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板桥头种桃花,年年开在断肠时
文/姚筱琼
1
李香君,人送外号香扇坠。这是形容她身量矮小。
她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史书没有记载。
1.63米应该有吧?
这是本人的身高,刚在南京苏果超市脱了鞋量的。
多年来,我一直仰慕李香君。直到这次在南京逗留月余,让我有机会真正走到她身边,看清她满目苍凉的样子。
当时的她,罗裙不整、蓬头垢面地坐在长板桥头,眸光越过熙熙攘攘人群,盯着那株盛开的桃花,嘴唇嗡动,不知道在喃喃自语些什么。
清军打到金陵城下了,皇宫里的人纷纷逃出,她也趁乱跑了出来。她过去因为慧眼识人,得罪过小人,一再遭到那人陷害,就算以死明志,也无法逃脱魔爪。好在被强迫送进皇宫不久,清军的铁骑便破了城门,历史又掀开一个新纪元。
我看见她夹杂在人群中逃亡的身影那么小一只,让我联想到栖霞山曾经出现过一只绛紫色小狐狸。它的尾巴好大,好蓬松。此时此刻,小狐狸幻化成一个穿着八幅绮罗裙的小女子,一股绛紫色的旋风曳过地面,扫净血腥的金陵城。
她的裙摆不时被身边疾跑的人踩住,使得她不得不停顿半拍,脚步踉跄。她一脸的无奈,来不及抱怨,随后将抓在手中的包袱挂在肩上,腾出双手提高裙摆,露出一双藕荷尖尖小脚。
在当时,女子的脚是第三性特征,是不能出现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即使面对战争和逃亡,也不敢公然有伤风化。
“兵荒马乱,顾不得许多啊。”她心里哀叹。
周围的人起初没有过多在意她,但从此刻开始,她不断被人侧目,还被人有意无意冲撞,以至珠钗跌落,云鬓四散,狼狈不堪。
一会儿要提裙裾,一会儿要拢云鬓,一会儿要用力推开企图靠近、不怀好意往身上撞的男人。她有些抓狂地在心里喊道:双手不够用啊。
终于跑到了长板桥,可是她往桥那头一看,便再也跑不动了。
“……天啦,再也回不去了……”
她跌坐桥头,失声痛哭。
哭了十来分钟,嗓子嘶哑了,哭不出声音,只能发出微弱的哽咽和抽泣。
媚香楼是她唯一的栖身之所,也是她初遇侯郎的地方。可是,如今那里已是一片火海,火势眼看就要蔓延到桥头了,不不,是已经烧着了桥面。
她眼睁睁望着被熊熊大火吞噬的媚香楼,双目赤红,心中悲切。接着,桥头那棵桃花树被卷进火海,那一刻,她的心也被摧肝断肠的痛苦所吞噬。
2
表哥给我买门票,我走进李香君故居陈列馆。
陈列馆坐落在夫子庙来燕桥南端,钞库街38号。该馆坐南朝北,三进两院,面临美食街,背依秦淮河,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馆内设有轿厅、资料厅、媚香楼故居展览、茶文化、扇文化展厅、书画陈列室、河厅、古水门等。
偌大的陈列馆,就我和表哥两位参观者。
也许,这并非真实媚香楼。布置倒香艳雅致。走进去真有那么一念穿越时空的味道。
我问表哥:什么感觉?
他说:想入非非,难以把持。
表哥一生没沾染过JN。这是他在耄耋之年亲口告诉我的,想必不会说假话。他说妻子有洁癖,为了妻子,为了红色基因,他不敢。
但他向往吗?这个每天用微波炉烤吃“活珠子”,八十岁还满头青丝的男人,内心深处怎样看待秦淮八艳?又是如何坦然面对香艳的秦淮河从自家门前流淌了一辈子?
前几日,他陪我在栖霞山寻找香君墓。遍寻不见,说了一句差点把我气坏的话。
他说,你一个女的,为么事痴迷JN,我看你这般有才华,莫不是侯方域转世,他嘛也是个风流俊朗的文化人呢。
我呸。我调转头,用湘西方言骂了一串脏话。
当时,若不是走在人迹罕至的山路上,我和表哥的就侯方域这个人渣吵起来。
表哥没有刻意为侯方域正辩什么,而是和我讲了一通人性。听了他的人性论,我回敬四个字:斯文败类。
余怀《板桥杂记》描述李香君:“身躯短小,肤理玉色,亦侠而慧,调笑无双。”
“就凭这十六个字,一个身躯短小的香扇坠,能够忝列秦淮八艳?”
我质疑道。
表哥就“调笑无双”发表一番宏论,无非说她是个灵魂有趣的人,但我知道,李香君究竟高级在什么地方,厉害在什么地方,就两个字:侠,慧。
侠有多重含义,见义勇为是为侠,保家卫国是为侠,锄奸惩恶是为侠,不畏强权、傲骨铮铮是为侠。金庸先生说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顾炎武先生也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杜牧诗人更是说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李香君不是匹夫,却是“商女”,但她却敢为国家逞匹夫之勇,为大义逞口舌之快,人格何其尊严。
崇祯十二年(),风流雅士侯方域与刚满十六岁的李香君一见倾心,两情交好。侯方域想替李香君“赎身”,但需要花很多银子,阮大铖有意拉拢侯方域入僚,便投其所好,借钱给侯方域。鉴于阮大铖人品低下,李香君劈头盖脸地骂了侯方域一顿,后又脱了发簪,褪下首饰,四处借贷,如数把钱还给了阮大铖。
她还钱时是这样说的:奴家混迹欢场,世人觉着够脏,但阮大人的钱来得又脏又黑,奴家不敢受用,请收回。
说完,用了一个“扔”的动作,长袖一拂,转身离去。
要知道,阮大铖当时正受弘光皇帝重用,是个祸国殃民的主。自此,他对李香君怀恨在心,先是陷害侯方域,迫使其离开南京赴扬州投奔史可法,然后撺掇弘光皇帝身边的大红人田仰强娶李香君做妾。李香君誓死不从,一怒之下一头撞向石牌坊,上演了一出“血溅桃花扇”的好戏,吓退了田仰。后人评说,李香君身陷泥淖,蒲柳之质,不畏强权、傲骨铮铮,“侠”字用在她身上,当之无愧。
李香君伤愈后,阮大铖还不肯就此放过李香君,又打着圣谕的幌子,将她征入宫中充当歌姬。这一招,着实狠毒,李香君无法抗命。试问,一个青楼女子,怎敢违抗圣旨呢。因此便有了戏文里“宫门一入深似海”之说,直到清顺治元年(),清兵攻下扬州,多铎率军直逼南京,弘光帝闻风而逃,南京城不攻自破。南京破城之际,李香君随着一众宫人趁乱逃出,高一脚、低一脚地向秦淮河畔走去,一路只见清兵烧杀抢掠,百姓四处逃窜,街上一片混乱。
最后,李香君跌坐长板桥头。火光冲天处,她的媚香楼与桥头的桃花树卷入一片血红。
3
这个时候,李香君不想为媚香楼呼天抢地,她只想知道,她的侯郎在哪里?
何时能再见日夜思念的侯郎呢?
但其实她错了。她一直错信了这个人。她对爱情的忠贞,情比金坚的抗争,用在这个软骨头身上,当真一钱不值。
此时此刻,她的侯郎就在桥对面。
他们彼此隔桥思念着对方。
他背叛了故国,投靠了清军,从屠城的扬州逃回了南京。
李香君之所以声名远播,除了傲骨铮铮的人设,以及对爱情的忠贞,还有胸怀大义的爱国情操。她和复社文人侯方域一见钟情本就是一个错误,所以最后必然酿成悲剧。
她为他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做了很多,很多。幸得孔夫子七十六代孙孔尚任为她量身定作《桃花扇》,将她血溅桃花扇的爱情故事流传后世,家喻户晓。
而她的所谓心上人侯方域,因为沾了她的光,一再被后人洗白,几欲摇身变成一个忠于爱情、追随李香君出家的痴情男子。
那现在就让我们看看这个侯方域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他作为明朝的复社文人,投靠清朝后,积极为清政府镇压农民军出谋划策,为镇压农民起义榆园军立下奇功。清政府就是用了他的献计,让直隶山东河南的三省总督张存仁精准地扒开荆隆口黄河大堤,将直隶、山东、河南许多地区化为无人区,杀人以百万计,一举镇压了号称有百万之众的榆园军各部,成功解决了清朝初年的危机。
侯方域献出这个丧心病狂的计谋,实锤他就是个卑鄙小人。
双手沾满同胞鲜血,你能想象他如何为人所不齿吗?就连他的新主子,事后也讳忌提及清军扒开黄河,以水代兵的劣迹,所以并未给予他任何奖励。他干的这件丧天害理的事,只能让他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洗清。
有人说他后来有了悔意,对国家、对人民、对香君,都有了深深的悔意,我不信。即使有悔意,也是暂时的,因为他当时需要它。需要这种迅速的、强烈的、短暂的情绪来麻醉自己,求得灵魂自赎。这种悔意的产生,是被情绪催生的,特别容易膨胀,也特别容易消失殆尽。
这个在书本上被标榜为有报国之志的名士,曾经的官宦子弟侯方域,在政治气节上,并没有坚守多久,于顺治八年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结果又一次以失败而告终。他这个人和他老爹一样,骨子里太虚伪,太执拗,太缺乏李香君身上的忠诚、忠贞的精神,所以,他的欲念停不下来,也不会停下来,只会在悖离人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顺治十二年()暮春,出家为尼多年的李香君从友人嘴里得知,她心心念念的侯郎所做的一切丑行,心寒至极。
这时的她,已经不是当年那个16岁的小姑娘。那时她还只是处在坚定服从爱情的年龄,虽然有识人之慧,但对于人性的领悟还不够深邃,这也是她一步错,终身错,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什么叫深明大义。什么叫国破家亡。这时的她,已经懂得太多太多。
栖霞山的葆贞观中,满院桃花已经凋谢,落红遍地。李香君悄悄撕碎那把题有侯方域诗句的扇子。那把扇子就是著名的桃花扇。上面曾经溅满她的鲜血,后被友人改做桃花。她在撕碎扇子时候,发了许久的呆,然后凄切地笑了两声,随后独自来到栖霞山一处悬崖边,冲着远处的逶迤群山大声喊道:“老天爷呀,我错看了人啊!把一个软骨头当成了大丈夫,这不可笑吗?”说完,她使尽全身力气,纵身跳下了山崖。
史书言,李香君后不知所终。但她的坟茔却在栖霞山一处极为隐蔽和陡峭的悬崖边。那一年,她三十一岁。
她去陪故国,陪那个桃花盛开的金陵城去了。
“暮晓春来迟,先于百花知。岁岁种桃花,开在断肠时。”
这是《桃花扇》里的红颜祭,也是我遍寻栖霞山、走过来燕桥、进过媚香楼、看过桃花扇、香扇坠、琵琶记的由来。
在雕梁画栋的媚香楼河厅,我坐在水门口的长椅上,思绪游离地望着远去的秦淮河,目光久久地看着一代红颜渐渐褪色的画像,竟然再次看见李香君从画像中穿越而来。只见她依然穿着厚重的绮罗裙,模样清秀温婉,眼眸秋水般澄澈,步态娇柔却一身傲骨地一步一步向我走来。她身后,一轮血阳衬托出一个无限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