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社科丨古琴文化在商丘抚琴是一种生活方

文丨谷雨(网商社科特约作者)古琴是道家法器,修道养生之用。自上古伏羲开始,已经流传千古而不失其雅,这是因为古琴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文人士大夫阶层才可以有机会接触到的器物,古琴与剑,与书法,与其他乐器合奏,与中医等等都有故事。习琴就是修炼心性,复归自然,天人合一,手中无琴,心中有琴,琴我合一,抚琴不是抚琴,是达到自己认为的最好状态,琴音无谓好与不好,无非就是纯粹,无杂念,是境界问题。《网商社科》诚邀商丘市古琴协会会长李双序探讨古琴文化相关话题。在李双序看来,古琴与道家“上善若水”、“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理念都有契合点。古琴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愿意走进古琴,就可以从习琴过程中,沉淀自我,修身养性,抚琴是一种生活方式。1、古琴之道古琴通万物,古人以古琴修道,以琴道问天地万物,以化物澄心,古琴乃道器之王。在古人观念中,古琴起源于上古圣人作琴以治世似乎是固定的解释,这是古琴文化的起点,很多文献中记载了古琴与自然天地、风俗教化的关系。“松下抚琴,一几一琴,三两知己,岂不快哉”,这是宋徽宗赵佶亲绘的《听琴图》描绘的抚琴和听琴的场景,可以看出宋代对于美学的态度及风尚,一种闲适宁静、自得其乐、与知音为乐的生活方式往往成为人文士大夫的日常,自然又不失高雅。▲商丘市古琴协会会长李双序《网商社科》:《乐记·乐本》载:“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夏商周、春秋之乐官治理国家,知兴替,得乐之道,则国昌民顺,而一旦出现靡靡之音,则国将亡矣。古琴之道实则与儒道释思想高度契合,这也是为何古琴在古代多为贵族、士大夫阶层所喜爱之缘由。你怎么看古琴之道?李双序:从演奏者角度来看,古琴更多是作为一般乐器看待,伏羲造琴、神农造琴的传说,可能为古琴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比如,蔡邕在《琴操》、桓谭在《琴论》里都曾提到古琴颇具神话色彩的传说。从战国出土的古琴来看,跟现在的古琴形制差别很大,其形态像一个动物;从其形制来看,它没有琴徽,所以没有泛音,演奏技巧很简单。据史料分析,我们现在古琴的样式,是从西汉初期沿袭而来。古琴和古琴音乐起源于中国远古时代,上古之初古琴一方面是乐队合奏中的一种乐器,用于宗庙祭祀仪式和其他庄严的场合,以及为宴会助兴演奏;另一方面,古琴作为一种独奏乐器,其演奏是随时的,取决于个人兴趣,而演奏的目的是为了陶冶情操、愉悦自我。古琴的双重功能,历经数代沿袭至今。另外,围绕古琴独奏,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学问,文人学者之于古琴情有独钟,围绕古琴形成的思想体系,即“琴道”,独奏古琴被尊为“圣王之器”,它的音乐则被称为“太古遗音”。《网商社科》:对道家学派来说,宇宙是一种无处不在、超自然力量的表现形式,不论精神还是肉体,只有回归最朴素的状态,才能达到本真,一个人必须舍弃身边多余之物,才能更好把精力集中于“道”的精髓,从而通过自省获得生命最初的宁静。古琴是如何体现道家思想的?李双序:其一,从乐器本身来看,古琴把世界观传递给我们。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空像弧形的东西一样扣在大地上,而古琴的面板设计成弧形,代表天圆;古琴的底是平的,代表大地辽阔。之后,古琴将时间融入空间,比如,琴弦长度是三尺六寸六分,象征三百六十五天,至少在西汉时期,古琴加入了琴徽,十三个琴徽代表十三个月(含闰月),中国是率先把时间融入空间的国度。有了时空概念之后,古琴在设计上又加入物质元素,比如岳山(高大的山川)、龙龈(龙的牙齿)、龙池、凤沼、雁足(雁足所在位置是有效弦长的黄金分割点,是龙池凤沼的中间)、七弦(琴弦长度刚好是三尺六寸六分,象征一年),古琴的这些物质元素就像流水一样从岳山发源,用一年时间流到龙嘴,汇聚到雁足上,通过弦眼回到岳山,储存到岳山,构成循环,这就是道家提倡的“上善若水”,古琴与水相关的部件很多,这种像流水一样的设计,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旨在告诫琴人要像水一样放低姿态,通过习琴,做到谦虚、平和、委婉、含蓄,达到“利万物而不争”的处事做人状态。其二,在古琴的斫制中渗透着对天地自然的效仿与膜拜。“观物取象”、“取法自然”的做法直接体现在古琴上,古人在制琴时,常师法天地自然,合五行运行之律,意在“修身理性,返其天真”,每一处斫制,都有独特韵味。这与道家“道法自然”的思维非常契合。其三,古琴的声音很特别,古琴为何能抓住人心?在弹拨乐器当中,古琴琴弦较长。其音为低八度,与人的心跳频率基本吻合,这是很多人不排斥古琴声音的原因,尤其是在品茶的时候听古琴,人们会觉得更加放松释然心静。其四,古琴的音色,尤其是散音、泛音的运用,很容易让人感受到天人合一的意境。中国汉字“楽”字,其意是通过木头上面拉弦就形成音乐,丝走心,古琴声音走心,而且声音空旷。比如,左手不用弹,右手去拨,这种声音称为“散音”,它内敛往里收,浑厚,代表大地之音;右手弹琴左手对准琴徽轻轻拍击出来的特有的音色叫“泛音”,它比较空灵,代表天空,音色丰富。比如《梅花三弄》、《潇湘水云》,都大量泛音运用,而人可以掌控古琴的音色“天”“地”“人”,也与道家“天人合一”理念契合。这个契合点是通过琴声来完成,从琴声当中可以让听者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比如《良宵吟》当中,运用了散音、泛音,让听者有画面感,从视觉、听觉、触觉轻松愉快的感受到琴中的意境,月朗星稀的夜晚,繁星点点的视觉,惊鸟铃的听觉、风吹拂面的触觉、晨钟暮鼓的听觉、月色,还有人的低吟,古琴通过散音、泛音的切换,将各种元素串联起来,画面感、故事性就很饱满,此曲开头和结尾都用了泛音,代表天,最后“一泛一散”同时弹,非常直观的让人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给人无限想象。其五,古琴从演奏、意象上都提倡“天人合一”。另外,也可以从指法的阴阳来看,指甲和指肉,代表阴阳结合,刚柔并济,声音非常好听。一张好琴的标准就是兼具九德,即: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九德之中与水相关的很多,古琴的音色,达到圆润清透,又是“上善若水”道家哲学的体现。其六,从琴曲来看,很多琴曲本身就有道家理念的体现。《良宵引》作为古琴入门琴曲来看,虽然演奏时间短小,但是它将景物、人的心境整体“天人合一”的意境完美融合起来。欧阳书唐点评《良宵引》时说,“此曲虽短小,然起承转合,井井有条。”《网商社科》:文化与历史背景密切相关,什么样的时代流行什么样的文化,古琴也是应时代而生之器物,它作为“君子不离于身”之器,从专业的古琴师到文人生活之趣,无不体现了古琴之道,“但识琴中趣”,陶渊明的这趣味就是老庄哲学的体现,也是魏晋时期文人风骨的反应,当下,古琴在复古、美学、哲学、艺术、修养身心方面有哪些新的趋势?李双序:古人所谓丝竹八音之器是“土曰埙,匏曰笙,皮曰鼓,竹曰管,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锺,木曰柷”,这些乐器,只有宫廷才能使用,晋人嵇康谓,“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只有琴上升到琴学,从伏羲造琴之始,是为文人、士子而造,非普通人而用。音乐都有修身养性的功用,而古琴在文化层面知识更深厚。古琴曲子好、意境美,《阳关三叠》、《平沙落雁》、《潇湘水云》、《阳春》、《白雪》等都是非常高雅的曲子,一个曲子即便弹一生,可能每一遍感觉都不同。所以,抚琴的过程,就是古今穿越、与自我对话的修行,每一次,都有不同参悟,这就是古琴与生俱来的雅趣,就是在当下,古琴这种功用依然存在。古琴一般是文人学者书斋中不可或缺的器物。一般文人书斋中,左琴右书,古琴的存在可以增加书斋的气氛,同时琴也是一件非常别致的饰物,它优雅修长的形状令人悦目,古琴的颜色、光泽、纹理与书斋古朴环境交相辉映,古琴悠远的历史,昭示着古代圣贤的智慧。作为器物藏品,书斋中的古琴在美学、复古、艺术、修身养性等方面仍有价值,古今皆然。从古琴历史看,河南曾出现过三次琴学发展的历史高峰。第一阶段在晋平公时期,中州乐师,师旷博学多才,善于弹琴,师旷曾为晋平公奏琴,“清徽,一奏,有玄鹤二入,再奏,而列;三奏,延领而鸣,舒翼而舞;又奏,清角,遂有玄云从西北方起,风雨骤至”,这是古琴与物学之联系的体现。第二阶段在东汉时期,文学家蔡邕,开封陈留人,历史记载,蔡邕回乡时,当地名流设宴款待他,他前往主人院中时听到主人在抚琴,蔡邕顿觉有杀伐之音,遂回去,待宴会始,主人派人去请之。宴会上,蔡邕问自己听到古琴杀伐之音之事,主人解释道,在等待蔡邕之时刚好抚琴,恰巧看到墙上有螳螂捕蝉,当看到螳螂的速度加快,自己抚琴速度不禁加快,遂有杀伐之音。蔡琰(文姬)是蔡邕之女,精于音律,七岁能琴,也是善诗词的女琴家。这说明中州有很多古琴大家,古琴造诣很深。宋徽宗时期,张端义《贵耳集》所载李师师轶事里,有宋徽宗去李师师家听琴的故事:“师师乃起,解玄绢褐袄,衣轻绨,倦右袂,援壁间琴,隐几端坐,而鼓《平沙落雁》之曲。轻拢慢撚,流韵淡远,帝不觉为之倾耳。这说明帝王爱好古琴,无疑为北宋古琴文化的繁荣增添色彩。北宋时期,中州派古琴家在琴界影响深远。古琴在河南有丰厚的历史积淀,这为琴人挖掘古琴文化提供良机,古琴文化的繁荣需要琴人持续不断的努力,以及古琴爱好者的积极传播。2、古琴文化在商丘儒家文化在治世,比如它对教育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而道家文化更多是治身,从历史来看,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对于琴棋书画都非常重视,而且,作为艺术家,往往是精一门而旁通其他艺术形式。儒家思想注重“中和”之道、心物关系、礼乐教化等被融入古琴艺术中,而经过历史演进,琴乐修养观念逐渐沉淀下来,修身养性就成为古琴文化的一项重要功能,我们应该重视通过人与琴的关系上升到对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古琴文化的研究。商丘是儒道释家思想发源地,庄子也是道家代表人物,古琴文化与商丘会发生什么激荡?《网商社科》:《庄周梦蝶》古琴曲就是讲述庄子似梦非梦,感觉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道家琴曲给人一种在其中而又参悟不透之感。商丘具有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然有古琴文化的土壤,在古琴文化研究方面,如何与商丘本土文化密切结合?李双序:近年来,为了推广古琴,我举办了各种雅集、多种形式的专业音乐会。在与商丘本土文化融合方面,主要有下面几个想法:其一,挖掘古琴曲子、传递古琴之美。古琴是乐器,也是传统文人的生活方式,它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想学习,想欣赏,随时可以。其二,与商丘历史文化故事结合,深挖本土历史名人故事,进行古琴演绎。比如,《桃花扇》是商丘本土历史故事,主人公侯方域、李香君是才子佳人,他们的故事完全可以进行艺术创作。比如,以古琴为载体,挖掘他们的历史故事素材,进行创作,包括舞台剧、音乐剧,丰富古琴的现场故事性演绎,让大家更直观感受古琴的作品。其三,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将适合曲目融入古琴素材,与祭祀拜谒活动结合,彰显文雅,不失为一种极佳形式。其四,与时俱进,对古琴传统音乐会进行创新,给听众耳目一新之感。比如,“唯琴有象流水高山”双序琴院新春古琴音乐会在舞美、衣着化妆、曲目选择上,告别传统,新颖别致,别具一格。其五,多做雅集、音乐会、舞台剧。创作商丘本土作品,以公益的形式传递给每个人,让大家充分认识古琴,只要有兴趣、用心学习就可以在习琴过程中享受乐趣,修身养性。《网商社科》:宋人的风雅世人共知,弹琴吟诗、赏月听琴、琴与酒伴等等,文人生活总是有琴棋书画诗酒茶的陪伴。同样,宋代理学家强调与践行的修养功夫契合了古琴文化所主张的修身养性之要义,北宋时期的商丘也是繁华之地,应天书院作为四大书院之首,汇聚了文人墨客、士大夫精英,比如,范仲淹,他就非常喜欢古琴,那么,可以想象,当时商丘的古琴文化氛围应该是非常浓郁的,当下,商丘古琴文化的发展有什么样的特点?李双序:古琴作为君子四艺,是必修,就像今天,公务员考试必须考申论一样。范仲淹早期在应天书院求学,也是古琴爱好者。历史上很多文人,比如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留下了与古琴有关的诗词。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文献、古诗词推测到文人好琴,但是,文人抚琴专业程度究竟几何,我们尚无法做出精确判断。国家在大力提倡传统文化,比如,奥运会开幕式陈雷激演奏古琴,连接远古、当下与未来,这是对古琴的一次创新推广,也对全世界传递了中华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各地琴人都很努力推广古琴。所以,古琴的发展趋势良好,商丘也不例外。商丘古琴文化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商丘文化圈都知晓古琴,在文化圈子之外仍需推广。《网商社科》:在不少诗文里,琴与闲居、琴与归隐、琴与鹤、琴与酒、琴与书等内容非常常见,古琴之器实则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理念,而如今选择古琴修身养性的人越来越多,双序琴院作为商丘传播古琴文化与艺术的道场,是豫东贤达名仕雅集论道的重要场地,在传播古琴文化方面有重要价值,如何将古琴文化与当下人们的需求融合起来?李双序:我是商丘最早从事古琴的音乐人。为繁荣古琴、推广古琴文化,年成立了商丘音乐家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此后更是举办了多场古琴文化雅集,年遂成立了琴院。年,双序琴院做了五期公益班,让大家感受古琴曲,约有多人受益,“唯琴有象流水高山”双序琴院新春古琴音乐会在商丘市社科联指导下,让古琴爱好者、喜欢文化的人近距离感受古琴的美雅。琴院未来会开设更多公益讲堂,教授古琴之外,还可以进行古琴赏析,学习琴曲、文化知识、演奏技巧等。琴院作为文化场所,要充分利用好,目前双序琴院有插花、古筝、古琴、国学等课程。双序琴院以商丘为道场,以中原文化积淀为依托,是大河中州贤达名仕雅集论道的重要场地,琴院兰梅环绕,环境优雅,设有演奏厅,文化会客厅,教学区,古琴展览区,客房区,餐饮区,是修习古琴及文化养生的良好去处,也是一个文化论道之地,本着体悟儒家的温良恭俭让,释家的通灵圆融,道家的清净无为,意求成为芸芸知音的道德道场和精神家园。古琴文化要迎进来,走出去,很多外地古琴老师来商丘进行古琴交流,双序琴院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愿意为商丘古琴文化事业的传播尽绵薄之力。人物简介:李双序:商丘市古琴协会会长,商丘市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古琴学会会长、弹拨乐学会副会长。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古琴专业讲师。编著有《古琴基础教程》、著有《古琴名曲音乐分析系列》、QQ音乐收录《濯境》专辑。酷狗音乐、网易云音乐收录《围炉琴话》专辑,大河报AI·28河南人物,百度百科词条人物。统筹:胡继勇审核:赵继彬指导:商丘市委宣传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4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