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最唯美的片段,莫过于“宝黛共读《西厢》”了。
贾府中的少爷和小姐们住进大观园的时候,正值青春年少,情窦初开的阶段。贾宝玉在花团锦簇的大观园中,忽然有一日浑身不自在起来,也是因为这种情绪无处宣泄。那个鬼精灵的茗烟,便从外头给贾宝玉弄回来一些古今小说并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贾宝玉如获至宝,不顾茗烟不让他拿进园中的告诫,捡了几套“文理细密的”,悄悄带进大观园,无人时自己偷看。
那天正值三月中浣,正是桃花盛开,草长莺飞,万物萌动的时节,贾宝玉偷偷带了一套《会真记》,其实也就是《西厢记》,跑到沁芳闸桥下的一块石头上坐着,细细赏玩。忽然一阵微风吹过,吹下满地花瓣,贾宝玉爱惜这些娇嫩的花瓣,舍不得用脚践踏,便用衣襟兜了,送到了水池中。
当贾宝玉正看着桃花流水,心生感慨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在身后说话:“你在这里做什么?”原来正是林黛玉背着花锄,拿着花帚来了。于是,贾宝玉偷看《西厢记》的事,便不可避免地被林黛玉抓了个正着。
贾宝玉扯谎说,自己在看《中庸》、《大学》,林黛玉立刻戳破了他的谎话,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给我瞧瞧,好儿多着呢。”贾宝玉便笑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千万别告诉人去,这真真儿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
于是,便有了唯美的“宝黛共读《西厢》”。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也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春季,在桃花飞舞的时节,在《西厢记》的熏陶下,悄悄萌芽。在贾宝玉偷看《西厢记》这样的书时,林黛玉不仅给予了理解,甚至还成了贾宝玉的“同谋”。
可是,如果贾宝玉在偷读《西厢记》的时候,被薛宝钗抓了个正着,又会怎么样呢?薛宝钗是会对贾宝玉进行义正辞严的批评,还是会装作没看见,找个借口走掉,还是会像林黛玉一样与贾宝玉“共读西厢”呢?
第一种可能,薛宝钗对贾宝玉进行义正辞严的批评。之所以会有这种设想,是因为林黛玉在行牙牌令的时候,说了两句《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话,什么“良辰美景奈何天”,什么“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被薛宝钗听出破绽。事后,薛宝钗就找来林黛玉,对她进行了一番训诫,“……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噩耗,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这样的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你我原来做些针黹、纺绩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捡那些正经的书看看也罢了,最怕见了这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薛宝钗一番教导,林黛玉只能低头吃茶,连连答应了。如果薛宝钗抓到贾宝玉偷看《西厢记》,她会不会也像教导林黛玉一样,教导贾宝玉呢?其实,这种可能并不大,毕竟贾宝玉是男性,直接说这些书不好,还透露出自读过这些书,实在不符合薛宝钗“藏拙”的本性。
第二种可能,薛宝钗像林黛玉一样,和贾宝玉一起偷看《西厢记》。薛宝钗究竟会不会这样做呢?这几乎是可以立刻就被否定了的。贾宝玉说了,只有是被林黛玉抓到了,他才不害怕,还敢拿出来分享。这也正是基于贾宝玉平日里对家中姐妹们的性格了解,他知道林黛玉和自己一样,颇具“反叛”的精神,不愿意被拘禁在这所园林之中,不愿意恪守那些条条框框。若是薛宝钗,打死他都不会承认自己看的是《西厢记》,他宁可拿着书落荒而逃,也不可能和薛宝钗在桃花树下共读《西厢》。
所以,薛宝钗也根本不会有这样的机会。
第三种可能,装作没看见,或者装糊涂,站起身走了。这样的事,薛宝钗在《红楼梦》中没少做。在滴翠亭的时候,薛宝钗撞上了怡红院的小丫头红玉和坠儿,在亭子里说悄悄话,又是什么暗自交换手帕,又是要什么谢礼之类的。薛宝钗躲不及,便生了个“金蝉脱壳”的法子,将偷听的责任转嫁到林黛玉身上,转身就走了。
还有一次薛宝钗在大观园遇上贾宝玉和林黛玉在一起说话,也是装作没看见,低头走了。
“装糊涂”,是薛宝钗最擅长的事,她会不会在抓到贾宝玉偷看《西厢记》的时候,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走开呢?其实,这也不太可能。薛宝钗非常希望贾宝玉“学好”,她为了让贾宝玉“学好”,总是喋喋不休地劝诫贾宝玉,学学仕途经济,不要整天不务正业。也正是因为如此,贾宝玉对薛宝钗实在喜欢不起来,有一次薛宝钗正在说这样的话,贾宝玉“咳了一声,拿起脚来就走了”,半点面子也没给薛宝钗留,羞得薛宝钗满面通红,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自己讪了半天,才走了。
若是薛宝钗碰上贾宝玉看《西厢记》这样的“杂书”,心里肯定会很着急,又敢觉得贾宝玉耽误了学习“仕途经济”,让她装糊涂,装作没看见,她八成做不到。
那么,如果抓到贾宝玉偷读《西厢记》的是薛宝钗,她究竟会怎么样呢?其实,最大的可能,应该是第一种和第三种合起来。薛宝钗一边装作不知道贾宝玉看的是什么书,一边含沙射影地劝导贾宝玉,没事学学“仕途经济”。就像香菱努力学诗的时候,薛宝钗旁敲侧击地告诉贾宝玉:“你要是能够像她这么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
这样的场景,才符合薛宝钗比较内敛,又希望贾宝玉好好做正事,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在那些“杂事”上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