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这首

北京那家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在很多人心中,辛弃疾是豪迈的硬汉,一首《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令多少人热血沸腾。还有“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无一不是壮怀激烈,豪情万丈的词作。很难想象,这样的“铁汉”,也有柔情之时。他曾化身闺中思妇,写下一首婉约词,道尽相思之苦,碎了多少女子的心。这首词名为《鹧鸪天·代人赋》。这首词写于年,当时的他被人弹劾,丢了乌纱帽,回到了曾经居住过的上饶,开启了中年隐居的生活。从标题就可以看出,这首词是为一个闺中思妇所写,道尽了离愁之苦。而词牌名“鹧鸪天”又名“思佳客”,多写闺情和人生感怀,宋朝很多词人都曾写过《鹧鸪天》,尤其是晏几道,他留下了十九首作品,其中不乏经典名作。例如“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而辛弃疾的这首《鹧鸪天》是他的婉约词代表作,最为后世称道的是“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这两句,读懂已是过来人。词的上半阕由女子送人归来后的所见之景写起。开头两句有哀景也有乐景,看似矛盾,实际却写透了女子的离恨之苦。一个“愁”字便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而“寒鸦”字诗词中也是很凄凉的景象,首句的哀景正如女子此时的心境。可是第二句的“柳塘新绿却温柔”,却是清新欢愉的乐静,营造了一种春风浩荡、温柔迷人的氛围。“新绿”、“温柔”一扫“晚日寒鸦”所营造的愁苦之境,让人感受到了独属于春天的勃勃生机。但是风光再怡人,刚刚送别爱人的女子,定然是无心欣赏了,这就是典型的“乐景衬哀情”了,让我想起了《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看似乐景,实际令人断肠。接着两句“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语意新奇,看似平平淡淡的14字,却将离愁别恨写到了极致。若非经历了这一场离别,怎能相信这世上竟会有人伤心得一夜白头呢?一直觉得比起死别,生离更令人痛苦。相互思念,却望断天涯,相思相望不相亲。满腹的相思,无人倾诉,明知也许今生相见无日,依然痴痴地牵挂着,苦苦的等候着。古代多少的思妇在这日复一日的等待中,苍老了容颜,却始终不愿放弃。辛弃疾的这两句词写到了多少痴情女子的心坎里,读懂已是过来人。接着的下半阕写的是女子凭栏远眺的场景,同样令人泪目。“肠已断,泪难收”这是承接着上半阕的歇拍两句而来。心上人的离去令她肝肠寸断,日日以泪洗面。这样的痛苦也许只有真正经历了离别方能体会一二吧。“相思重上小红楼”,一个“重”字令人潸然泪下。透过这一句,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女子一次又一次地登上小楼,眺望远方。“红楼”也是闺怨离情词中很常见的意象,“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一座红楼埋葬了多少女子的青春年华,这是我们很多人无法体会到的痛苦。“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最后的两句道尽了女子爱而不见的绝望。明明知道隔着崇山峻岭,根本什么也看不到,却还是不由自主地一次次登楼远眺。这让我想起了欧阳修的《踏莎行》,“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一样的痴情,一样的令人肝肠寸断。那时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也许一次的离别便是永远,所以古人的离愁别恨才会那样的痛彻心扉,才有有那么多的女子,登上高楼,痴痴地望着远方。“不自由”三字是何等无奈,又何等绝望,离恨之深,相思之苦,由此可见。全词以闺中思妇的口吻,道尽相思之苦,碎了多少女子的心。尤其是“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读懂已是过来人。愿我们一生都不要经历这样痛苦的离愁别恨。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