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座开售两千字长文加推现象级昆剧1

浮生如梦、情如流水,爱似桃花。

濯濯桃花十里,一朵居于心上。

年弹指一挥间

年前,明末清初,孔子六十四代孙,历史十五春秋,三易其稿,年,孔尚任于五十七岁时方成《桃花扇》,在中国文学史上蜚声文坛、享誉数百年的名著,谓为中国古典戏剧的巅峰之作。

年后年《桃花扇》登上北京保利剧院成为继白先勇版《牡丹亭》后,又一现象级昆曲力作,震动中国昆曲舞台。

昆曲大戏《·桃花扇》自搬演上舞台之后,以美轮美奂,典雅雍容享誉海内外,每演必满场,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及观众认可度,不仅成为江苏昆曲的文化名片更是南昆代表性剧目之一。

那一年,施夏明20岁,单雯16岁。

十六年后,年,凭机缘,《桃花扇》重现上海东艺......前缘再续。

《桃花扇》深圳场排练花絮

南昆传统艺术特色细腻委婉,典雅大方。昆剧表演艺术家张继青任昆剧艺术顾问,导演田沁鑫,著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先生担任本剧文学顾问,韩日世界杯开幕式总导演孙桭策担任戏剧顾问,舞美/灯光设计萧丽河等艺术家也加盟本剧创作。主创人员不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深谙东方艺术与审美,同时拥有不同国别、不同风格的丰厚艺术实践经验,将东西方共通的艺术观念与风格融入对中国“百戏之祖”的传统复古和现代创新中,深入而充分地展现各种文化的互相吸纳以及东西方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能够重现明朝留都南京繁华奢靡的时代背景,《·桃花扇》将素有“明代清明上河图”之称的国宝级画卷《南都繁会图》以舞美二次设计的方式,再度投射于舞台之上。2个多小时的演出常常令观众兴奋不已,掌声持续、演员谢幕十多次已成常态。

《桃花扇》深圳场剧照

《桃花扇》搬上舞台以来,广受好评,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及观众认可度,演出足迹遍布港澳台及瑞士、新加坡等地,并受到中央及地方媒体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