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刷抖音,也游快手,每遇激动之视频,总有《赤伶》的背景音入耳,或是“台下人走过”的戏腔,或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旋律,一下子就把我的心抓得紧住,便有莫名的悲伤随着泪水洋溢。
于是便循着网络,找来全曲来听。版本很多,原创的是HITA,百度搜索第一的是“等什么君”,咖位最大的当然是李玉刚的演绎。这里以HITA版本(下简称“HI版”,曲子源自酷我音乐)为主,佐以“等什么君”版本(下简称“等版”,曲子源自酷我音乐)相较。
《赤伶》说的是民国名伶裴宴之以身为饵,戏台为牢,火烧日寇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而当时裴宴之所饰演的正是著名曲目《桃花扇》中的李香君。《桃花扇》说的则是明末的国家破碎,山河飘摇。戏里的伶人李香君是忧国,燃心,戏外的伶人裴宴之是救国,燃身。燃心者可歌之,燃身者当泣祭。
“HI版”的《赤伶》主体分为两段,中间以昆曲《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念白作为过渡,最后用一小段余韵收尾。主体两段歌词相差不大,细品之后则会发现,说的内容根本就是截然不同的。
01第一段是裴宴之的内心独白,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唱的该是裴宴之的心路历程。这部分从开头的“戏一折”到“凭谁说”,这是裴宴之的学戏过程。唱戏的自古便是下九流,即便名满天下,也是没有地位的。没有地位,却又想出人头地,那只有靠一身过人的本事了。所以,他们要吃常人所难以想象的苦楚。电影《霸王别姬》里,少年程蝶衣仅因为“女娇娥”三个字,就挨了那么多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再品“无关我”“凭谁说”这六个字,分明就是裴宴之再时光荏苒中的练功身影啊,至于唱的是什么,演的是什么,先别管了,先练好功别挨打是真的。
第二部分唱的是裴宴之的入戏过程这部分从“惯将喜怒哀乐”到“哪怕无人知我”。点睛的就是那个“融”字。裴宴之真的把自己融入到了李香君的这个角色中,同样的戏子身份,同样的家国飘摇,感同身受之下,由衷地发出了“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的慨叹。
第三部分唱的是裴宴之的出戏过程这部分从“台下人走过”到“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家国情怀是一种最高级的灵魂层面,有了这份灵魂高度之后,依旧以唱戏谋生的裴宴之再看台下这些人,不禁得也心生感慨。要知道,当时能够请名伶登台的,#赤伶#都是非富即贵的。而这些人醉生梦死的样子,难道不是又一折《后庭花》吗?当念杜牧客泊秦淮而笑商女,而今的伶人又能笑谁呢?
02念白部分是过渡,从内心到现实的过渡
原作《桃花扇》李香君的这段念白的意思是“悔恨当初错付真情,回头想想,儿女情长,功名利禄都是虚幻,对面站的又是何人”。结合当时的故事情形,裴宴之在念这段独白的时候,大概就是悔恨自己追求名利,下了苦功学戏,却没有一身杀敌报国的本领,结果敌人到了我面前,该如何是好?虽是问句,答案却是肯定的。“对面是何人”在《桃花扇》里有觉悟的意思,而作为裴宴之的演绎,我则品出了一些解脱的意思。
03第二段是裴宴之的以身殉国,也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实实在在的台上演出此时的“无关我”和“凭谁说”却是一种精神的升华。裴宴之把自己多年的苦功全部展现了出来,戏台之上的他,人好像已经空灵了起来,心神凝结,像是一个看客,看自己多年如一日,看自己即将凋零的生命,无喜无悲。“凭谁说”三个字,更饱含了当时裴宴之答应为敌唱戏时所承受的谩骂和侮辱,就像《大宅门》里,白三爷答应出任敌人的维持会长一样。
第二部分是纵火烧敌计谋的实施点睛的则是那个“藏”字。“白骨清灰”四个字是结果,前段说的是历史人物,而这一段说的就是裴宴之本人。所有的所有的侮辱诽谤,所有的家国情怀,全都随着一把大火化成了白骨清灰。“哪怕无人知我”,一句唱出了裴宴之当时是多么的慷慨从容。可是,谁又会忘记他呢?
第三部分是大火之后众人的反应。台下的人再也看不到名伶裴宴之,但他的音容笑貌却好像依旧在台上唱着《桃花扇》。若李香君以血和的是夹了爱的忧天下之情,那裴宴之以血和的则真真切切,全都是爱国之情。到这里,我仿佛又听到了《大宅门》里于八爷那发自肺腑的“三老太爷流芳千古”!或许相比于裴宴之这样的人,对于当时那个风雨飘摇的国家来说,很多人都是看客吧!
04第三段的余韵是对抗战形势如火如荼展开的描述
“你方唱罢我登场,莫嘲风月戏,莫笑人荒唐”,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八佰》里那个送电线的刀子,《永不磨灭的番号》里那个引燃雷阵的赛貂蝉……风月戏,荒唐事,我竟怎么也笑不出来。什么“问青黄”,什么“唱兴亡”,分明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歌曲在“费思量”的悠然中结束,费思量吗?不费吧!是我也会这么干!
05“等版”与“HI版”的对比
歌曲的两段主体,“台下人”部分都是高潮的所在,而“位卑未敢忘忧国”部分则是神韵的所在。先唱神韵,点出主旨,再唱高潮,全力烘托,逻辑性强,更有“指哪打哪”的酣畅。相对于“HI版”,“等版”将唱词的顺序改变,开头就是高潮,感觉就是先出力,再找目标,就立意上将,有“打哪指哪”的错感。
在唱法的演绎上,我认为戏歌最重要的是一个“韵”字,有放有收才能称为“韵”。到什么程度,我不是专业,没法评价,但至少我认为,在这方面“HI版”比“等版”更好一些。“HI版”给我的感觉是一个“润”字,而“等版”更显得“躁”了点。
唱词的处理上也有不同,整首歌最核心的一句词就是“位卑未敢忘忧国”。我觉得这一段唱词的重点又在一个“敢”字上。“等版”的处理是在平铺,而“敢”虽然是仄音,但“HI版”却明显的有一个将语调的处理,演绎出一种诚惶诚恐的味道,位卑两字吐字极快,像是不自觉地回避自己的地位,未敢两字又落于降调,似乎也不认为自己有资格参与国事,敢字虽降调,却也透着坚定,这四字这种组合处理,恰恰就展露出义无反顾的决绝。绕梁中仿佛回荡着四个字:匹夫有责!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这句则有点明背景的意思,更是“敢”字的出处,“HI版”的处理是音调渐高,节奏渐急,“乱世浮萍”几乎是轻声,既说自己身份低微,又暗指百姓生命如草芥,“烽火”二字极重,“燃”字含情极深,既营造出一个迫在眉睫氛围,又暗合了当时的战争形势严峻。“等版”就没有这样的意境,反而“燃山河”三字音调急降,个人觉得不妥当。
06我“敢”说
一个“敢”字唱的是行业风骨,更是民族气节。有敌寇关,即便是一个戏子,也有着“何惜此身”的“敢”绝,我认为,这才是写在我们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继承传统其实并不难,难的是让传统在时代之下,孕育出新的,有生命力的形势,这种分娩式的阵痛,那些已经站在传统领导地位的艺术家们准备好了吗?
戏歌是个很不错的形式,非常贴合当下快节奏的的生活方式,但能如HITA这样演绎出神髓来的并不多,即便是“等什么君”,虽然很火,我觉得也是稍逊一筹,或许老艺术家们演绎得更好,但他们又能接受这种形式吗?作为一个外行人,我也只“敢”在这里弱弱地问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