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都认为,《桃花扇》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杰出的戏剧作品。这种观点自然不错但作者从“兴亡”之中“感”出的是什么呢?我想,他除了“感”出了权奸误国之外,还“感”出了人事无常、俗世可弃的道教意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桃花扇》把整个故事情节紧套在道教的框架之中,使人事的发展变化笼罩着层浓郁的宗教气氛。
首先作者在《纲领》篇中,根据戏中人物的主次关系,把他们分为左、右、奇、偶、总五部,左、右两部以正生侯方域、正旦李香君为主网络了与他们有直接关系的十六个人物,来表现男女之间的悲欢离合;奇、偶两部,以正面人物史可法、左玉良等为中气,以昏庸的弘光帝权奸马士英、阮大铖等为戾气,以卖国求荣的田雄、刘良佐等为煞气,来表现国家政治的成败兴衰;总部以道士张瑶星、老赞礼为一经一纬,总挽全剧中男女的悲欢离合和政治的成败兴衰。对于这一点作者在《纲领》中说得十分明白:“张道士,方外人也,总结兴亡之案。老礼赞,无名氏也细参离合之场。”(实际上无名的老礼赞也是一位道士。)
从理解剧中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一角度来看,作者的这一分法是有益处的,然而作者的用意却绝不在此作者以“总”字命名的道教人物以“左右”、“奇偶”带有分支性的词语命名世俗人物,这本身就意味着作者视道教人物高于世俗人物。他是让道教人物站在高高的“天上”,以怜悯、洞达的目光俯视着人间的沧桑变化。
其次,全剧以道士开场,又以道士收场,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统领整个故事的发展。《桃花扇》的第一出为“试一出”,首先出场的是穿着道袍、扮演老礼赞的副末,他在盛赞当今皇朝之后,唱了一首张道士写的《满江红》:公子候生,林陵侨寓,恰偕南国佳人;谗言暗害,风一宵分,又值天翻地覆,据江淮藩纷蚣。立昏主,征歌选舞,党祸起奸臣。良缘难再续,楼头激烈,狱底沉沧。却赖苏翁柳老,解救殷勤。半夜君逃相走,望烟波谁吊忠魂?桃花扇,斋堂揉碎,我与迷津。
笔者认为,这首词仅概括了全剧的故事内容,而且指出了主人公的归宿。特别是作者把陷于儿女情长的主人翁看作是迷途之人。本剧的最后三出分别是“栖真”、入道”、“余韵”。“栖真”讲的是主人公入居道观,“人道”讲的是主人公正式当了道士,至此,全剧的故事已经结束。“余韵”是尾声,主要是感叹明朝的兴亡,其中也充满了道家道教的思想意味。统观全剧结构,道教人物和思想犹如一把大钳,把全剧故事紧紧钳住,从形式方面来看,这样做可以使全剧首尾照应,显得十分紧凑;从内容方面来看,这样写使故事具有更深厚的思想意味和宗教意味,更符合当时人的欣赏习惯,同时,也能使作者表达自己的某种宗教倾向。
幸存的正面人物。这些人物大多人都是入了道,如张瑶星、老礼赞、卞玉京、丁继之、蓝田叔、蔡益所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男女主人公侯方域和李香君的入道。“人道”一场写李在张道士传法说道时偶然相遇,不免悲喜交加,言语失态,这使得法坛上法意正浓的张道士十分气恼,竟然拍案而起:(外怒拍案介)哇!何物儿女,敢到此处调情!(忙下坛,向生、旦手中裂扇掷地介)我这边清静道场,那容得狡童游女,戏谑混杂。
桃花扇的被撕裂意味着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意即将结束。果然,经张道士的反复引导,二人“冷汗淋满如梦初醒”各自拜了道师换了道袍,当了道士。接着,他们唱了一曲《南双声子》:芟情苗,芟情苗,看金枝玉叶凋;割爱胞,割爱胞,听风于龙孙号。水温漂,水温漂;石火敲,石火敲;剩浮生一年,才受师教。这与全真教的教义是相符的。全真道士玄虚子《鸣真集警世》中说:“岂解利名风中烛那知恩爱电中光。”人生短暂如石火电光一闪只有抛弃名利之心、男女之情,才能修道成仙。
剧中说,二人经过点化,大彻大悟,一个后悔过去自己对男女之情过分认真,一个视过去恩恩爱爱为幻景。看到这一情景,作为点化者的张道士十分得意他“大笑三声”唱道:“你看他两分襟,不把临去秋波掉。亏了俺桃花扇扯碎一条条,再不许痴虫儿自吐柔丝缚万遭。”
历史上的侯方域曾于顺治八年应清朝的科举,而《桃花扇》却说他于栖霞山入道,对此顾彩(即顾天石)在《桃花扇序》中就已经指出:“若夫夷门(指侯方域)复出应试,似未足当高蹈之目。”孔尚任如此处理,自然是因为他认为他所喜爱的人在国亡之后的最好出路就是出家人道。死去的正面人物。“人道”一出有这样一段情节,当张道土说法时,道众很想知道死难的忠臣如今的情况剧中写道:
(丑、小生前禀介)还有史阁部、左宁南、黄靖南,这三位死难之臣,未知如何报应?(外)种我看来。(闭目介)(杂白须、幞头、乘袍…)吾乃督师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史可法。今奉上帝之命,册为太清言紫虚真人,走马到任去也。俺乃宁南侯左良玉。今奉上帝之命,封为飞天使者,走马到任去也,俺乃塘南候侯黄得功。今奉上帝之命,封为游天使者,走马上任去也,这些死难忠臣的灵魂也到了道教所说的天界中去了,一个个都得到了适当的安排可以说是各得其所。
死去的反面人物。“人道”中主要介绍了两个反面人物的死因,马士英逃跑时,被雷神劈死在台州山中。阮大铖逃跑时,在仙霞岭上被山神夜叉推入深谷摔死。张道士在看到两个奸贼的下场之后说:“苦哉,苦哉!方才梦见马土英被雷击死台州山中,阮大皱跌死仙霞岭上,一个个皮开脑裂,好苦恼也。”据《明史马士英传》载,当时传说马逃到台州山寺当和尚,被清兵搜杀;阮投降清军,随清军进攻仙霞岭时仆石而死。
笔者认为在这里作者把他们的死同神灵的惩罚结合起来,无非是要宣扬道教的善恶报应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