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君说
李香君,秦淮八艳之一。
她没有陈圆圆、柳如是等人的样貌与名气。
但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却是秦淮八艳中难得的一位。
她对侯方域始于心动,但她却用了半生来等待这份心动的爱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李香君的故事。
历十五载,三易其稿,孔尚任在他52岁那年,终于创作完成了传奇剧本《桃花扇》。
梁启超曾赞《桃花扇》说:
“结构之精严,文藻之壮丽,寄托之遥深,真可谓冠绝千古。”
世人不仅为孔尚任卓绝的文笔所折服,亦为剧中女子李香君的气节所倾倒。
李香君为“秦淮八艳”之一,她用尽一生追求真爱。
虽为青楼女子,但她“点点碧血洒白扇”的忠贞,却已为后世传唱余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公元年,从苏州阊门枫桥吴宅传出阵阵婴啼。
这啼哭的小婴儿便是后来名闻天下的李香君。
香君生于官宦之家,本可以无忧无虑地做她的官家大小姐。
然而,残酷的党争却打破了她宁静的生活。
当时,明朝内部党派林立,斗争激烈,其中以魏忠贤为代表的阉党势力最为强大。
香君在朝为官的父亲,出身于与阉党为敌的东林党,因此多次被阉党打压弹劾,致使家道败落,年仅8岁的香君不得不为讨生活而漂泊异乡。
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媚香楼中一位好心的女子李贞丽。
李贞丽见香君聪明伶俐,聪慧之中,隐隐透出一股侠气,于是十分喜爱,便收其做了养女。
自此,香君便委身媚香楼,随养母李贞丽改吴姓为李姓。
由于早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李香君年纪轻轻便已精通诗词音律,在李贞丽的悉心教导下,李香君更是丝竹琵琶无所不通。
而且李香君“身躯短小,肤理玉色,慧俊婉转,调笑无双”,不仅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还尤其擅长烟雨江南的绵绵之音。
因此,多才多艺的李香君一时间成为了许多文人雅士喜爱和热捧的对象,被世人称为“香扇坠”。
甚至有人为博她一笑,愿付出千金。
但尽管如此,李香君却从不轻易为人表演,即使偶尔演奏,也只是弹奏一曲琵琶。
弹完之后,便安静坐在那里,不苟言笑,她也因此被许多人称为“冷美人”。
直到有一天,一位男子的出现,使得这位孤傲的冷美人从此化成了一汪清水。
这位男子便是“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
侯方域来南京参加科举考试,寓居荧愁湖畔,因慕李香君之名来到媚香楼。
他初以为李香君不过一介青楼女子,定是风尘模样。
不曾想,侯方域被李香君居室内的一幅“寒江晓泛图”所吸引:
寒雪弥漫的清江之上,一叶孤舟荡于江心。
天苍苍,水茫茫,人寥寥,好一个悠远淡泊的意境。
在得知此画为李香君亲笔所作时,侯方域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敬佩之情。
与此同时,年方十六的李香君也深深为侯方域的才子风流所吸引。
二人一见倾心、郎情妾意,双双坠入情网,一时之间,难舍难分。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侯方域与李香君二人你侬我侬,甚至还将家传宝扇作为定情信物赠予李香君。
情到深处,二人便约定了终身。
当时,阉党中有一人叫阮大铖,他进入官场后,先依附东林党,后转投魏忠贤。
其人擅长剧作,虽颇有文采,但却是个实打实的小人。
后来,阉党被皇帝铲除,阮大铖作为阉党余孽,备受冷眼。
阮大铖想要巴结在清流中颇有名望的侯方域,于是便托侯方域的好友在侯方域和李香君新婚之际,送来妆奁和贺礼。
侯方域面对阮大铖的献媚,一时间犹豫不定,不知该不该接受,但李香君却十分坚定地拒绝了对方。
她至今还记得,自己家人被阉党所害时的情景,自己又怎能接受仇人的贺礼呢?
李香君对侯方域说道:
“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费公,哪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
妆奁虽被悉数退回到了阮大铖面前,但李香君夫妇却因此得罪了阮大铖。
李香君与侯方域幸福的婚后生活还没过几天,时局就又发生了巨变。
公元年,李自成入京,紧接着清军入关,大明王朝已不复存在。
福王世子朱由崧在南京称帝,企图光复大明,而阮大铖凭借溜须拍马,得到了朱由崧的重用。
这对于李香君夫妇无异于晴天霹雳,果不其然,阮大铖很快就对李香君夫妇展开报复。
他陷害侯方域,迫使侯方域离开了李香君,而李香君则独居不出,一心一意地等着侯方域归来。
然而,阮大铖的报复还没完。
他为了巴结朝中红人田仰,便怂恿田仰收李香君做妾。
这天,田仰带着人吹吹打打地前来迎娶李香君。
周围人大多劝她忘了那个生死未卜的侯方域,转而嫁给田仰,以后就可以锦衣玉食了。
对于他人的劝说,倔强的李香君自然不肯从命。
田仰还要坚持迎娶,李香君便干脆一头撞在栏杆上,鲜血溅在侯方域送她的扇子上。
田仰见状,只得无奈离去。
事后,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则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这便是《桃花扇》之名的由来。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所幸,李香君没有丧命。
不过,她的不幸却没有就此结束。
等李香君伤愈后,阮大铖立即打着为南明皇朝弘光皇帝亲自执笔撰写歌词剧本的幌子,将李香君征入宫中充当歌姬。
对于这一招,李香君着实无法抵挡,她一介青楼女子,哪敢违抗圣上呢!
一入宫门深似海,何时才能再见日夜思念的侯郎呢?
她好想托鱼雁捎封信给远方的情郎,让他回来见上自己一面。
李香君深知自己此次入宫恐怕再难以抽身,便在入宫之前托人将桃花扇带给侯方域。
然后带着无限的眷念和遗憾,走进了冰冷又陌生的皇宫里。
当侯方域收到用自己爱人鲜血描画的桃花扇后,连夜赶回南京,结果刚到南京便被阮大铖逮捕入狱。
不久之后,南明小朝廷被清军所灭,但李香君夫妇却于战乱中“人间蒸发”了。
至于二人结局如何,后世流传着三种说法。
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写的是,李香君夫妇后来避难逃到了栖霞山葆真庵,久别重逢,喜极而泣,最终在一道士的感化下,双双出家。
还有人说,侯方域找到李香君后,将她带回了商丘老家,给李香君改了名字,并对家人隐瞒了她的真实身份。
侯家父母十分喜欢香君,一家人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只是李香君的妓女身份终究暴露,侯家父母碍于名声,不得已把她赶出了侯家。
虽有侯方域好说歹说,但侯父只同意李香君住在乡下的庄园里,即使后来李香君生下一个儿子,侯父也不同意这孩子姓侯。
刚烈如李香君者,又怎能忍受世人的白眼,再加上侯方域变节,竟主动参加清朝科举,这使她更加失望,两年后便郁郁而终了。
但还有一种说法,最为凄惨,说两人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着,李香君就恹恹地死去。
临去之前她给侯方域留下一句话:
“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
只可惜,她的侯公子连玩世的犬儒主义者都没有做成,不久之后就投靠清廷,白白污了李香君的名声。
李香君去世之时,正值而立之年。她虽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绝美的传说。
▽
世人常说,戏子无情。
可戏子一旦缘定倾心,那便是一生一世。
台上是戏子,千娇百媚惹人怜,台下是女子,亦柔亦刚后世夸。
林语堂就十分佩服李香君的人品与才情,曾为其题诗:
“香君一个娘子,血染桃花扇子,气义照耀千古,羞杀须眉汉子。”
李香君为了爱情与名节,耗尽了自己的一生力气,虽无济于事,仍光耀千古。
参考内容:
1.《南都寄侯公子书》
2.《侯朝宗公子传》
3.《板桥杂记》
4.《桃花扇》
5.《李姬传》
6.《妇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