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即宋仁宗宝元元年,闪耀后世的文学家晏几道,在晏家大宅院中出生了。值得一提的是,同年还是西北党项首领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朝廷战事不利,他父亲的建议被采纳。
他的父亲就是写下那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被后世尊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晏殊。
晏几道出生之时,晏殊已经47岁,官至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晏几道出生的四年后,更是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丞相。
他作为家中的小儿子,在家排行老七,父亲一直对他宠爱有加,从小是在锦衣玉食中长大,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早年间的生活,他和大多数的富家公子一样,纵横于诗酒之间,斗鸡走马,乐享奢华。
正如他所写的一首思妇词,虽然是描写的女主人公相思之情,却也表现出了他对于自己少年生活和地位的良好感觉,《生查子·金鞭美少年》: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
图片来自网络尽管如此,晏几道也并没有让父亲失望,自幼聪慧过人,继承了父亲文学上的天赋,七岁就能写文章,更是和他父亲一样,十四岁参加科举,赐同进士出身。
可以说是妥妥的文二代、官二代。
晏几道,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著有《小山词》一卷,共有首,除了三首长调之外,均为小令,他的小令糅合了父亲晏殊和柳永的特性,雅俗共赏。
他和父亲都是重要的婉约派词人,合称“二晏”,父子两人的词风相近,但晏几道的的造诣却远超其父。晏几道工于言情小令,多写爱情生活和人生聚散难期的哀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极富盛名。
再说起他的仕途来,出身优渥的他,拥有一个做丞相的父亲,本该仕途顺畅的,然而实际上,他一生仕途不得意,一生只当过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等的小吏。
这一切,大抵是源于他的性格吧,生性高傲,不慕权贵势利,也从不利用父亲的权势,谋取功名。孤傲的性格一直到晚年都未成改变,在宋徽宗大观元年(年),权势滔天的奸臣蔡京慕名他的词名,遣客求词,晏几道无法推辞,无奈写了两首《鹧鸪天》,没有一句是拍蔡京的马屁,“不识时务”的他错过了升官机会: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凤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鹧鸪天》
晓日迎长岁岁同。太平箫鼓间歌钟。云高未有前村雪,梅小初开昨夜风。罗幕翠,锦筵红。钗头罗胜写宜冬。从今屈指春期近,莫使金樽对月空。——《鹧鸪天》
他父亲在宋仁宗至和二年(年)去世之时,他才不过十七八岁,此后家道中落,风流生活也随之结束,尽管他的几个哥哥也陆陆续续进朝为官,但在没有出现重用高位官职。
他本人也是在二嫂的照料之下,嫁娶成家的,其妻赵氏,史无留名。之后受到恩荫,做了太常寺太祝的小官。还曾因为好友郑侠进《流民图》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治罪的事情,写下了《与郑介夫》讽刺诗:
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
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
晏几道因此而被捕下狱,不久被宋神宗释放,该年神宗熙宁七年(年),晏殊36岁。经此一事之后,晏家家境更是每况愈下。
在他44岁时,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发生了一件让他心凉的事情。彼时,他任颍昌府许田镇监,知道了知府韩维是自己父亲的弟子,便给韩维献上了自己的词作,可是得到的回应确实,“盖才有余,而德不足者......捐有馀之才,补不足之德”,给晏几道泼了一身冷水若,完全不顾晏家门生的旧情。
此后,他还曾拒绝苏轼的结交,只回了他“今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
图片来自网络他的生活像极了《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晏几道漫长的一生结识的红颜知己不算少,也有不少的感叹,曾写下《菩萨蛮·个人轻似低飞燕》:
个人轻似低飞燕,春来绮陌时相见。堪恨两横波,恼人情绪多。
长留青鬓住,莫放红颜去。占取艳阳天,且教伊少年。
图片来自网络在他的《小山词》中,提到最多的就是小苹和小莲。
晏几道常常和好友沈廉叔和陈君龙饮酒赋词,很自然的认识了他们府中的歌妓:莲、鸿、苹、云四位女子。后来两位好友先后离世,四人也各自离散。
他常常思念那时的美好年华,回忆起和小苹初次相逢的情景,写下了《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图片来自网络回忆起和小莲初见幽会的欢娱情景,想起那能歌善舞、色艺双绝的身影,写在了《木兰花·小莲未解论心素》:
小莲未解论心素。狂似钿筝弦底柱。脸边霞散酒初醒,眉上月残人欲去。
旧时家近章台住。尽日东风吹柳絮。生憎繁杏绿阴时,正碍粉墙偷眼觑。
图片来自网络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两人相遇,他面对这久别重逢,感到有些许的梦幻,欢喜地写下《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图片来自网络年,即宋徽宗大观四年,晏几道安然离世,他心中可能有无限的遗憾。
但他的词在后世大放异彩,凝聚的心血之作,流转千年,为无数人传唱。
鲁迅先生曾评价道:“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
好友黄庭坚在为他词集《小山词序》中说他的词:寓以诗人之句法,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
陈廷焯在《词坛丛话》云:北宋之晏叔原,南宋之刘改之,一以韵胜,一以气胜,别于清真、白石外,自成大家。
刘熙载在《艺概》云:叔原贵异,方回赡逸,耆卿细贴,少游清远,四家词趣各别,惟尚婉则同耳。
吴世昌《词林新话》:《小山词》比当时其它词集,令读者有出类拔萃之感。它的文体清丽宛转如转明珠于玉盘,而明白晓畅,使两宋作家无人能继。
#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