰美人几成误。
两意相思朝又暮,忍泪凝情言难诉。
怕人寻问终无语,密笺亲授金石固。
休将闲事苦萦怀,取此摧残天赋才。
不意当时完妾命,岂防今日作君灾。
仰图厚德难从礼,谨奉新诗可当媒。
寄语高唐休咏赋,明宵端得雨云来。
生生喜极忘疲累,哩也波哩也啰哩。
孤眠难枕如度岁,情愿相同犹梦醉。
第十篇:春宵一刻
花有荫,月有阴,春宵一刻抵千金。
隔墙花影催人奋,西厢闭户寻玉人。
窗色无光门轻碰,人静夜深无窥动。
仆主随风无斜身,花影幽幽月隐云。
眨闪繁星柳垂下,嫩绿池塘藏睡鸭。
春寒夜凉苔径滑,溅水打湿凌波袜。
晚风寒峭透窗纱,金钩绣帘空不挂。
花荫重叠香风细,庭院深沉淡月撒。
红娘托衾推门宅,拥得娇娘送奇才。
忽见美人先跪拜,疑似月姑下凡来。
羞羞答答头不抬,软玉温香情满怀。
月明见得光华貌,芳心一片任君摘。
绣鞋半拆柳腰摆,罗带斜松纽扣歪。
半露酥胸杏桃腮,不知春风何处来。
春至人间花弄色,如鱼得水牡丹开。
半推半就还复来,嫩蕊娇香蝶恣采。
今宵成就枕席拜,月下红娘苦做媒。
情投意合成恩爱,棒打鸳鸯不分开。
第十一篇:梨院拷红
日复日去水流哗,花开花落春到夏。
两相欢爱无忧愁,原来忘记未婚嫁。
同眠整宿无牵挂,夜去晨归伴红霞。
月圆便有阴云聚,花开总要被雨打。
恍惚语言神思差,体态不同腰肢滑。
夫人疑惑问欢郎,方知女儿依附他。
召来红娘怒斥责,嫩皮也将棍棒下。
贱人不知深和浅,误导小姐向悬崖。
红娘忍痛据理争,句句掷地有回音。
是是非非要分明,曲曲直直量尺准。
飞虎贼寇围山门,白马荡平半万兵。
夫人诺言何收回,棒打鸳鸯湖水中?
三从四德莫从真,仁义礼信人上人。
相门威信非儿戏,夫人言行需谨慎。
莺莺张生情已深,为情能至九泉行。
骨肉相连勿切割,女大难留应成婚。
红娘句句理似针,字字穿透老身心。
掩泪拂面唤情种,双双高堂跪夫人。
夫人怒面斥莺莺,尔身早许郑家门。
事已至此谁应承,唯有老妇断家亲。
张生尔亦应清醒,相门三代无白丁。
若娶莺莺出嫁身,西去长安换功名。
第十二篇:长亭送别
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雁南飞。
十里长亭难别离,秋雨总是离人泪。
秋风落叶乱纷飞,寒烟衰柳草萋迷。
恩爱相欢成记忆,人各东西难分离。
手握杯盏抖难举,未语抬头泪相随。
为娶莺莺奔长安,金榜无名誓不归。
意如痴,心欲碎,今日方知离别味。
都道鸿鹄志向远,谁知分离也泪垂。
淋漓襟袖啼红泪,山水寒暖自添衣。
君别远行何时归?行程未蹬盼来期。
且尽一杯诉衷语,丈夫雄心志千里。
恩爱有加忍别离,功成名就报娇妻。
异乡花草任妩媚,何处更无知音遇。
晚来休将西楼倚,相思常忧会憔悴。
张生啼痕衫袖污,莺莺粉泪盈腮处。
依依难舍无成语,扶车攀鞍还嘱咐。
人间知已妾与君,天若有情情更浓。
车向东,马西行,青山拥,秋风送。
第十三篇:琴童报喜
暮秋相别又逢春,半载光阴成一梦。
思君犹如春愁水,逝者如斯伴愁行。
寒衾难耐孤枕梦,香消玉减懒装容。
花谢花开任自弃,月圆月缺谁与共。
庄周蝴蝶舞虚空,颤颤竹影走蛇龙。
朝思暮想情深沉,牵肠挂肚愁梦中。
旧愁未了续新愁,新愁似水情悠悠。
独上西楼空目处,苍树衰草野渡舟。
榴花裙损胭脂皱,丁香纽掩芙蓉扣。
相思泪湿香罗衫,对镜人比黄花瘦。
绕树喜鸟无休叫,隔窗招手红娘笑。
烛蜡整宿爆花闪,门外琴童喜讯到。
书在手,泪凝眸,无语低头心在抖。
颤手未拆泪先流,悔叫夫婿觅封侯。
妾和泪开情铺就,君和泪修笔也呜。
泪滴点点心上血,新痕旧痕两湮透。
玉京仙府探花郎,寄语蒲东窈窕娘。
指日拜恩衣昼锦,定须休作倚门妆。
手捂喜墨心静想,转交信物包裹藏。
催促琴童马疾行,书封雁足莫停挡。
捧手信物细思量,件件都是相思狂。
斑斑渍渍娇娘泪,字字句句能断肠。
阑干倚遍盼痴郎,莫恋宸京黄四娘。
病里得书知中甲,床前览镜试新妆。
霜叶曾栖凤凰志,何处能得温柔慈,
痴情淑女思君子,叫人如何不梦思。
风淅淅,雨丝丝,梦回多少西厢事。
昨夜秋雨梧桐落,今朝春风花开时。
第十四篇:郑恒闹婚
长安嫡亲郑伯常,崔相曾把莺莺搪。
姑舅联姻许其婚,谁知无缘在东房。
伯常自恃在官场,依仗身贵形象忘。
崔相丧期未曾见,今朝婚约娇莺娘。
闻得娇娘心无意,口出狂言论财欲。
唤来红娘逞能气,面对夫人无礼仪。
媒妁之言非儿戏,纲常伦理圣人喻。
相父之命岂能违,谁家单女配双婿?
夫人哑口言难对,不知婚变如何叙。
慌乱无主心忐忑,欲将女儿再婚配。
娇娘视睹泪倾盆,怒气如火向郑恒。
休道崔户无常伦,免提姑舅曾诺婚。
相父灵柩归故里,不见汝之鬼和人。
飞虎贼兵围山门,尔等身在何处行?
张生活我全家命,以身相许顺天恩。
夫君识礼为人敬,寒门层出将相魂。
红娘仗义直言恕,忘记身家主和奴。
休得仗势孤孀处,免遭雷劈无人收。
高低远近都论休,萤火月轮两清楚。
君瑞锦绣清贤能,郑恒浊民小人图。
张生金榜喜报酬,即日洞房燃花烛。
白马将军奉旨候,劝尔进退量自估。
郑恒闻言底气输,深浅不知场何收。
满心欢喜成泡影,悔恨当初人情无。
寒暖虚意辞姑母,无地自容颜难顾。
从此嫡亲再无名,退步踏上暮归路。
第十五篇:喜结良缘
骄马玉鞭出皇都,辞别京华回蒲州。
玉堂风流成人物,衣锦还乡写春秋。
酬志龙泉万卷书,豪情行得千里路。
身荣难忘西厢情,愁来犹记吟诗处。
今朝三品官诰职,昨日方游一寒儒。
朝天谢罢圣主恩,跪地泪吻普救土。
霞光普照山门开,燕飞宝塔风铃舞。
树上喜鸟比翼飞,水中鸳鸯竞相渡。
春花秋月梦难收,夫唱妇随恩爱诉。
人间佳话传九州,举贺酒,鸣乐鼓。
美人腮凝新荔秀,儿郎书墨展宏图。
抬羊担酒贺新郎,同比翼,祥云翥。
金冠霞披拥莺娘,状元张生花锦簇。
花好月圆百年好,大鹏展翅万里途。
诸国来朝皆称臣,四海无虞万岁呼。
朝有贤相庶民富,风调雨顺五谷熟。
户户安居凤凰来,处处乐土麒麟出。
永老无别万古聚,愿天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
年07月13日草于北京,
年12月20日修稿于北京,
年04月29日终稿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