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发布古代汉语,星期三发布古代文学。发布时间分别为7:00、9:00。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古代汉语文学QQ群[]()、古代汉语文学QQ群[1]()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说文解字》《古代汉语词典》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历史书籍00多部可免费下载。很多难以买到的书群内都有。文末有QQ群
汉语有五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这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不能作句子了,那么,降一格就是短语,然后这个短语作更大句子的成分。
例如下面下面这些句子:1.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主语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如果没有句中的“之”字,“师道不传”(从师的风尚不流传)这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主谓句,但是,有了这个“之”以后,作句子的资格就没了,成了大句子的主语。.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谓语例: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上句中的两个“之”分别取消了两个句子的独立性,让前者(邻)作主语,后者作谓语。.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宾语
例: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民多于邻国”(老百姓比邻国多)这个句子,有了“之”以后,降格作了宾语。4.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状语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行李往来”(使者往来于东方)这个句子,有了“之”后,变成了“当(秦国)使者往来于东方的时候,(我们郑国)供给他缺乏的物资。”作了状语。5.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插入语(独立成分)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公视”(你们看)的独立性被取消后,在句子中做插入语,插入语是一种独立成分,不与句子的六大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发生结构关系。在这里,“公视”(你们看)只起说话人引起对方注意的作用。②句子独立性被取消,成了一个复句的分句。
构成复句的单句,语法上叫作分句。这时,它只能和它的另一半相互依存成为一个大句子。否则,它只能成为半句话。
例:
1.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逍遥游》)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逍遥游》)
以上三例,前一个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都作假设复句的一个分句。(一)从心理上说,让读者从头就知道句子未完,就期待下文,这样句子更觉紧凑。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篇》)“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二)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一个“之”字,化成短语的形式,作句子的主语,原来的附加语则提升为句子的大谓语,占据重要的地位了,从而突出了大谓语的作用。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苛政猛于虎》)(三)从语气上理解,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一个“之”字,具有停顿,舒缓语气,突出谓语,加强情感的作用,用现代词语来说,就是缓冲句子。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以下的“之”的作用不能视为“取消句子独立性”。例: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已矣。(《寡人之于国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第一例“之”用在主语和介宾短语(状语)之间,只能看成是调整音节的助词。第二例“之”用在主语和“所”字结构之间,也起调整音节的作用。答:一个的句子(只要有主语,谓语),在另一个句子中作一个成份,或在一个复句中作分句,这时这个小句子就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句子,是附属于其它句子的句子,在古文中必须有标志说明这一点,古文中常用“之”作标志,之的此时的作用就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如:“孤有孔明”是一个句子,但在一个大句中“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就不是一个独立的句子,主谓间就要加上一个之,后半句话鱼有水中的之也是。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哀民生之多艰等都是这种情况。EN
?
——▼以下内容非正文▼——古代汉语文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