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学史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摆脱语言文字、社会环境、观念思想等多重隔阂,保持对古代文学经典的阅读热情,从而学会思考、增长智慧,这对我们古代文学的教学来说充满挑战。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我们虽已结合互联网技术,尝试了微课、翻转课堂、慕课、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但微课和翻转课堂主要活跃在公开课中,日常教学中应用较少[1];慕课仅依靠学习者个人的主动性,学习效果很难维持;混合式教学在教学支持上有效,但在线上线下的教学互动和衔接方面仍需一体化设计。
我们并不缺少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但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仍然被忽略,如何促进学生的情感与行为投入是教学革新的目标。
我的教学对象主要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初中起点的免费师范生,和其他网络新生代一样,她们浸润在新媒体的文化语境中,对图像化、视听化、游戏化的世界相当熟悉,对网络语言驾轻就熟。
由于已然习惯于网络碎片化阅读,很容易失去阅读大部头文学作品的兴趣,也相对欠缺专注与沉思的能力,那些传统的、没有充分视听化的内容常常会使他们兴趣索然[2]。
同时,作为定向培养的免费师范生,她们毕业后要成为乡村教育的骨干教师,教育情怀的培养非常重要;初中起点的她们灵动活泼,由于较少升学的压力,天性更加舒展,兴趣比较广泛,但学习基础不强,对古典文学的学习兴趣有待激发。如果我们仍然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只会使学生昏昏欲睡,对古代文学敬而远之。
如何利用善用线上教学技术,结合当代文化语境去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呢?
以下为本人在《中国古代文学(四)》教学期间进行阅读教学、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初探。由于实施环境全在线上,故名为“云上”教学;又因致力于探求沟通古今,以轻松愉悦的方式研读古典文本的策略,美其名曰为“悦读”实践。
学校校园
一、“云上”悦读实践的过程我主要选择了超星泛雅平台进行线上的教学和互动,主要是考虑到:
一是超星泛雅平添在教和学的过程管理方面很精细,可以控制学生在线阅读每一页数的时间和观看视频的细节;二是其集成式功能强大,具备了平时教学需要用到的几乎所有的功能和技术;三是操作方式简单,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进入超星平台的方式,还是学生利用超星进行知识积累和分享的方式都非常便捷。
在甄选好平台的基础上,我们的云上“悦读”教学分为以下板块:
1系统思维下的阅读分组针对学生在大学阶段之前古代作品阅读量少的实际,我通过分组阅读——在线抽查——课外考查的方式,以期加大学生文学文本阅读的数量。
在系统考虑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首先对本学期所涉经典作品进行精选,为学生提供阅读书目的范围。再由每班学生通过投票的方式,自主选择阅读目标。以下为学生选定的明清文学阅读书目:
上海古籍出版社版《剪灯新话》
“剪灯三话”
《三国志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词话》
“临川四梦”(《牡丹亭》)
《陶庵梦忆》
三言
二拍
《闲情偶寄》
《四声猿》
纳兰性德词集
《长生殿》
《桃花扇》
《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
《红楼梦》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之后,结合学生兴趣分成阅读小组,每组选出小组长。在第一周完成分组后,由教师指导学生选择相应的版本,或提供经典的电子版;接下来,便可由小组长督促各组成员进行日常阅读和讨论。分组阅读能将个性化的阅读习惯与团队合作探研结合,以分享思维实现互相激发和交流。
分组阅读时,各位同学的阅读笔记需要有阅读时间和阅读的节奏留痕,能体现读书的连贯性和目的性;重实效,轻装饰,笔记的版面合理美观;纲举目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摘引、有感悟,能多角度地解读作品。各阅读小组按照教学进度和周次为其他组的同学提供阅读分享和讨论目标。在期末时,将在线进行小组悦读的成果汇报,展示形式留待学生发挥和设计。
阅读分组设计以系统思维和分享理念促进学生深度参与,实现阅读与学习过程的动态效果,注重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将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四大名著
2自主分享视听资源在正式开始相关作品的专题教学之前,教师通过对应的阅读小组的组长了解各组搜集到的信息,提前进行指点和解答。在修正并解答了对应阅读小组的问题后,再由各组组长分享相关视听资源与讨论话题。学生阅读作品后提出的各种问题反馈,能让老师明了教学效果,通过及时辅导挠到痒处。
在涉及的时空背景与作家作品信息除了学术资源外,还会涉及到一些非学术的内容,比较符合年轻人的视角和心理,比老师推荐的学术资源轻松活泼。
例如:在介绍明代皇权政治与明代文学的关系时,有同学便分享了“胥渡吧”的原创配音“明朝皇室帝王对话”,该视听材料串烧了影视剧中出现的太祖、建文、永乐、宣宗、英宗、世宗等多位明代皇室帝王形象,由太祖组织皇子皇孙们建群为“我家代代是奇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