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我们去了趟南京,那一路的风景,隐约的古城墙和林立着新南京的宣传画,那古旧的感觉却更甚。来之前,同学曾笑称:南京的著名景点都是墓地。想想也对,明孝陵、中山陵,还有那提起就隐隐痛,久久难以释怀的南京遇难同胞纪念馆。
起先,我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建立这个纪念馆?她建立在这里,不是向世人昭告这里死了30万人,纪念碑成了他人的丰碑。去的那天,人很多,我们是排了很久的队才进馆的,整个队伍一直很乱,全国各地的旅游团都有,那些小孩有叫有闹,当真像是来景点参观的。
进了馆,我发觉周围竟有点热闹。我不知道是不是该感到悲哀的,只是默默地上了柱香,转身,离去了……后来,我看到一句话: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我懂了,像是恍然大悟,原来纪念馆矗立在那里,直面淋漓的鲜血与惨淡的人生,这本来,就是一种成功。她在警醒世人,却非是记住或忘却仇恨,而是在表示,一种决心,一种不让悲剧重演的巨大而坚定的决心。
与墓地的庄严与死寂不同,南京,还有一个轻松的所在。“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今酒家”,秦淮的夜景真的很美,那盛名中的秦淮八艳,早已成了一把黄土,只有那仿古的晚晴阁、媚香楼灯火依旧,静静的在河的两岸……游人的喧嚣,仿佛与她们无关……
玉树歌残,秦淮水咽,龙盘虎踞草草。留都朝野世、看清浊、衣冠纷扰。章台奇操,几碧血凝哀,桃花添巧。东塘稿,激扬若列,岂金虚渺。俊少,犹说才情,奈副名提榜,为何深恼。一时佳丽数,比花伶,河东同凋。恩仇何了,第月思举分中闹,光耀新营好。媚香楼后,替供倾倒。
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故事已孔尚认的《桃花扇》流芳千古。这是怎样的一位奇女子。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现白头”西霞山,与枫叶为伴,风中仿佛有淡淡花香,兴许,并非天妒,亦非命薄,只是上苍见她活得太苦,我见由怜。
早早让她羽化仙去,去了西天极乐。有些苦,本不该是她们这些女孩子所应该承受的。
南京之行,本来挺满意的,不想,在回来的飞机上却生出了点点遗憾。在那本飞行杂志上介绍的“六朝盛景”清凉山,就在我所住的旅店百步之遥。也许是“近处无风景”的影响吧,在回来的前一天,我宁愿在旅店睡觉也没去浏览这“盛景”。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拥有的,都是理所应该的,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往往放弃了眼前轻易得到的人或事,去追求那虚无缥缈的“最好”。谁都知道没有后悔药,但在没有吃痛前谁也不愿意回头。许多事,却是相对的,可负面情绪却要比正面的多得多,象中山陵,相对其他景点却是要安静得多,同学笑赞设计师的高明:楼梯那么高,爬上来,谁有力气说话。有些事,本可以避免,有些悲剧本不会发生,但历史上却是没有如果的。
望着天际间悠悠的白云,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过好每一天,开开心心的,太阳每天都会升起,却不是人人都看得到,那闪耀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