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百戏之祖”昆曲遇上“摩登新城”深圳,当江南的幽雨洒落在岭南的炎风里:
我们相信,同一种对美的向往能够超越所有界限;
我们期待,年轻人的笑泪和古人的忧欢会打成一片,撞击出最浓烈的共鸣音。
6月10日、12日,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将携昆曲《?桃花扇》、《世说新语》登陆坪山大剧院,为深圳的观众带来一场华丽的视听盛宴。
《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被誉为中国古典戏曲的巅峰之作。
这把“扇”上所描画的,是那个山河破碎、万方多难的大时代里,侯方域和李香君这对非同寻常的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而田沁鑫执导的《·桃花扇》,将44出的原戏大刀阔斧地削减为6出,更突出了侯、李爱情的悲剧色彩。在近代以来的《桃花扇》演出史上,《·桃花扇》首次呈现了两位痴情人最后撕破桃花扇出家的原版结局。
《·桃花扇》是一部新旧交融的力作。一方面,张继青、石小梅、赵坚、柯军等昆曲名家拉力坐镇打磨,让它保持了南昆细腻委婉、典雅大方的传统艺术特色;同时,在创排时它采取了国际合作方式,组建了顶级国内外创作团队。
为重现明末南京“金陵玉殿”、“秦淮水榭”的繁华,《·桃花扇》更将素有“明代清明上河图”之称的国宝级画卷《南都繁会图》以舞美二次设计的方式,再度投射于舞台之上。而此次由两位国家一级演员单雯和施夏明领衔的表演阵容,更让人对那个“容易冰消”的绝美梦境的再现充满了期待。
原籍南京的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盛赞《·桃花扇》的艺术成就:“舞台设计非常巧妙,现场布置很充分,因此完成了时间的衔接,空间的并行,同一时间有3个空间在说同一个故事。观众把现实抛开,在情绪上被演员的唱腔、肢体语言带到了金陵,带到了那个时代……在看演出时好几次我都流泪了。”
与《·桃花扇》不同,昆曲《世说新语》系列在戏曲史上并无原本。主创必须到刘义庆的“原典”里寻找灵感,先挥洒成篇,再在表演实践中进行煅烧、捏合。而这个强大的创作团队就是作品完成度的最大保证:国家一级编剧罗周执笔,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石小梅任导演,国家一级演奏员迟凌云、戴培德分别担任订谱及音乐设计,以施夏明、周鑫、赵于涛、孙晶、徐思佳、钱伟等为代表的江苏省昆第四代青年演员主演。创作过程采用传统昆曲中的“捏戏”模式,每折戏分别由石小梅、赵坚、张弘等为“说戏人”。
昆曲《世说新语》采用了新颖的单元剧形式,每折小故事既可独立成篇,又互相联系——比如“王、谢”两大豪门的内在相似性就是一座用之不竭的联想宝库。而在这部新创昆剧身上,石小梅老师也寄托了自己对昆曲“新生”的巨大期待:“我们的价值就是不断地在传承的基础上,再捏新的折子戏来充实昆曲的宝库……既有旧的基底,又在上面绣出新的花来。”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于年建院,现座落在南京朝天宫的江宁府学旧址内,直属于江苏省演艺集团。院长为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昆剧小生施夏明。
该剧院从诞生伊始就兼有“融古、开新”两层意义。上世纪50年代从艺的的“继”字辈演员和江苏省戏剧学校67届、85届、届、届昆剧毕业生,让剧院的艺术人员结构上形成了以老带新、多元交融的局面。该院的张继青、张寄蝶、石小梅、林继凡、胡锦芳、黄小午、柯军、孔爱萍、李鸿良、单雯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胡锦芳、石小梅、柯军获国家文化部“文华表演奖”。
在艺术上,剧院既坚持传承南昆艺术传统特色,又敢于不断尝试新变。昆剧《牡丹亭》《桃花扇》《朱买臣休妻》《血冤》《白罗衫》《玉簪记》《焚香记》《看钱奴》《绣襦记》《窦娥冤》《小孙屠》《绿牡丹》《·桃花扇》《梁祝》《南柯梦》《醉心花》《世说新语》等大型剧目成为剧院保留剧目,在海内外吸引了大批新老观众。而《梅兰芳·当年梅郎》《眷江城》《瞿秋白》等作品,更把从前只演古代题材的昆曲推进到了近现代的时间场中。
该剧院还将与深圳宣美传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展开一系列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昆曲艺术在深圳乃至大湾区的传播,让“百戏之祖”昆曲极致的美学价值,为这个时代注入更加多姿多彩的时尚生活。
坪山大剧院“戏苑百花”系列
昆剧《·桃花扇》
即将上演,敬请期待!
演出信息
坪山大剧院“戏苑百花”系列
昆剧《·桃花扇》
演出地点
坪山大剧院大剧场
演出时间
6月10日(周五)19:30
演出时长
约分钟(中场休息15分钟)
演出票价
///80元
套票:元(元*2张)
*套票不与其它折扣同享;
购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