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接近完美的女人

多年以来,女性总是在寻求自身的解放,追寻和男性一样的社会地位。然而,只站在一个被动的视角,自愿归附一个从属的地位,强调“女人是弱者”这样一种世俗的观点,希求赢得男性同情,抱著“将来是别人家的人”这样一句话等待未来。殊不知,男性可以去同情一个弱者,但是绝对不会去尊敬一个弱者。于是,赢得男性的尊敬,就是女性获得解放,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所在。人类社会的本意不是男人与女人生存的环境,而是一个男性与女性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互相合作建设家园的地方。一如涂山氏、陶(荅子)夫人、乐(羊子)夫人、王(良)夫人、班昭、李香君她们,不仅成就了个人的美丽人生,也留下一段让后人叹为观止的歷历史,成就了她们所在的时代!

1

禹在接到任命后,怕耽搁了治水,结婚4天后就离开了家。后来儿子夏啟出生,也没能够在身边照顾、培养他,是妻子女娇一个人担负起教育夏啟的责任,让他明白做人的道理。夏啟长大后,女娇又教他做人的道理,学习各种技艺,使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名显天下。禹临终前,把天子之位传给了益(在舜帝时代,他担任虞,相当於主管农业的副总理),但由于他辅佐禹的时间并不长,又缺乏让人信服的功勋,各个诸侯都去朝拜夏啟,纷纷说:“这是我们伟大的禹的儿子”。于是,啟继承了天子之位(据柏杨先生考证,约前~前年在位)。他继承和发扬了禹的功德,天下人都认为这是他的母亲女娇的功劳。[《列女传》卷1《母仪》]

《吕氏春秋》上说:“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作为一个妻子,她忍受了长年的孤苦;作为一位母亲,她教育儿子成长为一代明君;作为一名女子,世人对她传颂不息。三个角色都做得很好,还不能说明她的完美么?

2

春秋时,陶国(今山西永济一带)大夫陶荅子官声不好,为官3年,家产增加了3倍。陶夫人劝他奉公守法,不要收受贿赂、不要贪污公款,以免自取其祸、身陷囹圄。陶荅子不听。第五年,他带着车的财物卸任回家。同族的人杀牛宰羊迎接他,惟独陶夫人抱著儿子在一边偷偷地哭。陶老夫人怒道:“你哭什麼,像个哭丧鬼。”陶夫人回答说:“荅子才能一般却身居高位,必然名不副实。没有功劳却家境富裕,必然伴随祸害。过去子文担任楚国宰相,虽然自己家里很穷,楚国却很强大,因此上至大王,下至百姓都拥戴他,福荫子孙,被后人牢记。荅子则相反,上不尊君,下不爱民,这些都是(我们陶家)败亡的徵兆啊!”陶老夫人听罢更加生气,把陶夫人赶走了。陶老夫人不曾料到,不出几年,她的儿子荅子因贪污被处以极刑,累及整个家族,只有陶老夫人因为年老得以保全,是陶夫人带著儿子返回婆家奉养她,才得以颐养天年。[《列女传》卷2《贤明》]

都说女人贪财,陶夫人却坚持义理;都说女人小气,陶夫人却以德报怨;都说女人浅薄,陶夫人却眼光长远。遗憾的是,这样的女子太少,所以男人越来越累,孩子越来越自私,贪墨越来越多,社会越来越乱。

3

乐羊子在路上拣到一块金子,回家后高兴地交给妻子。乐夫人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之水,讲礼仪的人不接受施舍,你怎么能把别人遗失的金子据为己有,污染自己的品行呢?”乐羊子听了惭愧不已,赶忙把金子丢掉,去远方求学。不过,他很快就逃回家了。乐夫人问理由,乐羊子说:“我只是有些想你,没有其他原因。”乐夫人听了,拿起一把剪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匹布来源于蚕茧,成型于机杼,从一丝开始,然后到一寸,再一寸一寸累积,最后到一丈。如果我割断它,就前功尽弃了,浪费了以前的时间。你学习和纺布是一样的道理,应当每天都能学会一些不懂的知识,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如果半途而废,和我割断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乐羊子听了夫人的劝告,外出继续求学,7年没有回家。乐夫人勤劳纺织,赡养乐羊子的母亲同时,常常寄钱给乐羊子。

一天,邻居家的鸡误入他家的菜园子,乐老夫人偷偷捉住杀掉了。乐夫人对着餐桌上的鸡肉忍不住难过,吃不下饭。乐老夫人感到奇怪,问她原因,乐夫人回答说:“我在想我们虽然贫苦,但餐桌上还是有别人家的鸡肉。”乐老夫人听罢也是大怒,把乐夫人赶出了家门。后来,有强盗想侵犯乐夫人,先把乐老夫人捉住,作为人质,企图胁迫乐夫人顺从。乐夫人听到消息,拿起一把菜刀就赶来了。盗贼说:“放下刀,顺从我,就放了你的婆婆。如果不从,我就把你的婆婆杀了。”乐夫人听了,立即用刀自尽而死。盗贼没有想到乐夫人如此贞烈,惊骇不已,逃之夭夭,没再敢伤害乐老夫人。当地太守听到消息,即刻部署搜捕盗贼,就地正法。然后赠给乐家很多绸缎,用非常隆重的礼仪安葬了乐夫人。府衙还发布公文褒奖乐夫人,諡号“贞义”。[《后汉书》卷84《列女传》]

“不贪遗金”是为廉,“引刀趋机”是为明,“躬勤养姑”是为孝,“远馈羊子”是为爱,“不餐而泣”是为义,“举刀刎颈”是为仁。一个兼具廉、明、孝、爱、义、仁等诸多高贵品质的女子,现代社会还有吗?

4

东汉建武六年(30),王良(字仲子。今山东苍山人)继宣秉为大司徒司直。他为官恭谨、节俭,家里盖得是棉布被子,用的是瓦器。一次,碰巧王良的同事、司徒长史鲍恢到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出差,顺便到王良家拜访。他到了王良家附近,看见一个妇人穿著一条粗布裙,背著柴火刚从田里归来。鲍恢向她问路说:“我是大司徒府长史鲍恢,特来拜访大司徒司直王良夫人。请问她家住哪里?”那个妇人回答说:“我就是王良的妻子。”鲍恢一时楞住了。因为王夫人一点都不像一位高干夫人的样子,和普通妇女没什么两样。

王夫人见有客人来了,赶忙放下柴火,请客人屋里坐。鲍恢说:“就不麻烦夫人您了。我还有公务在身。这次前来,一是向您报个平安,二是想给王大人带封家书回去。”王夫人听罢微笑道:“谢谢先生您特地来看我。请您转告王良,他安心工作就好,我也一切都好,无须家书。”鲍恢听了,非常感动,感慨良久才离去。路人听了,没有一人不称赞王夫人。[《后汉书》卷27《王良传》]

5

班昭(约35~。字惠班,又名班姬)博学多闻。她的兄长班固(32~92。字孟坚)著《汉书》,但还没等到其中的《八表》和《天文志》两篇完成就去世了。汉和帝(刘肇。东汉第四任皇帝,89~年在位)下诏,请班昭参考皇家图书馆(东观藏书阁)续写《汉书》。汉和帝让邓皇后(邓绥,约81~)和贵妃们拜她为师。他自己也多次请她入宫,向她请教,称她是“得道之人”。汉和帝去世后,邓皇后垂帘听政(史称邓太后),请她一起顾问政事。那时,《汉书》刚刚刊行,没有几个人懂得其中的道理,朝廷就安排她的同乡马融(79~。字季长。东汉著名的经学大师。官至南郡太守)拜她为师,随她学习。

回顾班昭一生:为学,成《汉书》;为师,弟子马融是一代大儒;为妻,坚贞守节40年、谨遵礼法;为妹,她与班固、班超(32~。字仲升)两位兄长情深意长。班超守护西域凡31年,曾经上书请还,朝廷3年没有答复。是班昭代兄长多次上书,汉和帝被她的文章感动,才下令班超还朝。在她生前,皇帝尊为“大家”;身后,皇太后亲自为她带孝,派遣使者主持她的丧事。[《后汉书》卷84《列女传》]年来,中国女子有如此成就、道德与荣耀者,班昭是第一,也是唯一。她的《女诫》七章颇为后人詬病,然而不乏金玉良言。其中,特别是“女有四行”(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章,至今不失为女性自我修养的根本。

6

“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从小聪敏过人、为人豪气、不随流俗,而且有识人之明(当今女子多识金人,少辨贤者)。她13岁时,跟从苏州艺人周如松学习“玉茗堂”戏剧作品,唱功优美,尤其擅长演唱《琵琶记》曲词,但从不轻易演出,深受名士张溥(~。字天如。著名的《五人墓碑记》的作者)与夏允彝(~。字彝仲。诗人夏完淳之父)赏识。

崇禎十二年(),前户部尚书侯恂(~)之子、“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字朝宗)漫游南京,认识了她。当时,阮大鉞(约~)因为阿諛魏忠贤、迫害东林党人被革职,逃居南京。正直的知识份子都不予理睬,陈贞慧(~。字定生)、吴应箕(~。字次尾)两位复社领袖还公开发表《留都防乱檄》,强烈声讨他。阮大鉞迫不得已,想请侯方域为他说情辩解。阮让与他交好的一个王姓将军每天备下好酒美食招待侯方域。对此,李香君说:“王将军并不富裕,不是每天都可以请得起客人的人。公子为什么不问他这样做的原因呢?”於是侯方域再三追问,才得知实情。

李香君劝侯方域说:“我从小跟随养母,有幸认识了陈贞慧先生,他品行高洁,吴应箕先生更是一个铮铮硬汉。如今都与公子交情深厚,公子怎么能为了阮大鉞那样的人而对不住最好的朋友呢?再说,以公子的家世,为什么要效劳阮大鉞呢?公子读了那么多的圣贤书,难道见解还不如我一个风尘女子么?”侯方域听了感动不已,说:“姑娘你说得很对!”后来一段日子,他喝完酒就睡乐。王将军见没有机会传话,就再也没找他。

不久,侯方域北上参加殿试,李香君在桃叶渡为他送行,深情说:“公子才华出众、文采斐然,不比东汉的蔡中郎差。可惜蔡中郎学问虽好,却品行不端。《琵琶记》虽然有些描述不符合事情,但他曾经亲附董卓,总不能掩饰。如今,公子怀才不遇,希望公子不忘自爱,不忘记我今天为你演唱《琵琶记》!这次分手后,我们也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从此,我再也不会演唱这一曲了。”[侯方域,《李姬传》]

侯方域走后,一个名叫田仰的巡抚送来两白银(明朝巡抚的年薪约两白银),请求见李香君一面。她毫无商量余地,一口拒绝。田大人恼羞成怒,就诽谤她。李香君叹息说:“田大人同阮大人难道有什么不同吗?我过去劝勉侯公子的话用意何在?今天,如果我贪图钱财去侍奉你,那我就背弃侯公子了。”田仰执意求见,李香君一头撞在栏杆上,血溅随身携带的桃花扇。病中,她寄语侯方域说:“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於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谁曾想,顺治七年(),清朝直隶、河南、山东总督张存仁召侯方域问策,侯方域即刻书写了如何围剿反清义士的条陈。之后,还参加了清朝省试,取为副贡生。

对此,《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不无感慨地说:“桃花扇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於权奸者也;权奸者,魏阉之餘孽也;餘孽者,进声色,罗货利,结党復仇,隳三百年之帝基者也。帝基不存,权奸安在?惟美人之血痕,扇面之桃花,嘖嘖在口,歷歷在目,此则事之不奇而奇,不必传而可传者也。人面耶?桃花耶?虽历千百春,艳红相映,问种桃花之道士,且不知归何处矣。”[《桃花扇·桃花扇小识》]

明朝末年,朝纲不振、四维不张,人们渴望有如东汉末年陈蕃、李膺、范滂一样的高亢之士为天下模楷,澄清宇内。可惜事与愿违,人们看到的是“一队夷齐下首阳”,而见0年中国未有之现象!从来都道貌岸然的歷史老人,与讲究“士大夫精神”的中国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当社稷濒危之时,惟有一、两个青楼女子洞时弊、识大体、辨忠奸、持刚正、守贞待字!为此,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一书中不无幽愤地说:“披寻钱柳之篇什於残闕毁禁之餘,往往窥见其孤怀遗恨,有可以令人感泣不能自已者焉。夫三户亡秦之志,九章哀郢之辞,即发自当日之士大夫,犹应珍惜引申,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何况出於婉孌倚门之少女,绸繆鼓瑟之小妇,而又为当时迂腐者所深詆,后世轻薄者所厚诬之人哉!”

说起来,无论男人,或者历史,从来都不敢,也不会轻视那些自强不息的女人,而总是对她们油然而生无限的敬意,如涂山氏、陶荅子夫人、乐羊子夫人、王良夫人、班昭、李香君以及秋瑾、孙夫人,居里夫人、甘地夫人、柴契尔夫人等。问题的关键在于女性自身的价值取向——做一个性别明显的女人,还是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女子?如此说,并不是要女性忘记性别的差异,而是性别的差异并不是造成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于男性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女性太在意自身的性别,没有认知自身首先是一个人之所在。

如果,一个女性不归咎自身的性别,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养,并且努力地去帮助他人,推动、促成道德的进步,为社会做出贡献,无疑会赢得全社会的尊重。然后,她无疑也会赢得真实和美好的爱情与婚姻。在她的一生中,人们肯定都会非常尊敬地称呼她“女士”,而不是轻薄地说一声,“哦,那一个女人!”

[选自《中国人研究——中国家庭、社会与国家角色的历史分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

(来源:书艺公社)

欢迎小伙伴们向“北京长城网”提供身边的奇闻趣事、畅谈时事新闻、爆料生活经验技能、提供党建、党员教育典型工作做法。我们最喜爱原创,题材不限哦,快快来展示您的风采吧!

来稿邮箱

bjcc_wx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