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能读出悲情来

北京最好扁平疣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210404/8812967.html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

□韩石山

读书节前后,谈读书的文章特别多,有的说读书的方法,有的说读书的用处。说读书的感觉的,多是说多么的美好,多么的愉悦。我也说一种读书的感觉。

是看书得来的,也是我自己体会到的。不说道理了,说事吧。

现在的中学课本上,选有梁实秋的一篇文章,我说的是前些年见过,现在还在不在就不知道了。不管在不在,这是梁实秋先生的一篇妙文,好些选本上都有,叫《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任公是梁启超的字。文中说,大约在年,他在清华学校念书时,听过梁启超的一次演讲。是学校请来,在高等科楼上的大教室里讲的。演讲分三次,有一天讲到《桃花扇》里《哭主》一折。说的是南明时期,领兵镇守武昌的左良玉,听说崇祯驾崩,捶胸顿足对着北方哭道:“高皇帝,在九京,不管……”说到这儿,梁先生不觉一阵悲伤涌上心头,不能自持,掏出手巾不住地擦眼泪。任公如此动情,自然与他的身世有关,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之一,失败后流亡日本,受尽磨难,久久不得归国。书中的字句,引起身世之痛,读出了凄苦,读出了悲情。

我是年考上大学,年毕业,在乡下教了十几年书,直到年才调回省城。安顿下来之后,有那么一段时间,不急于写作,觉得该享受享受生活。夏天吧,每天清晨,总要坐在阳台前读读书。我的读书,不是静默地看,而是像学生时代一样,高声朗诵。读的多是过去就读熟了的古诗文。用的还是上高中时买的《古代散文选》上册。记得有次读书上选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到蔺相如回答门人的质问,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不觉间,竟流下泪来。过后还写了篇《清晨读书流泪》在报上发表。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也是我多少年来,最愿意大声朗诵的。每读一次,都有种痛不欲生的感觉。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他跟侄儿的年龄差不了多少,少年时常在一起,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成年以后,韩愈官运不佳,四处漂泊,两人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再次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十二郎去世的噩耗。韩愈悲恸欲绝,写下这篇祭文。文中有句:“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每次读到这儿,都激起我的身世之叹,由不得就泪如雨下。

说这些,只是想说,读书最好能读出悲情,读出身世之叹。这是你情感的发泄,也是你思想的升华。

韩石山山西临猗县人。年生。年考入山西大学历史系,年毕业。教书多年。年调入山西省作家协会,曾任《山西文学》主编。已退休,现为山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出版有长篇小说《花笺》及《徐志摩传》等著作三十余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