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亦称词格,是填词时候使用的曲调名。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变化,到了宋代主要是依据曲调来填词,而词的内容与词牌名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当词与曲完全脱离后,词牌就是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有的诗歌朗朗上口,后人根据原来的诗歌,另制新声,打造出更具有节奏感的长短句,今天一起来看一下《浪淘沙》《鹧鸪天》。
浪淘沙
《浪淘沙》是唐代的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曲入冥》《过龙门》等,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形式为七言绝句,二十八字,词句多咏江浪淘沙,如白居易”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后来的双调小令是南唐李煜创制的。双调,上片五句,押四平韵,二十七字,下片与上片相同,共五十四字。作此调者颇多。
正体(加粗的为韵脚,中表示平仄皆可):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
此外,《浪淘沙》还存在多种变体,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柳永的一百三十三字长调。《浪淘沙》音韵响亮,和谐优美,适用于抒情,宜表现悲壮、沉重、热烈之情。常见的优秀作品有:
《浪淘沙·歇指调》——柳永,
《浪淘沙·帘外微风》——杜安世,
《浪淘沙·伊吕两衰翁》——王安石,等。
鹧鸪天
《鹧鸪天》取名于唐代诗人郑嵎的诗句”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又称《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醉梅花》等。以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为正体,双调,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共五十五字。
唐诗多吟鹧鸪,此调由一首七律演变而来,上片每句七言,相当于一首七绝,下片换头两个三字句,多用对仗。
正体(加粗的为韵脚,中表示平仄皆可):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拌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中中中中中中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中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鹧鸪天》其词调流畅、响亮、婉美,适用题材很广,作者极众,名篇颇多。常见的优秀作品有: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苏轼,
《鹧鸪天·一觉醒来春又残》——晏几道,
《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秦观,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