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第五代导演夏钢探索国粹的新生

今年是中国第五代导演进入电影行业40年之际,不少人在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有一些在还在国际影坛上活跃,有一些已经退居幕后,还有一些正在致力于新一代导演的培养。

夏钢导演,为人低调,极少接受采访,至今依然奋战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人。不同于他低调的为人处事,作为一个还在持续产出的第五代导演,他过往的作品,都是轰动一时的佳作,并在影迷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夏钢导演

回望夏钢导演的系列作品,《我们还年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遭遇激情》是青年爱情故事;《大撒把》《无人喝彩》《与往事干杯》是对家庭情感的细腻描绘;《谁在倾听》《夜色撩人》《伴你的黎明》是对精英阶层女性心理的深刻剖析。

在不同的创作阶段,他从不同层面,将都市生活中的男女情感,描摹的淋漓尽致,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

夏钢导演对创作质量要求非常高,选剧本有着严格的标准。一直以来,他不断的在创作中,输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和触探。

最近10年,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戏曲和电影艺术结合,挖掘戏曲人物闪光点,又创作出令人惊艳的作品。而最新的一部戏曲电影《红楼二尤》,也正是他对戏曲电影创作探索的验证。

戏曲X电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生

《红楼二尤》是夏钢导演刚刚完成的作品,目前正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红楼二尤》是荀慧生先生经典京剧剧目,和他的前作京剧电影《穆桂英挂帅》里梅派祖师梅兰芳先生的大气,庄重完全不同,荀派的表演继承了荀慧生先生的灵动、俏皮。

《红楼二尤》原是荀先生一人饰演两角,前面演花旦尤三姐,后面演青衣尤二姐。而花旦和青衣的表演、唱腔上有些许不同,在一人担纲主演的情况下,无论对拍摄、对演员都是极大的压力。而且京剧脸谱妆容厚重,也决定了演员选择的范围和表演难度。

荀慧生先生本人在《红楼二尤》中的装扮,图为历史资料

夏钢导演是第二次拍荀先生的戏,但是京剧电影和人物传奇不甚相同。为了在专业上不出现BUG,夏钢导演邀请了京剧大师刘长瑜老师做舞台导演,用了一年的时间,不断的进行排演,提高演员的熟练度;同时还邀请荀先生的孙子荀浩,做电影《红楼二尤》的执行导演,在有需要修改时,请他提供一些京剧领域的专业指导和意见。

其实,京剧舞台和电影结合创作,最有难度的不是表演或者妆容,夏钢导演说这中间最难搞定的部分,要数舞台置景,两个字儿:麻烦。

大家熟知的是,京剧讲究虚拟表演,三两个人演着千军万马,三步跨过百千里路,和电影实景拍摄有着极大差别。如果在舞台上布置实景,搭一间屋子,演员不会表演不说,拍出来的镜头也没有美感,想拍好京剧电影,虚实转换之间的拿捏非常重要。

这是戏曲舞台的传统配置,图片来自网络,非《红楼二尤》剧照

也许是出身戏剧世家的耳濡目染,又或许是早年组建乐队的经历,让夏钢导演对戏曲和音乐有着别样的情感。拍摄中,他一直没有忘记保持京剧的特色和细节,置景时特别采取写实与写意结合,在拍摄前景里或者演员手持的物件都是真的,其他则用灯光、背景墙等方式来展现。这些设计让来探班的京剧院院长都赞不绝口,直言要搬回剧院。

很多京剧戏之所以在成为被诟病,就是一味的在电影里展示拍摄技术、手段,反而失掉了京剧原本的滋味。“尽量少用特写,更多的是用景物和光的变化来塑造人物。”这是夏钢导演多次实验京剧电影的精辟总结。

其实《红楼二尤》并不是他第一次拍摄戏曲题材作品。早在年,他就拍摄了一部京剧题材剧集作品《荀慧生》,此剧以京剧为基点,着力描绘了京剧大师荀慧生先生的传奇人生。

《荀慧生》剧照

《荀慧生》播出后,获得了京剧届的一致认可。也正是这部作品,开启了夏钢导演对影视创作和戏曲表演结合创作的探索。与此同时,他也获得了大量的戏曲电影拍摄邀请。

《荀慧生》之后,真正让夏钢导演开始对影视和戏曲表演结合创作进行探索的,是昆曲电影《桃花扇》。

拍摄《荀慧生》让他对戏曲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昆曲《桃花扇》,却让他陷入了新一轮的研究阶段。为了拍摄,他研究昆曲四大名著,和他们的创作时代背景,了解《桃花扇》的地位。直到现在,他对每个创作的瞬间侃侃而谈,并且记忆犹新。

而后拍摄的《穆桂英挂帅》则属于京剧体系,有《荀慧生》《桃花扇》的拍摄基础,此片更是获得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

电影《穆桂英挂帅》剧照

电影《桃花扇》《穆桂英挂帅》《红楼二尤》,俨然是夏钢导演对戏曲国粹和电影艺术结合创作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挑战。他保留了舞台剧和戏曲的服饰外形,并加以现代化的艺术修饰,既拍出新意,也展现了中国最传统艺术的魅力。

在陆陆续续拍摄了四部戏曲影视作品后,现在的夏钢导演,聊起戏曲,俨然是一个资深票友。虽然《桃花扇》《穆桂英挂帅》都未能大规模上映,但当夏钢导演说出“拍的还是挺有意思”时,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一个老电影人,对电影创作的热爱和情感。

挖掘人物内心的闪光

无论是将商业属性和现实主义文艺风的融合,还是类型片创作拍摄方式,亦或者是最近10年对戏曲影视剧的热衷,夏钢导演的作品在题材和形式上一直不断变化。

夏钢导演

夏钢导演对作品的“高要求”主要体现在了剧本上,他曾不止一次的强调:“我其实对哪个类型的不是特别要求,只要求剧本写的好,要有表达的东西在内。电影是一种传播媒介,你要传播什么样的想法、感受和趣味,必须在剧本里有所体现。”

细细观察这些电影,我们总能从其中发现一些相近的元素,他的作品所展现出人物的灵动,丰满、复杂,尤为突出。这些情感总能和现实观众引起更大的共鸣。即使在加入戏曲元素后,依旧如此,像《红楼二尤》两个主角的内心情感波折,丰富而有趣,夏钢导演在拍摄中对人物塑造做了非常多突破性的探索。

有头发版本葛优老师的《大撒把》剧照

这种探索在展现在观众面前时,则非常容易引起共鸣,早期夏钢导演的影片,是考验演员演技的存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里的廖凡、莫小棋,《大撒把》主演葛优、徐帆,《玻璃是透明的》里第一次参演电影的马伊琍,还有孙海英、吕丽萍、濮存昕、史可、苗圃、斯琴高娃、赵薇等等,无一不是能够和夏钢导演一起挖掘人物内心,不断的完善角色的演技派。

《玻璃是透明的》剧照

而聊到如何指点演员,夏钢提到,如果现场拍摄演员们拍两边还没感觉,他会悄悄在耳边讲一句,如此这般,演员们就会恍然大悟。王千源演过夏钢导演的《夜色撩人》之后,给他起了一个别称叫“夏温柔”,直言他与其他导演味道特别浓的导演不同,在现场比较像讲课,在工作中对演员非常客气和温柔。

电影《夜色撩人》幕后主创

虽说夏钢在现场是温柔型导演,但他对对演员表演的要求,绝对不含糊,也了解如何才能发挥演员的最大潜力。他认为,作为导演一定要有驾驭演员的能力,还需要有帮助演员的能力,启发演员的办法,更要学会使用非职业演员。这样才能在拍戏中,为自己的作品加分。

电影创作,不要去别人的电影里找素材

夏钢导演已经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执教多年,带出的多届青年导演已经在国内外电影节展上的崭露头角。

不得不提的是,最近几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学生却是风头无两。比如:今年暑假观影热潮的文牧野导演,秋天在东京崭露头角的黄璜导演,上影节的松太加导演,First上的拉华加等人,都是电影学院走出的青年新锐。

提到这些青年人,夏钢导演表示,对年轻人老说机会和实力都非常壮重要,在学校学习的四年就是打基础阶段。导演系的价值在于,让任何一个学生,在有机会的时候,都能顺利的抓住它。这也有了导演系的新生开课的传统,不是听老师畅想以后的剧组生活,反而是被“警告”进入导演系,以后也不一定做导演。时刻督促学生们,努力提高导演技术水平。

夏钢导演对学生严格要求,并且对培养学员,也有一套自己的办法,那就是:找机会带着他们去实践。

拍摄《穆桂英挂帅》时,他就带着大一新生进组,让每个学生体验工种齐全剧组工作模式,为之后的拍摄累积实践经验。《红楼二尤》的拍摄,他给研究生布置作业,分组完成一场戏的分镜头,并且在跟现场拍摄做对比,看拍摄想法和实践的差距在哪里。

目前电影市场,正是青年导演们发力的好时机,对于青年导演“入行拍什么”到底拍什么的问题?他提纲拍成长,或者做改编确实是一个比较容易操作的选择,也是大多数的选择。同时提到,他提到导演培养的主动引导非常重要,学校教学改特别加入了社会学课程,增加学生的对社会对现实观察的广度和意识的高度。

电影技术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导演技术学习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他告诉每一届学生,千万不要从别人的电影里找你的素材,“电影创作,要有自己的想法。”

结语

多年电影创作经验,让夏钢导演对当下电影市场分析地非常透彻,这也格外凸显出了导演儒雅外的犀利一面。

作为“第五代导演”,他有明确的认知,“第五代导演指的是产出了和前人不同风格作品的一代人,他们的作品有震撼力,有个性,给中国电影带来了新气象,也让世界观众重新认识了中国电影。但是现在,第五代其实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他们有的融入了主流,有的融入了商业,他们一度创造了辉煌的票房,也有的人坚持自己的道路。”

在他看来,第五代导演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们每个人不一样,都走自己的道路。

他对这些想的明白,也看的透彻。就如曾经有10年,他的身影消失在当代影坛,只因为在那个当下,并没有找到喜欢的题材。“电影不应该是去迎合市场,而应该引领市场。如果能兼顾文化内涵、哲学思考和电影美感,那层次就完全不一样了。”

如他去年再采访中提到的“唯票房论影片成败的时代很快会过去,观众会有独特的判断和艺术品位”的观点,在今年电影市场上,已经出露苗头,引起观众内心共情的作品,才是今年的大赢家。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