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写了一篇《香扇坠》,还剩很多素材和图片,想组成这篇博文。
百子山樵即阮大铖。龙禅宝言“阮圆海所撰《燕子笺》、《春灯迷》足称才调双全”。连他的政敌侯方域都说:“《燕子笺》,论文采,天仙吏,谪人仙,好教执牛耳立骚坛)”。
《燕子笺》为清代十大禁书。小说根据明末阮大铖同名传奇改编。首回痛斥阮大铖为魏阉余孽,然亦盛赞《燕子笺》。认为不可因人废事。末回以比较小说与传奇之异作结。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描写细腻感人,语言活泼而富有情趣。书虽据传奇改编,仍有小说特点,并不给人以蹈袭之感。
以上为秦剧《燕子笺》本事。茂林书生霍都梁进京赶考,寄宿状元店内。梦见一丽人,醒后默画像一帧。适值今科主考郦安道之女飞云游春路过,借茶止渴。郦女面貌酷似梦中人,两人一见钟情。时有天雄节度使贾南仲之子贾子佶亦在曲江春游。调戏郦女,幸得霍解围,郦更心向之。
以上为霍公子与郦小姐剧照。(续上)霍将画像交与缪酒鬼装裱,与郦女送去裱装的观音像掉错。画像错送与郦女。郦女情不自禁,题词粉笺之上。为燕子衔去落于霍生手中。事为医婆孟妈妈所知,允为霍掉回画像。不料贾子佶一心要娶郦女为妻。于是设计陷害孟妈妈,逼走了霍都梁。贾并暗通关节,改换了霍的试卷字号。
“安史之乱”,大唐由盛转衰。(续上)时安禄山谋反,郦父扈驾出京,郦母子逃难中失散。郦女巧遇孟妈妈,同为贾南仲收留,认郦为义女。正好霍都梁改名卞无忌投在贾南仲军中,以功升任参军。贾当以郦女许与卞为妻,两人均不从。事又为孟妈妈所知,使两人相会。始双双允了亲事。其时安禄山伏诛,唐玄宗还长安。贾子佶状元及第,反诬霍都梁私通关节。乘贾不在军中,将霍逮捕入狱。郦女探监,问明原委。贾父终于查明贾子佶得中的试卷原是霍都梁所作,真相大白。霍郦有情人终成眷属。
《春灯谜》亦署名百子山樵。阮大铖多才多艺,所作传奇今存《燕子笺》、《春灯谜》、《双金榜》和《牟尼合》合称“石巢四种”传世。
《明季南略》记载晚明史料十分丰富。阮大铖的一生,以与东林复社有深怨,被视为奸佞小人而为人不齿。在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尖锐的明末上演了一出人格悲剧。《明史》列入《奸臣传》。但他在文学、戏曲、书法等各方面却能另辟蹊径,名重一时。确实表现出“绝人之才”。
还是觉得《桃花扇》中的阮大铖更形象。阮大铖(-),字集之,号圆海、石巢、百子山樵。怀宁人氏。明万历四十四年(年)进士。阮出仕后,先依东林党,后附魏忠贤。崇祯时废斥,匿居金陵。力求起用,受阻于东林与复社。弘光时得马士英提携,官至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东阁大学士。对东林、复社诸人立意报复。南京城陷后,降清。从攻仙霞岭而卒。《明史》载“大铖方游山,自触石死,仍戮尸云”。
仙霞仙为中原入闽通道。仙霞岭为唐末黄巢开山辟道而建。明末郑成功在此抵御清兵入关。关破,郑成功只好撤军。收复台湾以作退路。年我从南京回闽时,特舍近求远从皖南到此留宿廿八都住民宿。畅游仙霞岭。
揭贴即大字报,原来古代亦有之。《明史》载:时复社中名士,方聚讲南京,恶大铖甚,作“留都防乱揭”逐之。大铖惧,乃闭门谢客,独与士英深相结。
看他面相,不像奸臣。《明史·奸臣传·马士英阮大铖条》载:“士英以南渡之坏,半由大铖,而己居恶名,颇以为恨”。可见马士英确实受其所累。后来,马士英被清军斩于延平城下。这是我这次写这篇博文,重读《明史》时看到的。自古“成败论英雄”,世人认为南明之亡,他应负全责。故被后人所责骂,背负奸臣恶名,黔人蒙羞。遂从贵州地方志中消失。实有失公允。顾诚认为“马士英固不是救时之相,但把他列入《明史·奸臣传》似乎过重。至于把他同阮大铖挂在一起称为阉祸更是无中生有”。
命运如亡宋时投海孤臣。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祥符人氏。为官清廉,督师江北,开府广陵。誓与扬州共存亡。城破拒降,遇害。时值夏季,尸体腐速,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民众取史公衣冠代人埋葬于城外梅花岭。南明谥之为“忠靖”,清乾隆帝追谥为“忠正”。
血染的风采,风光依旧在。梅花岭为南明史可法抗清遗址。后人收史公、阵亡将士及清军屠城遗骸葬于此。后敕建史公祠,享春秋两祭。“花下岂知魂归散”。六年过去了,南明遗痛犹在。我们应当珍惜和平安定的时光。
福王既已继南明大统,自然恋位。崇祯帝殉国前,三太子朱慈炯(-?)已出宫,不知所终。江湖或有人冒其名,南下欲得位。故有真假三太子之争。到了这时候,三太子即便是真的,也要把他办成假的。
即称桃花涧,说明此处有水香君后在此出家为尼,晨钟暮鼓,冀图在此终生。后来的故事,众说纷纭。但因与侯公子之机缘得罪阮大铖。所以又衍绎出许多情节,包括《燕子笺》。
琴瑟为古代才女必学之技。香君琴棋书画具佳,居八艳之冠。当初侯方域初至“媚香楼”时,香君正在抚琴,纤指如柳,琴声似水。
商丘侯家侯恂、侯方域父子齐名。侯公子门外偷听,叹息道:“好个女子,怎么流落到这个地步?”她夹在侯公子与阮大铖之间,一场好戏即将开场。后来侯公子与李香君都受到阮大钺迫害。
以上为王丹凤与冯喆联袂主演《桃花扇》舞台上的《桃花扇》一直唱到今天,依旧不衰。铮铮傲骨隐在人面桃花里。香君谱就一曲千古绝唱。而立志复明的侯公子却经不住名利诱惑,最终迈进清朝首次开科取士的科场。那位阮大铖却也兵败降清。两男人皆不如一个弱女子。
以上为杨荣友的字画。阮大铖唯一能与林东党、复社说得上话的好友为杨荣友。他与谁都合得来,是一个没有敌人的人。他与马士英、田仰是同乡。时人称“田仰的字与杨荣友的画,可谓贵阳双绝”。“文革”时,我与二中同学“西南行”路过贵阳,就想起《桃花扇》中这位老好人。杨荣友画面上有一段很长的跋。说明会画的人一定会写字;会写字的人未必会画画。
钱谦益为江南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尚且都放下身段依附于阮大铖。时人有诗讥之:
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
柳如是饰演《燕子笺》中的郦飞云。柳如是与李香君一样,为一个自恃清高的女主。此时她尚肯出演《燕子笺》,是在宴会上唱了一段燕子笺,表面上看像是一次普通宴席,实则大有深意。说明此时阮大铖名声还未大坏。
活出真我的乱世佳人。柳如是与李香君为闺中好友,才色技艺,不相上下。陈寅恪在失明情况,尚肯为她作传《柳如是传》。香君地下有知,或许要生嫉妒之情。同是演《燕子笺》,柳如是还给阮大人留些面子,而香君则自添戏文,指桑骂槐。不留情面。
以上为陈寅恪在失明情况下所著《柳传》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著《柳如是别传》中,自然少不了金陵八艳、晚明四公子与阮大铖的内容。
才比王国维。陈寅恪(-)是中国国学大师。国学造诣殊深。历史学家、语言学家与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大师。
主席马士英、左一阮大铖、左三杨荣友。柳如是唱了燕子笺,并没有弄出什么大的动静。现在轮到李香君出场了,马士英的文采那可不如阮大铖。阮大铖向马士英推荐了燕子笺。李香君则在这场折子戏中加进了什么“魏家种”。大骂他们是阉党余孽。
以上为《燕子笺》四幅剧照。《燕子笺》剧情曲折,历尽磨难,悲欢离合,终成眷属。符合中国人大团圆的心理。故为各剧种所演绎,经久不衰。
依庸堂始建于万历三十年。南京为东林党人聚集地。依庸堂为他们聚会的会所。东林党与阉党余孽势不两立。此处他们当然不敢来。有一次,在陪都孔庙祭孔时,阮大铖等一帮阉党余孽也来凑热闹。真是冤家路窄,当场干了起来。阮大铖等被轰了出去。由此与东林党人结下梁子。按理说那里是公共场地,凡读书人都能来。东林党人所为实有失风度。
以上为阮大铖书法集锦。阮大铖始周旋于东林与魏党之间,卒为东林所斥,而名列逆案。继乃乘南都福王之立,阿附权贵,汲引佥工,变锄正士。南都覆亡,后复降清,终于走死,遂为士论所不齿,遗民所恶心。其能文之名,因之亦泥,终有清二百八十年之际如此。
以上为阮大钺所作扇面题字。阮大铖家世簪缨世族。多藏书,遍涉读之。又性敏,捷目数行下,一过不忘。无论经史子集、神仙佛道诸鸿章巨简,即琐谈杂志,方言小说、词曲、传奇,无不芸聚而掇拾之。聪明之所溢发,笔墨之所点染,无不各极其妙,学士莫不家传户诵。
以上为阮大铖作的戏曲写本。阮大铖为杰出的戏剧作家。虽人品不佳,但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戏剧史上有他一定的地位。
以上为阮大铖所作《与友书》。试译如:有节秋竹竿,无波古井澜,斯人岂戔戔者与而空海潮音解为清响。则又从白水现寸碧传宇韵,辍月弱而覆解也。其迨艺于道人而系于天者乎?崇祯辛未阳月,为侯亮兄题于豫林之拄笏楼敝人阮大铖
以上为不系舟收藏的《明史》一套廿五本《明史·奸臣传》中马阮传条载:“初(崇祯即位始),举朝以逆案攻大铖,大铖憾甚。及见北都从逆诸臣有附会清流者,因倡言曰:‘彼攻逆案,吾作顺案与之对’。以李自成伪国号曰顺也等”。
阮大铖名录《万历四十四年会试名录》。阮大铖故里后成“两不要”之地:阮虽多才,但其处事多为士林所摈斥。以致其籍贯出现“桐城不要,怀宁不收”的难堪局面。留下一个历史性的悬案。
阳谷县王婆茶楼里潘金莲与西门庆共处。现在各地出于旅游需要都在打名人牌。连西门庆大家都在争,我曾经生活过的仙游枫亭还把蔡京的墓修缮一新。
蔡墓整修一新。太新了,没有文物价值。蔡京功过是非,早已盖棺定论。蔡氏后人应该做的是尊重历史,正确对待先人。努力做好自己。而不是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做一个清醒和不狭隘的后人。
以上为福州人郑孝胥及书法。郑孝胥(-)为清末遗老,与同乡陈宝琛同为溥仪的复僻重臣。上了日本人的贼船,去东北出任伪“满洲国”总理。后因不听日本人的话被毒死。他写一手好字。所书“交通银行”四个字沿用至今。不“因人废字”。
《三国演义》故事源自此。襄阳与南阳互争孔明卧龙岗的官司,源起清咸丰年间南阳知府顾嘉蘅(?-)为调解诸葛亮出山前到底隐居河南南阳还是湖北襄阳,曾作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改开”后为争旅游资源,官司再起,官司直打到胡耀邦那里。
两地合作,平分秋色。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抄已之旧联曰:“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荆襄比邻有两处卧龙岗,一龙两卧否?《明史·列传》第百九十六中一句“万历四十四年与怀宁阮大铖同中会试”,造成后世史学基本延袭,当代学人也竞相引用。使阮大铖原本不太复杂的籍籍问题,人为复杂化。现在的各类辞书都一致沿用《明史》上的说法。把阮大铖当成安徽怀宁人,故有“阮怀宁”之称。
《绥寇纪略》又名《鹿樵纪闻》。吴伟业(梅村)《鹿樵纪闻》钞本卷上《马阮始末》言:“阮大铖少有才誉。未第时尝自题于室曰:‘有官万事足,无子一身轻’。其志向于是”。阮大铖兼祧长房,负有承嗣重任,却公然题室曰“无子一身轻”。阮大铖仅有一女,竟以无子为荣。故有人戏称他“为志愿领取独女证的第一人”。古代仕者厌倦仕途则有“无官一身轻”自我解嘲,而在他心目中变成“有官万事足,无子一身轻”。确实是性情中人,胡言乱语。
吴公不得已事清,有愧于人,故常着僧服当众人都对阮大铖没什么好誉时,夏完淳还说了一句公道话。小夏以为“阮大铖有才华,恨居心勿静,是小人中之小人,但阮之阿珰*,原为枉案”。*指阉党之宛转别称。
他十六年抵得上别六十一年的光阴。夏完淳(-)绝命诗《别云间》特别是云在人间。诗曰: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两朝开济老臣心。《明史》为清代桐城人张廷玉主持编纂。他累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位高权重。任《明史》总裁,自然有很高的权威性。由他拍板定案的事,别人也不敢妄议。直到民国四年(年),怀宁县偏修县志,上百名举子秀才经过考证,发现阮大铖并非怀宁籍。因而对《明史》上阮籍*论断表示异议。(*阮籍指阮大铖籍贯,非晋代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其人)
怀宁拒人于外,以后想要都难了。《怀宁县志·山川》记述县内名胜百子山时,特别加了一段语气颇重的注释:“旧志云明季阮大铖自号百子山樵,辱此山矣。大钺实桐城人,今礼部题名碑及府学前进士坊可考也”。
“六尺巷”到处都有,唯此正宗。公开把阮大铖这个“急权势,善矜伐,悻悻然小丈夫”推到桐城,这还是第一次。可惜“题名碑”与“进士坊”均毁,已无实证。怀宁抗议之声虽高,但桐城根本不理会。
此仍“桐城学派”发源地。桐城房梦觉写有《浮渡名胜志》,有这么一段记述:“关外有五云岩,岩在翠华之上。乃阮集之读书处。为明末邑人阮大铖读书所也。龙眠(桐城)昔多名臣、理学,以大铖附逆魏阉,故多讳之,常寄居皖城(安庆),故称大铖为怀宁人”。
吴中郎书、钱虎仲题:阮集之读书处浮山之上,却有“阮集之读书处”。题刻今犹存。若照此记载,事已清楚。阮大铖不仅是桐城人,而且还是被龙眠的名臣理学们“为邑隐恶”而排除县籍。至于其中是否包括《明史》总裁张廷玉就不得而知。
浮山乃浮水之山。《浮渡名胜志》非官修,对这一段悬案难以为确证。但作者是桐城人,所记之事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以上为明代户籍凭证。今天的怀宁县,又有阮大铖出生于该县江家嘴张阳山阮家老屋的说法。但该地仅有阮姓居住,并无史料佐证。且与史实中的阮大铖上辈的居住地相矛盾,故只能算是阮氏后人的一种附会。所幸有上面阮大铖户籍凭证为据,我以为当属桐城籍为宜。何必再争呢?“旅游当下,怀宁之人,心怀可宁;桐城之商,既已让出,再讨不及”。
阮大铖大名竟上《中国文学史》。所谓“东林党人”与“阮大铖阉孽”之争已历六百余年。早已为现代人所淡忘。绝大多数东林党人都上不了《中国文学史》,倒是阮大铖有幸“不因人废事”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
《燕子笺》也上了《中国戏剧史》。阮大铖不但上了《中国文学史》,还上了《中国戏剧史》。此殊荣仅有他一人独得,这或许是大家所没有想到。
南京燕子矾,号称天下第一矶。燕子矶位于南京栖霞区观音门外。作为长江三大名矶之首。有万里长江第一矶之称。燕矶海拔36m,石峰突兀江上,三面临空,势如燕子展翅欲飞而得名。
南京燕子矶在扬子江边上。与采石矶、城陵矶同为长江三大名矾。
燕子夕照,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燕子矶附近有弘济寺、观音阁等建筑音。岩山有十二洞,为江水冲击而成为。大多系悬崖绝壁。其中以“三台洞”为最深广曲折。燕子矶总扼大江,地势险要,矶下惊涛拍岸,汹涌澎湃。是长江重要渡口和军重要塞。
延平梅山坡府学书斋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