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虚实相映的绝句,王维与李益的对照,文

哪里的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m.39.net/pf/a_4766939.html

古诗词中艺术手段很多,既有比兴、拟人,也有烘托、渲染,还有用典、想象,等等。而诗人们为了生动形象地描景抒情,也经常采用虚实相映、虚实相生的手法。

从写作对象来看,情为虚、景为实,理为虚、形为实。从方法上说,抽象为虚、具体为实,省略为虚、详尽为实。

比如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就显得笔实情虚,形现神露。再如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也是虚笔遒劲,出神入化。

阅读时先要审明虚实,同时注意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下面介绍两首虚实相映的绝句,王维与李益的对照,文无定法,却心有灵犀。

送韦评事

唐代:王维

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

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王维是盛唐诗人,他才高八斗、交游四方,亲朋好友迎来送往,他都经常赋诗留念。这首诗是送友人出塞从军之作,起句写韦评事追随一位将军出征,意图攻取敌人。右贤王,是汉代时期匈奴的王号之一,这里表示建功立业。

次句写其向目的地出发,居延,在今内蒙古境内。王维热情鼓励友人从军立功,表现了昂扬向上的情调,不仅极具浪漫色彩,而且也是对边塞将士的高度赞颂。王维年轻时就曾多次出使边塞,还留下过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后两句虚拟韦某出萧关(故址在今甘肃平凉)之后的情景,一方面显示了朋友心中立功与怀乡的矛盾,另一方面则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切和同情。

塞外萧索悲凉的景象,很容易引起思乡愁情。作者用“孤城、落日”两个意象,生动地展现出开阔的景象,也点出了边地的荒凉。诗人希望朋友早有思想准备,同时也要有克服困难的有效方法,只要脱离暂时的困境,就能看见美好的希望。

写情

唐代: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李益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以边塞诗作名世,而且非常擅长绝句。这首诗是写给自己的初恋情人,因为世事无常,有情人难以成为眷属,诗人心中悲凉,于是写诗抒写惆怅心情。首句描绘出卧室内精美的卧席,可是主人公仍然愁思悠悠,难以入睡。次句揭示了原因,因为千里佳期已经完结,美好的时光太过匆匆。

“千里”二字,形容出远道相期,实属不易;“一夕”二字,形容变化突兀,无从预知。佳期之难、完结之易,让诗人不能不感到强烈的苦痛。

后两句由此设想,从此以后,也不会更有佳期,即使晴天良夜,月照西楼,有同今夕,却再也无心玩赏。美景良辰,似都为佳期欢会而设,佳期既已作罢,这一切都无意义可言。

所以上用“从此”,下用“任他”,以加重语气,用坚决的口吻,来叙述虚拟的情境。读者虽然无从知道诗中描述何事,但作者的感情真挚,仍然容易感染读者。因为这种失意之情,大家都能够体会。

纵览这两首绝句,虚实结合,炼字精准。王维的作品写法看似突兀,但作者把从军者立功边塞和思乡怀归,这两种特有的心理统一在诗中,用笔凝练,并给人以一种悲壮的美感。

李益的作品以美景衬哀情,诗人虽然没有表达一句悲怨,可是单刀直入的写法,直达虚拟境界,更显别具一格。

作品中采用虚拟的情景来深化主题,可以用回忆、遥知或想象,所谓诗无达诂、文无定法。两位诗人虽然描写的对象和情境不同,但是艺术手段非常相似,仿佛是不谋而合,其实更是心有灵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