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桃花扇 >> 桃花扇名言 >> 黄浩难忘的年

黄浩难忘的年

难忘的年

作者

黄浩

年,注定是一个时代的年号,结束十年“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年。年,党在政治、意识形态、教育、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正本清源!这一年,先后发生了许多事情,深深烙上了的时代印记,也为此后的历史转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年,“新旧替换”,标志着一个“旧的时代”在过去,也意为着一个“新的时代”到来!我们的“七七届”,一个特殊称号,也是一个时代的记记。这一届高中生,刚好遇上恢复高考了!从年9月读小学开始,到年7月高中毕业,正值十年“文革”时期。依据“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最高指示,完成了的九年普通教育,小学读了五年,初中、高中也只读了各二年。——年7月初中毕业,经大队推荐、公社审批上了高中,从此开始了“杜泽中学”的二年高中生涯。——到了第二学年,过完寒假开学后,继续高中学业,期间隐隐约约也听到有关恢复高考的消息。——因在那个年代“招生”还有条件要求,即要有社会实践经验的“工、农、兵”大学生。所以说,没当作一回事,只是听听罢了!事后想想,若是早点准备,或许“结果”可能会好点的了!所学的《语文》《数学》《机电》《化学》《英语》和《政治》等课程,通过毕业考试合格,顺利完成学业。在不知不觉中,终于毕业了!按照“套路”,赠照片、写赠言。因那届同学,年龄相差很大,正是那些略大点的同学,特别是女生更不一般,多愁善感,有点难舍,即将分别那一刻,不舍的眼神,泪水在眼眶打转。而像我们年龄小点的,则是无所谓了!随后的一天,班主任杜一仙主持开了一个班会,向大家提点要求和希望,发个毕业证书,算是毕业典礼了!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谈感受、讲过去,展未来。“今天的离别,是为了明天更好的重逢。”有“相聚”就意为有“分离”,事实就是这样,毕业后,轻声向寒窗两年的同学们说一声再见。50多位同学“各有去向”:几位外地同学(“七七一矿”子弟)跟随父母回到了他们的家乡;那些吃“商品粮”的人毕业后,在家待业,等待分配工作;也有少数人选派到“农业学大寨”工作队。——而更多的同学回到农村种田了,我也一样,又回到了石井大队,参加了第二生产队“双抢”劳动,出工赚工分。每年七月至立秋二十天左右,就要开始“双抢”了(即收回早稻,再抢种晚稻),这也是农民最忙的时候,也是最辛苦时刻。“双抢”最先是从割稻开始的。当天天刚蒙蒙亮,人们就被“出工了”叫喊声摧醒,依据先前分工,如:挑谷的、“踏打稻机”、晒谷的等人,戴上笠帽、围上汤布,纷纷抬上打稻机、拿上镰刀、挑上畚箕,带着对丰收的期盼,笑容满面地走向田野,开始新一天的了!当年“脱粒”,已不是传统的“稻桶”了,而是用上更为先进的“打稻机”了!“轰隆隆”齿轮转动声和哗啦啦脱谷声汇聚成正午的喧嚣。等到脱到一定多数量时,派人将它挑到晒场上翻晒,一次又一次重复着。约三四小时,将脱粒后的稻草扎好,堆放在田塍上,腾空稻田,随后由专人犁田。一口割完再割第二口,一片收完再“移师”另一片,直到息工为止。翻耕后,就要进入晚稻插秧环节。这活需要集体作战,大家一字站立在水田边,按熟练程度依次排列,我每次都排在最后一位。夏日炎炎,下午时分,整个田畈如同蒸笼一般闷热,插秧的人们已经个个汗流浃背。将手里秧苗分成一小撮一小撮,用力快速地按泥巴里去,弯腰有序地往后退着,插下一棵棵秧苗,也慢慢地将田野装扮的郁郁葱葱了!——刚开始因没有很好掌握要领,不时会有秧苗浮上水面,后经老农的指点,很快掌握了方法。当年插秧特别强调“密植”,两株秧苗的间隔不能太大,为公社还专门选派一名干部到田头巡查,有时自己跳田里做示范,不行还得返工。随着“双抢”完成,种下的晚稻又返青了!田畈绿成一片,随后的日子,生产队开始新一轮田间管理,又要安排社员耘田除草了,预示着晚稻又是一个丰收年。自从毕业后,对“恢复高考”一事始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