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中国文学史清朝

一、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明清换代,民族矛盾激化。一群民族诗人在诗歌里抒发家国之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此时,已经衰微的词则应时而复兴。散文偏重经世济国,传记文里多用小说笔墨。

1.遗民诗人

如同宋末元初那样,明末清初,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诗歌是那些遗民的作品。代表名家如下:

顾炎武,清兵入关后积极抗清,他论诗主性情,反对模拟,提倡“文须有益于天下”。其四百多首诗,虽说题材各异,但是都围绕着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的主题。

黄宗羲,坚持抗清,拒绝朝廷招安。其诗强调写现实,诗歌作品中常有深沉悲凉之意。

王夫之,坚持抗清,在南明灭后隐遁归山,埋首著述,生于屈原故乡,深受其爱国情怀感染,对大明忠贞不二,高风亮节。

吴嘉纪,多作危苦之词,一介布衣,深受剥削和灾祸肆虐,诗歌多些苦难,揭露清军的残暴。

屈大均,富于浪漫幻想,以屈原后代自居,坚持抗请,诗歌诗其心灵历程的写照。

陈恭尹,诗歌感时怀古,抒发亡国之悲,间或表明心志,诗歌激昂,擅长七律。

梁佩兰,和屈、陈二人合称为“岭南三大家”,他和前面几人不同,曾入仕清朝,诗歌多苍凉,富有深意。

2.古文三大家

明末清初,对于古文创作,学者们倡导经世致用,以顺应时代。写作文学散文的名家有“清初三大家”之称的侯方域、魏禧和汪琬。

侯方域,少有才名,后学八大家,文风义正辞严,酣畅饱满,或缠绵悱恻,声情并茂,亦或雄辩滔滔,纵横奔放,颇有唐宋八大家的遗风。最富有特色的是打破文体壁垒,以小说为文。

魏禧,论文以有用于世为目的,反对模拟,不喜依傍古人,关心天下时务。其传记多表彰坚贞守节之辈,其争论散文更是明理透彻,表现出善于议论的个性。

汪琬,散文力主纯正,笔墨生动,所作原本六经,叙事有法,碑传尤为擅长。

候融入小说笔发。

有一位怪才,堪与前三者相比。廖燕,思想新颖,议论大胆,其对前辈先贤名流多有批判。如《性论一》《性论二》等抨击程朱理学,史论文《汤武论》、《高总杀岳武穆论》《明太祖论》更是推翻陈说,无所忌惮。

3.钱谦益与虞山诗派

钱谦益,江苏常熟人,明末后入仕清廷,私下秘密从事抗清运动。钱自觉致力于清诗建设,对明代复古派和反复古派进行尖锐的批判,批判前者拘泥于古人笔法形式,不知变通,也批判后者随性妄言,不修边幅。

他强调“诗有本”的真情论,以真诚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感情为核心,达到性情、世运、学养三者并举。他主张博采众长,推陈出新,不拘一格,引领当时潮流。

受其影响,其家乡常熟产生了虞山诗派,代表名人有奉舒、冯班、钱曾、钱陆灿等人。

4.吴伟业和“梅村体”叙事诗

吴伟业,号梅村,一心入仕,奈何时不我待,仕明而明亡,不愿仕清而又违心仕清,遭其他士人讥贬,深感愧疚,于是寄托于诗歌,感慨兴亡和悲叹失节。其诗歌多以明末清初的历史现实为题材,反映山河易主,物是人非的社会变故。痛失名节的悲吟,是他诗歌的另一主题。

其人以唐诗为宗,五七言律绝具有华艳动人的风格特色。尤擅长七言歌行,在继承唐代元、白诗歌的基础上,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梅村体”,其代表作《圆圆曲》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5.词的中兴

词在元明两代较为沉寂,在明清易代之际出现了中兴的气象。仅顺治、康熙两朝就逾两千家,词作五万多首。

揭开清词帷幕的首推陈子龙,其作词推崇五代北宋,提倡“婉畅浓逸”,后来历经沧桑,抒写抗清复明之志和亡国的哀思。

清初词坛,流派纷纭,共有三大词派。

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他尊词体,以词并肩经史,摒弃“小道”的传统挂念,其词敢拈大题目,写出大意义,反映明末清初的国事,无愧“词史”之称。

由于陈为江苏宜兴人,而宜兴古称阳羡,故世称阳羡派。阳羡词人崇尚苏轼、辛弃疾,词风雄浑粗豪,悲慨健举,尤以陈维崧最为突出。

朱彝尊,博通经史,其作词主张头和文人学子由悲凉情绪转入安于逸乐的心态,也适应统治者歌颂升平的需要,故天下向风,席卷南北。他力主音律和谐,重在形式,反而限制了创作,也给自己所带领的“浙西派”带来堆填弄巧的风气。

清词振兴的硕果是纳兰性德,此人与之前所有词人都不同的是,纳兰出身显贵,为太傅明珠长子,又深得康熙帝宠信,原本仕途一片光明。然而,他厌倦了仕宦生涯,却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却有了志向难酬的苦闷,也是一奇才。

纳兰论词主情,崇尚入微有致。爱情词执着缠绵,与其原配早逝不无关系。纳兰词真挚自然,婉丽清新,善用白描,不事雕琢,运笔如行云流水,纯任感情在笔端倾斜,颇有李清照和秦观之风。

6.王士慎和康熙诗坛

王诗作诗追求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以此为宗旨,对清幽淡远的诗特别推崇,唐代王维、孟浩然的诗正是其创作的典范,于是便有了“神韵诗”的说法。

朱彝尊的成就主要在词,诗也卓然名家,其诗歌慷慨沧桑,叹息故国沦亡,感慨民生疾苦,大抵苍凉悲壮。

其时为康熙年间,诗坛上比较活跃的还有施闰章、宋琬、查慎行、赵执信等人,就不一一介绍了。

二、清初戏剧

清初戏剧创作依然旺盛,流传千古的作品代表有:《长生殿》和《桃花扇》

1.清初戏曲

明清易代,无数文人主要以诗文为寄托,抒写情思。部分文人在此之外,选择戏曲创作寄托悲愤,主要有三类:

抒情剧,借助古人之性情,抒发自我之抑郁,代表名家有吴伟业和尤侗。

历史剧,代表剧作家李玉,本来创作多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