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豆瓣评分高达92的世界名著,为啥那

《百年孤独》是继《创世纪》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纽约时报》

01世界名著《百年孤独》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百年孤独》真可谓是名声在外,红遍大江南北。

全书用了二十六万字的篇幅,将时间跨度设置为一百年,讲述了住在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兴衰荣辱。

如果要用一句话归纳《百年孤独》,那就是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所说的: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百年孤独》的作者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他被誉为“20世纪文学标杆”。

这部《百年孤独》就是马尔克斯在年发表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本书一经发表,立即被评论家誉为一部杰作。

自《百年孤独》问世以来,已经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畅销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它更是被莫言、高晓松在内的众多作家、公知所推崇。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百年孤独》的创作是马尔克斯在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砝码之一。

诺奖给马尔克斯的颁奖词是这样的:

“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映射了一片大陆及其人民的富足与贫困。”

马尔克斯是诺奖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争论的获奖者”,由此可见《百年孤独》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于是我们不难想象,为什么它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2分。然而就是这样一部高评分的世界名著,却有很多人吐槽“完全看不下去”,那又是为什么呢?

02全书槽点满满,让人望而却步

槽点一:叙事手法粗暴奇特,和正常的阅读习惯背道而驰。

《百年孤独》的开头简单而粗暴: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就像一部突兀的电影,没有任何铺垫,一上来就单刀直入地给你讲剧情,读的人当然会觉得一头雾水。

除此之外,整本书充满了大段大段的长句,这对于中国读者尤其是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读者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挑战。

槽点二:整本书没有一个确定的主角,从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代到第七代,一共出现几十个人物,没有任何一个人物从头活到尾。

这就让习惯有“主角光环”照耀的读者们感到混乱,觉得根本没有办法把整个故事主线串起来。

对,这本书就是没有故事主线。作者马尔克斯采用了第三人称为主的叙述方式,用多角度、多时空的方式来诉说生活在小镇马孔多的布恩迪亚家族和他们的情人们。

槽点三:混乱的场景

此外,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让整本书充满了想象力,真实和寓言相互穿插,鬼魂和人类同住一个屋檐下,现实和梦幻的界限昏黄不定,使读者们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故事之中。

失去了对故事脉络掌控的能力,这让读者不得不为此感到焦虑。

槽点四:不断重复的名字是本书另一大槽点。

在《百年孤独》中,布恩迪亚家族各人的名字始终都逃不开何塞、阿尔卡蒂奥、奥雷里亚诺、阿玛兰妲、蕾梅黛丝这几个名字的循环使用。

更为戏剧性的是,还有干脆把父亲的名字加一个“第二”后直接给儿子用的,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二这两个名字,为全书增加槽点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个笑点。

因此,当许多读者试图翻阅这本名声在外的世界名著之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啃不下来啊…

03章回体版《百年孤独》

很多人之所以想到要去读《百年孤独》,除了来自于公知、书友的种草推荐以外,还有就是想通过“读过《百年孤独》”来给自己镀金,给自己的文学深读和广度都贴上一个五颗星的标签。就像时尚达人身着巴黎时装周展台上的服装来街拍,以彰显自己“时尚达人”的身份一样。

阅读其实是一个很私密的行为,同一本书,读者不同,对书籍的理解也会千变万化。

作为像《百年孤独》这样一本对中国读者筑有围篱的书来说,由于我们和写作者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很有必要提前了解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它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内核。

如果我们用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的模式来预览《百年孤独》,我们会看到以下列表:

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人生轨迹如下:

第一代:夫妻兴建马孔多,男亡女存养家忙

即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妻子乌尔苏拉共建马孔多小镇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沉迷于先进技术的研发,无心顾家,最后孤独地死在院子里的栗树下。丈夫死后,乌尔苏拉把一生都献给兴建家族的事业当中。

第二代:嫉妒使人生戾气,错恋一生空断肠

幺女阿玛兰妲因为妒忌养女丽贝卡,误杀了次子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的妻子蕾梅黛丝。奥雷里亚诺伤心之下投军,成为家族反叛者,不断发动武装起义。

而长子在和养女丽贝卡成婚后不久被枪杀,丽贝卡自闭家中,直至老死。

第三代:好心待客引狼入,一支香蕉把命亡

布恩迪亚家族用一把香蕉招待远方的客人,却引来美国佬的入侵。美国佬在马孔多大肆开发,种植香蕉,引发香蕉热潮。

香蕉热潮褪去后,三千劳工被杀,马孔多开始凋亡。

第四代:贪嗔痴妄招祸端,孪子死妹升天堂

双生子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二是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大房)的孙子,阿尔卡蒂奥的儿子。

他们一个热爱斗争、喜欢斗鸡、领导罢工,一个贪吃纵欲,纨绔虚荣。二人相继死亡。

大房长女蕾梅黛丝白日飞升,第四代几乎团灭。

第五代:恋恋不得孤独老,金币招致死门敞

奥雷里亚诺第二有一子二女,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被小流氓劫财害命,溺死在自家浴缸。

女儿梅梅爱而不得,生下私生子奥雷里亚诺后失语孤寂直至病死。

小女儿阿玛兰妲·乌尔苏拉恋上侄子,难产而亡。

第六代:姨甥相恋引祸端,破译判词又怎样

梅梅之子奥雷里亚诺恋上姨妈阿玛兰妲·乌尔苏拉,眼见她难产而死,生下的带猪尾巴的孩子也被白蚁吃掉。

虽然奥雷里亚诺破解了有关布恩迪亚家族的判词,然而无力回天,只得葬身于暴风之中。

第七代:猪尾婴孩喂蚁腹,不见当年得意场

刚出生的猪尾巴婴儿奥雷里亚诺,由于父亲的失职,丧命于群蚁啃噬之下。至此,整个布恩迪亚家族,无一人幸存。

如果要说整个布恩迪亚家族灭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不会克制欲望,不能珍惜所有。

整个布恩迪亚家族充满了贪嗔痴怨。比如第二代阿玛兰妲因为嫉妒丽贝卡,错手毒死嫂嫂蕾梅黛丝,直接导致了二房绝后。

再比如奥雷里亚诺第二在富有的时候,竟然把钞票贴满家中的墙壁,何其嚣张和荒唐。正是他挥霍无度的生活习惯,间接招来了美国佬的入侵和马孔多的凋亡。

本书名叫《百年孤独》,而全书内核就在这“孤独”二字。

“无论走到哪里,都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乱且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所有灿烂的时刻,最终都要用孤独来偿还。”

为什么人们会感到孤独呢?因为他们被“遗忘”。

在马孔多建立不久,整个马孔多就被一场瘟疫袭击——失眠症。人们整日整夜睡不着,导致记忆力下降,遗忘的危机围绕着整个马孔多小镇。

幸好智者梅尔基亚德斯治好了人们的失眠症,这才让马孔多免于被遗忘。

叔本华说:遗忘比绝望更有张力。那是因为绝望还有对象感,而遗忘后,所有东西就都不存在了,只剩下不可名状的孤独占领着世界。

04如何阅读《百年孤独》,才能让自己“看得下去”

既然《百年孤独》有一定的阅读难度,然而它又如此值得人们走进、体会和感受,那么我们怎么去阅读它呢?

阅读之前找出现有的人物关系图,网上就有,先把人物关系图梳理一遍,在脑海留一个大概印象,这样在阅读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引导之感,不会一头雾水。

书中有很多情爱场景的描写,人类本能地对这些场景感到好奇,可以把阅读当做一种欲望探秘来进行。相信当你读到妓女的床单因为嫖客的汗水和体液太多而能拧出水来时,你一定会哑然失笑并且有强烈的欲望读下去。

如果纸质书读不下去,可以读电子书,好处是可以使用听书功能,强迫性地让自己阅读。如果有感兴趣的章节,返回去再读一遍就是了。

在听书功能下面还有真人讲书功能,如果受不了电脑模拟的人声阅读,可以选择真人讲书功能,当相声听也不错的。

要是实在读不下去就放弃,读《百年孤独》需要读者有一定的阅历,实在读不下去的朋友可以等到以后有了足够的阅历以后再来读,就算一辈子不读也没什么,没有法律规定不读《百年孤独》就过不好这一生的,只不过是少了一次走进自己内心的机会罢了,虽然有的人只有这一次机会…

整个《百年孤独》充满了野蛮、腐朽和诡谲,马尔克斯笔下的布恩迪亚家族是一个畸形的集体,他们愚昧而麻木,不会克制欲望,也不能珍惜所有。当一切机会挥霍一空之后,遗忘来临,剩下的当然只有百年孤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