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几句西影老演员郑大年(—,天津人)。他17岁从艺,从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学生到西北人民话剧团演员,再到年西影厂元老级演员,是舞台和银屏上既能演又能导的老将,曾获年全国话剧汇演演员二等奖,导演的电视剧《独脚冠军》曾获大众电视“金鹰奖”。30多年的银幕生涯中,塑造过以领导干部角色为主的10来个角色,多部影片中与王丹凤、冯喆、秦怡、于洋、张平等大明星搭档、演过对手戏。比较遗憾的是,即使《延安游击队》《火红的年代》等按角色职务排名在前的片子,也是戏份不多的配角,这可能是他没红火的一个原因吧。
我的记忆中,郑大年的银幕形象从来没有年轻过,清一色中老年角色,或《李清照》中搭救被陷囹圄的李清照,劝写为皇帝赋新词、以作悔过不成,反被质问、羞愧自刎,老态龙钟的文化提举官,或《丁龙镇》中与政委“张平”搭档,神态明显偏老的我军司令员,看片中发现的客串角色,如《烈火中永生》人称老大哥的狱友,《都市里村庄》几个镜头的报社老记者、《鬼妹》扎发髻,穿蓝色道袍,拄着拐棍拾级而上的老道也都中老年形象。
郑大年演的干部,个人感觉,动作不紧不慢,气质稳重,虽激情稍显不足,但形象和蔼可亲,大部分是那些说教味较重的政工类角色,不是书记就是政委,哈。如《延安游击队》讲解分析政治、战争形势,鼓舞游击队员士气的县委书记;《火红的年代》站在吉普车上,朗诵毛主席“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诗词,热情鼓励职工技术革新、带有话剧味的炼钢厂党委书记;《九龙滩》分析治滩过程,顶逆流、破恶浪、除暗礁,透过纷纭复杂的表面现象,与借助江里的明滩暗礁,在岸上兴风作浪,阴一阵阳一阵,暗藏的反革命分子、航管站站长针锋相对,老红军出身,继续革命不迷航的交通局党委书记;《开山的人》中的工程队政委、《碧空银花》中的航空俱乐部主任、《决战之后》管教所长等坚持原则、宣传政策之类角色,以及《生活的颤音》中鲁迅般模样、“冷眉”那个叮嘱年轻人要善于斗争的舅舅也大体如此。
郑大年的干部角色,除了《浪涛滚滚》中既有很强的事业进取心,又伴有强烈的个人欲望,既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作出过重大贡献,又思想保守、故步自封,只能正确,不能错误,方案不容他人修正,自负情绪满满,本质上虽不坏,但思想上经验主义、打压下属“秦怡”的省水利局局长这个性格带有双面性、有一定阴暗面人物外,基本上是正面形象。个人比较喜欢《山道弯弯》中那个神情忧虑,低头吸烟,欲言又止,有口难开告知“王雁”其夫遇难噩耗,既安抚照顾她的工作,又尊重她的人事选择,内心起波澜,有人情味,分寸到位的矿长形象。
印象最深的是《桃花扇》中扮演的杨龙友,一副才子模样,性格矛盾复杂,圆滑世故。他能诗善画,谈笑风生,或出口赋诗赞美侯朝宗,或嬉笑介绍风尘名妓,或扇上点血画成桃花,言谈举止洒脱,儒雅中透着风流;他既心怀善意,从中斡旋,牵线搭桥,成人之美,又惧于权贵,趋炎附势,资送妆衣,拉拢侯朝宗;阮大铖陷害之时,却又通风报信,爪牙马士英面前,曲尽口角,李香君以死相拒,又关怀弱势,施以李代桃僵之策,把那个八面玲珑、明哲保身,心地善良但行为忽阴忽阳,忽正忽反的懦弱文人才子形象塑造得活龙活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