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伟梁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维新派”代表人物,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倡导文学革命。其得意门生有蔡锷、张君劢、蒋百里、徐志摩、吴其昌等,其中后三位是有着姻亲关系的浙江海宁人。
与老师互为序文的军事家蒋百里
年,蒋百里(前排左二)参加中国欧洲考察团时与梁启超(前排左三)、张君劢(前排左四)等合影。
年,蒋百里(-)赴日本留学。一到东京就去拜访心仪已久的梁启超。梁启超在年“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宣传变法主张,介绍新思想和新学问。梁启超把蒋百里安排在自己创办的清华学校读书。不久,蒋百里在清华学校结识了梁启超的学生蔡锷,两人成为莫逆之交。蒋百里从此奉梁启超为师,并在梁师的介绍下和蔡锷一起到日本成城学校学习军事。
年,蒋百里辗转国内数地后回北京跟随梁启超从事学术研究。年底,蒋百里和张君劢等人随梁启超到欧洲进行为期一年的考察。欧洲归来后,蒋百里协助梁师在北京成立共学社,创办松坡图书馆,从事社会文化活动。
年底,蒋百里写成《欧洲文艺复兴史》一书,请恩师梁启超作序。梁启超通读全书后大为赞赏,提笔作序,没想到写了6万多字,篇幅超过了蒋百里的原书。后该序冠以《清代学术概论》之名单独出版,梁启超反过来又请蒋百里为之写序,成为文坛上的一段佳话。
之后,梁启超一直关心蒋百里的军事活动,经常在“给子女的信”中讲到蒋百里,分析他的境况和得失。
年,蒋百里在海宁硖石为其母筑“怀萱堂”,梁启超写《蒋母杨太夫人墓志铭》并述其与蒋百里之友谊——“启超与方震交逾二十年,居同学,出同游,天下事则同患难……”可见两人情感之深。
最受梁师爱护的诗人徐志摩
梁启超录《桃花扇》赠志摩。
年,徐志摩(-)从杭州一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住在姑父的堂弟蒋百里家中。年夏,在蒋百里和张幼仪二哥张君劢的介绍下,徐志摩在北京拜见了梁启超,成为梁的入室弟子。徐志摩对梁启超充满崇敬之情,他曾写《上梁师任公函》:“夏间趋拜榘范,眩震高明……具念夫子爱人以德,不以不肖而弃之,抑又重增惶悚,虑下驷之不足,以充御厩而有愧于圣门弟子也。”
年,徐志摩在德国拟于张幼仪离婚,梁启超去信反对,当时徐志摩恋上了梁启超的“毛脚媳妇”即梁思成的未婚妻林徽因。同年10月,徐志摩从海外回国后,即在梁启超等创办的松坡图书馆内就职并聆听教诲。
年4月,梁启超、徐志摩等一起在北京接待大文豪泰戈尔,梁启超曾写一楹联送给徐志摩,记录泰戈尔来华之事。
年10月,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海公园举行婚礼,梁启超是证婚人。梁启超在婚礼上发表绝无仅有的“证婚词”,把徐志摩和陆小曼骂了一通。当然,骂中带爱,也体现了他对学生徐志摩的爱护和期望。刘海粟《忆梁启超先生》一文中说:“梁先生桃李满天下,他最关心、最爱护的是徐志摩。”
年12月,徐志摩到北京,医院住院的梁启超。年梁启超去世后,徐志摩竭力推动出版梁启超的遗稿,宣传他的思想和学问。
记述梁师一生的文史学家吴其昌
吴其昌著《梁启超传》(百花版)书影。
吴其昌(-)是徐志摩的表弟,早年肆业于无锡国学专修馆。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和王国维,从梁启超治文化学术史和宋史,从王国维治甲骨文金文和古史,深受两位导师赏识。时人以为:“吴其昌研究学术,继承了王国维的衣钵;发为文章,则一秉梁启超的文心。”
年11月始,吴其昌开始记录和整理梁启超的清华讲稿,此后,梁氏多篇演讲稿均经其手而成文。下半年始,吴其昌住居梁家,协助处理文案。次年,得梁启超举荐,吴其昌受聘南开大学,开始走上高等学府的讲坛。
年1月,梁启超病逝。9月灵柩安葬时,吴其昌代表清华大学研究院全体同学在墓前致辞,充满深情的《祭梁启超先生文》亦出自其手。此外,吴其昌还撰写《梁任公先生别录拾遗》《梁任公先生晚年言行记》等文章,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年末至年初,应胜利出版社邀请,吴其昌抱病撰写《梁启超》,是他的绝笔之作。该书虽只5万多字,却饱含深情地记述了梁启超的一生及其政治、学术思想,书的风格、体例和梁启超的《李鸿章传》类似,吴其昌也成为唯一一位为梁启超立传的弟子。北大教授夏晓虹说:“(吴其昌)将生命的最后时日奉献给自己的导师,得学生如此,梁启超应该很满足了。”
梁启超对蒋百里、徐志摩、吴其昌这三位来自浙江海宁的弟子一直青眼有加,倍加爱护,对他们的人格涵养和知识学问影响巨大。三位浙江弟子也对梁师敬重爱戴,终身执弟子礼。而且,蒋百里、徐志摩、吴其昌在梁师的教导下,胸怀大志,忧国忧民,在各自领域都有着杰出的成绩,并为抗日战争和中国文化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惜师生四人皆英年早逝,徐志摩34岁,吴其昌40岁,四人中在世时间最长的梁启超和蒋百里也只有56岁,让人扼腕不已。
作者简介:柴伟梁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眉轩香影陆小曼》等。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