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的起源及发展
扇子,最早称“翣”,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历史。据说,我国那时已有蒲扇和竹扇了,人们开初不是用它取凉,而是一种装饰品。在周代,王和后的车子都有“扇扇”,用来遮蔽风尘,叫“障扇”后来的封建皇帝和高官出行的仪仗中,都有大障扇,以显示其威风,由持者高擎着为帝王障尘蔽日。
到了汉代以后,湖南的竹扇和山东的绢扇普遍用来取凉,形式也逐渐增多,并从日用品成为艺术品。相传那时长安有个技术很高的工匠名叫丁缓,曾经制出过一种很大的“七轮扇“,只需由一个人操纵运转,就能使满厅堂的人感到凉爽。
01扇子可以作为工艺品
人们可以在扇子上绘画、雕刻多种花鸟山水人物,或题诗写字,颇为高雅。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见一位卖六角竹扇的老妇,就在每个竹扇上各写五个字,老妇很不高兴。王羲之说:“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可也。”老妇拿出去叫卖,果然人们争相购买。
现在,我国的扇子作为一种工艺品驰誉世界。郭沫若曾为扇厂工人欣然题诗一首:
凉清世界,出自手中。
精逾鬼斧,巧夺天工。
飞遍寰宇,压倒西风。
02
扇子可以表现人的某种心理状态
苏东坡用“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之句,描写周瑜的风度。有的文艺作品还以扇喻人,被作为定情之物,《桃花扇》中就写侯方域给了李香君宫扇一柄,为定情之物。后来李香君抗拒权奸,血染扇面,由杨龙友点染,画成一柄桃花扇。
桃花扇
03
扇子是舞台上不可缺少的道具
《空城计》中诸葛亮羽扇轻摇,烘托出他指挥若定、成竹在胸的神情。著名川剧演员阳友鹤,仅使用折扇的姿态就有70多种。
年,英国人威廉·科克写了世界上第一本《扇学》,其中提到右手使劲挥扇表示“我爱另一个人。”若再用左手照样来一遍,这叫做:“你还是走开的好!”如果突然让扇子坠地,聪明人就会顿时喜出望外,因为这一动作意味着“让我们言归于好吧!”至于将扇子贴近脸颊,这是“我爱你”的意思。
执手相游传统古典文化的殿堂,
领略传统文化可言传意会之美!
图片来源/网络
文字来源/综合事务中心-学习部-张艺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宣传部-郑世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