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夜空中,星星点点,如同宝石般璀璨夺目。这个宁静的夜晚,我带你来到《红楼梦》的故事中,细说那些琐碎而又重要的细节。
孔梅溪与风月宝鉴故事从空空道人传抄了《石头记》后开始,他心中“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于是他将小说改名为《情僧录》。《情僧录》成为了小说的初名,也是故事中最后出家的贾宝玉的代名词。
但是,孔梅溪并非是个虚构的人物,他是《红楼梦》故事中的一个关键角色。孔梅溪是曹雪芹的弟弟棠村为《风月宝鉴》作序时,为了怀念已故的曹雪芹,将《红楼梦》改名为了《风月宝鉴》。这个名字与之前的《情僧录》完全不同,但却有着深意。《风月宝鉴》并非与之前的小说一脉相承,而是为了纪念曹雪芹而沿用了这个名字。
孔梅溪作为题名者,不仅是曹雪芹的亲弟弟,更是熟悉曹雪芹的人。有人认为孔梅溪是《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但这个观点的相关线索并不明显,只能看作是个人的看法。而我个人认为,孔梅溪其实是一个不存在的人物,只是作者的虚构。作为读者,我们要小心不被作者的小说家言所“骗”。
孔梅溪这个人物并无考证之处,不过,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待他。在故事中,石头将空空道人和僧道的经历刻在自身,由空空道人将其抄录传世,所以石头即是贾宝玉,他历经劫难后出家为僧,成为情僧代表佛家思想,《石头记》便是以佛家视角所写。而空空道人作为传抄者,代表道家的观点,《情僧录》则是从道家的角度来看待故事。而孔梅溪又以儒家的眼光给《红楼梦》命名,《风月宝鉴》更符合儒家的观点。
儒释道三家人的背书《红楼梦》不仅内核涵盖儒释道三家的思想,而且各有独特之处,三者无法独立表述。所以,在儒释道三家的代表人物给《红楼梦》题名时,我们能够看到充分的背书。情僧代表佛家,《情僧录》是佛家的视角;空空道人代表道家,《情僧录》是道家的认识;而孔梅溪则代表儒家,《风月宝鉴》是儒家对《红楼梦》的看法。
儒家十分重视人伦和家族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