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世界文学之都打造时代戏剧名片中

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宣布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文化艺术节期间,13部新编创排本地剧目登上舞台,涵盖京剧、越剧、话剧、锡剧等多个剧种,让观众在“世界文学之都”过足戏瘾,尽显南京城市文艺气质。7月27日,由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联主办的南京文化艺术节“世界文学之都与戏剧创作”高层论坛活动举行。来自文学、戏剧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南京的文学与戏剧创作,展望“世界文学之都”的未来,提出打造南京戏剧名片的构想,进一步助推南京不断推出文艺精品、培养优秀戏剧人才。●徐兴无(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在申报“世界文学之都”的工作中,一开始就作为重要的学术支撑力量介入,特别是梳理南京为什么能成为“世界文学之都”的历史遗产方面。在年申报过程中举办的“文学多样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我提出,“世界文学之都”城市应看重文学的遗产、当下的创作、当下的阅读、当下的文学产业,特别是城市文学生活和文化活力之间的关系。年11月25日,胡小石先生应中奥文化协会邀请,做了题为“南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的演讲,向西方世界阐明了南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胡小石先生在这次演讲中提出,南京有四个对中国文学的发明和创造,因此能够成为中国公认的“诗国”,凭此进入“世界文学之都”。第一个是山水诗,在历史上的南京,出身高门士族的谢灵运知道怎么用词语描摹山水,声色大开。第二个是文学教育,我们讲“世界文学之都”,当中很重要的就是一个城市里的文学教育市场,南京是较早将文学作为单科教育的都城。第三个是文学批评的独立,在历史上,南京出现了钟嵘的《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等文学批评著作。第四个是声律和宫体的创立。所以,胡小石先生提出的四点恰恰是南京能成为文学之都的四个创造,都具备自由和创新的精神。●高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在中国戏剧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元朝戏曲家白朴曾长期生活在南京,创作《墙头马上》。明朝皇室成员中,朱权的曲学巨著《太和正音谱》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曲论巨著。何良俊在南京做官多年,他的《四友斋曲说》对戏剧理论的建树具有突出价值。南京是汤显祖的第二故乡,他先后在此游学、做官长达10年,在南京担任太常寺博士期间写成了《紫钗记》。清初戏剧家李渔寓居南京,创作了《闲情偶寄》。清初著名戏剧家洪昇多次到访南京,在南京完成了《长生殿》的创作。江宁织造,即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特地为洪昇组织了《长生殿》的盛大演出。清初戏剧家孔尚任寻访南明遗迹,经过10多年的苦心经营完成传奇《桃花扇》,借离别之情写兴亡之感,展现金陵风度,歌咏秦淮风情。到了民国时期,吴梅先生最早对戏剧进行现代化研究,至今仍保留了研究的传统和教育体系。如何挖掘南京古代文学精华,注入当下的戏剧创作?我提出四个建议:一是借古喻今,挖掘改造符合当代优秀文化价值观念的传统文化;二是展示当年文化名人在南京的金陵歌咏,折射时代文化的繁盛风貌;三是可以用集体式的折子戏形式串联金陵文学中风采各异的篇章;四是挖掘南京的地域文化进行戏剧创作时,应该提高站位,呼应时代文化需求来展示精神力量。●赵天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关于南京戏剧资源的经典挖掘。首先,可以深入挖掘南京已有的戏剧经典资源。这可以提升戏剧资源的品质,进一步加深南京民众甚至是全国人民对南京戏剧的认同感。其次,创造性地挖掘南京具有戏剧潜力的历史典故资源。南京是一个有故事的城市,戏剧是一个适合讲故事的体裁,现在对于南京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9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