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最后的才女,真正的大家闺秀,35岁才

郑华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1/yuyue/

米粒妈

米粒妈又来了,又来给我那本《民国女扛把子史》增加新的人物了。

每一个推荐过的人物,米粒妈都很喜欢,她们身上的魅力,就连时光也无法抹去,直至今日,她们的故事,仍然让人回味无穷。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女神,是民国大名鼎鼎的张氏四姊妹中的老幺——张充和。

她长得很美,是典型的江南美人,常年登台演出的她身材窈窕,气质温柔又妩媚。

她亦是才女,无论字、画、诗、或是昆曲,皆是上乘,被誉为“当代小楷第一人”,

她一生都在追随自己的热爱,清醒而独立。

年5月17日,张充和出生在上海,祖籍为安徽合肥。

张充和的父亲是苏州教育家张冀牖,家里四个女儿,张充和是老幺,在她上面,还有三个姐姐,分别是大姐张元和,二姐张允和,三姐张兆和。

▲张氏四姊妹

那是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因为前面已经有三个女儿了,所以在张充和出生前,父母亲都很希望这一胎是个男孩。

于是她一出生,就让所有“盼男”的家人大失所望,在一片唉声叹气中,张充和的到来,似乎有点多余。

出生仅八个月,张充和就被过继给了独身一人、膝下无子的叔祖母,从苏州到合肥老家生活。

因为是女孩,所以显得多余又碍眼,这是那个时代所有女孩的悲,米粒妈既痛心又深感无奈。

好在祖母个性温和,大方善良,又很有见识,能给予张充和很好的爱与栽培。

▲幼时的张充和

在张充和很小的时候,祖母亲自教她读书启蒙,等到张充和大些时,便为她物色老师,只要能请到名师来教,就是花大价钱祖母也肯。

那时候,张充和派头十足,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老师来教,六安的才子、举人左履宽,负责教她古文、诗词,考古专家朱谟钦负责教张充和书法。

这师资团队,放到现代,也是顶配了吧?

有名师教授,再加上天资聪慧,张充和四岁能背诗,六岁能识字,在国学的路上不断探索。

十年间,张充和在学习中打开了一片新的世界,她学历史读《史记》、读《汉书》,学诗词读《诗经》,看戏曲画本《桃花扇》、《牡丹亭》,童年时,她最爱的事就是跑到书房楼上的藏书阁,穿梭在书的世界里,看个过瘾。

但没有父母陪伴的童年,终究还是变了些味道。

小时候时,总有客人问张充和:“你是谁生的?”

那时候她总是大声回答:“我是祖母生的!”

引得众人哈哈大笑,却唯有张充和一人疑惑不解,她不明白这样的回答有什么不对,因为于她而言,祖母就是自己最亲的人。

回忆起童年,张充和曾说:“我比一切孩子都寂寞。”

米粒妈认为,在孩子的童年时期,父母的陪伴实在太重要了,所有的孩子都渴望拥有父母的陪伴,父母的爱很难被真正替代。

张充和在祖母家住了16年,直至年祖母去世,她才被接回苏州,在父亲创办的乐益女校上学。

可当回到自己真正的家时,张充和却觉得十分不适应,家里兄弟姐妹都讲得时苏州国语,唯有她讲的是合肥国语。

姐姐们从小在城市长大,会英语、会打扮,第一次接触这些东西的张充和实在很难融入,与她们就像两个世界的人。

▲张充和与大姐

在新的家,她过得孤独又迷茫,生活了很久才逐渐适应。

年,三姐张兆和与沈从文结婚,张充和去参加婚礼后,留在了北京,准备考学。

▲沈从文与张兆和

在家人的建议下,张充和准备考取北京大学,当时北大的入学考试要考国文、史地、数学和英文。

于是,张充和到北大旁听学习,但她压根不了解几何代数,怎么也学不明白。

挣扎了一阵之后,张充和干脆放弃数学,专注其他几科的复习。

因为不会数学,怕成绩不好太丢脸,于是张充和在考试时,没有用自己的名字,而是化名“张璇”考完了全程。

这个想法也很神奇了!

▲少女时期搞怪地张充和

成绩出来后,数学果然很糟糕,考了零分,但国文这一科确是满分,尤其作文写得最好,动人又传神,阅卷老师连连称赞。

当年录取规则明文规定,凡有一科不及格不予录取,按理说,北大的校门“张璇”是跨不过去的,但她除了数学,其他都答得出色,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爱才心切,力排众议录取了张旋。

米粒妈想,这就是最早的“特长生”了吧,张充和在国文方面的才华溢出来了,刚刚好补了数学的短板。

当年的北大国文系只录取了两位女学生,张充和就是其中之一,还被报纸称为“北大新生中的女杰”。

在北大学了三年之后,张充和因为患了肺结核,身体抱恙,只得先休学回老家养病。

病好之后,张充和受邀到《中央日报》的副刊《贡献》当编辑,写散文、诗词和小品,随后因战争爆发,辗转到了西南,在昆明城一个叫北门街的地方安家。

但即便在混乱之中,张充和也没有停止学习,没有停止优雅。

张冀牖是个戏迷,在父亲的影响下,四姐妹自幼学习昆曲,还成立了幔亭曲社。

在苏州时,张充和常常晚上自己一个人在兰舟上唱昆曲,见她有兴趣,父亲便为张充和请来老师。

她拜了无数名师,昆曲大家沈传芷、张传芳、赵阿四、李荣生都曾教过她。

又是顶配师资!!!

张充和天资过人,又肯下苦功夫,登台演出,粉丝无数。

她的《游园惊梦》也曾惊艳过时代,教育家章士钊和书法家沈尹默都曾赠诗予张充和,戏剧家焦菊隐称她为“当代李清照”。

年,张充和与舞蹈家戴爱莲到成都拜访著名画家张大千,一时兴起,戴爱莲跳了一段舞蹈,张充和唱昆曲伴奏,张大千铺上画纸,挥笔画了张充和唱昆曲的身段。

张大千画笔下的张充和身材窈窕,身姿曼妙,美的不可方物。

除去昆曲,张充和还有一手为人称道的好字。

在重庆工作时,张充和拜师沈尹默学习书法,至此,书法成了她的挚爱。

抗战期间,有时空袭警报已经拉响,张充和还在练字,为了能多练一会,她总是等到最后一刻、敌人即将靠近的时候才躲到防空洞去。

在繁忙的琐事之中,她只能像挤海绵里的水一样,利用空隙的时间练字,对她而言,练字从不是消遣,张充和对待练字的态度与唱曲一样,是用全力的。

她的小楷写得最好,娟秀端凝,笔酣墨饱,受到诸多大家的赞赏,被誉为“当代小楷第一人”。

人美字更美,米粒妈哭了,这是什么绝世才女!

艺术史家白谦慎曾评价张充和的书法:

“一如其为人与修养,清淡之中,还有一种高雅的气质。”

张充和是姊妹四人最晚结婚的,到了35岁时,才遇到了自己的良人。

她生得美,又才华横溢,少女时期就有很多人追求,在北大时,卞之琳就一直苦恋张充和,遇见张充和后,从不写情诗的他也开始转变。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爱情的力量?!

▲卞之琳

据说,卞之琳那首最著名的《断章》便是写给张充和的。

为了能俘获女神芳心,卞之琳给张充和写了几百封信,在张充和因病休学后,还专程跑到张家探望,甚至将自己的诗集手抄一册,赠予张充和。

米粒妈觉得俩姐妹的经历还真是相似,当年沈从文为了追求张充和的二姐张兆和也是千方百计、十分高调,写了无数情书,甚至请来胡适做媒。

大动干戈的追求,张兆和最终从了,张充和却没从。

她一直保持头脑清醒,感动终究也没能打破理智,最终,张充和与卞之琳成为了朋友,但没能成为恋人。

宁愿一个人孤独也不愿两个人将就,在那个保守的年代,张充和仍然坚定地听从自己的内心,到了三十多岁仍未嫁人,把自己熬成了“大龄剩女”。

这样的清醒和理智,真的很难得!

老天总是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在张充和35岁这一年,她终于遇见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傅汉斯。

傅汉斯是德裔美国籍的犹太人,也是一名汉学家,博士毕业后,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罗曼史文学副教授。

傅汉斯与北大很多教授都有交往,与张充和姐夫沈从文也是好友。

傅汉斯与张充和认识之后,发现二人竟出奇投缘,不到一年,二人就认准了彼此,决定结婚。

年,张充和与傅汉斯在北平举行婚礼,过了不久,张充和与傅汉斯到美国生活。

夫妻俩皆在加州州立大学工作,傅汉斯从事中国史文化研究,张充和在图书馆负责中文图书编目。

在张充和43岁这一年,他们决定收养一个男孩,夫妻俩为孩子取名傅以元,四年之后,他们又收养了一个女孩,取名傅以谟。

在美国生活时,张充和仍然保持着练习书法和昆曲的习惯,早年间经济拮据,她便在信纸、白报纸上写。

家事繁忙,挤不出时间,张充和就自立规矩,工作时英文也用毛笔写,既过了瘾,又不怕会忘了如何提笔。

在家里,张充和常常一边吊嗓子一边做家事,只为不丢下基本功,一有闲暇,便亲手自制昆曲的衣服和道具。

对此,她曾说:“惟忙者能乐此,不忙者惟有此不乐也。”

兴趣能为枯燥无趣的生活带来阳光,米粒妈总是觉得,生活不应该只被琐碎的日常占满,还要有一点小欢喜,才能过得更加幸福。

丈夫傅汉斯也十分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夫妻时常一起讨论研究,二人合力完成了《书谱》、《续书谱》的工作。

晚年,张充和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昆曲和书法的推崇上,她与家人走了数个国家,到世界23个大学演讲,她唱昆曲,女儿配戏,丈夫充当翻译,一家人齐心协力将昆曲推向世界。

▲晚年张充和

年6月18日,张充和在睡梦与世长辞,享年岁,至此,民国最后的才女也走了。

张充和优雅了一辈子,也美了一辈子。

她生前,无论是为人处世的修养,亦或是在昆曲和书法上的造诣,都是极高的。

在面对自己最爱的书法和戏曲时,张充和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和坚持,事事都尽全力做到最好,可在面对爱情和婚姻时,她却又十分洒脱,坚持“随缘”,不理俗事,活得很“仙”。

她一生都在追随自己的热爱,活得随性洒脱,自由自在,应该,没有遗憾了吧。

作者简介:

米粒妈爱分享(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