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九九年。侯方域和李香君相逢于纸上。一个叫孔尚任的人感于兴亡,博采遗闻,撰了一出戏。南明凋零的桃花,盛开在清时素白的扇面。明明是前朝的风景,却那样引人驻足。对于前生人们总是充满好奇,难以忘怀。一世人悲欢离合。一双人生离死别。一个朝代如梦方终。废墟上,一个朝代如梦初醒。斜阳流水悠悠,顷刻兴亡过手。——题记
甲申五月,南明建立。
福王继位以后称弘光皇帝,他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不遗余力地伤害这个新生的政权上,直到这个小朝廷彻底完蛋。
这帮混蛋完全不了解自己的侥幸,不晓得谨言慎行,反而煌煌然开朝组阁,皇帝忙着分封亲信,巩固权力,亲信瓜分权力,打击异己。弘光还一副中兴之主的鸟样,让我今日在书写这段历史时依然深深为他的狂妄愚蠢自大羞耻,哭笑不得!
李香君的生活并未因南明的建立而好转,反而坏了。自从侯方域走后她一直谨言慎行,闭门不出。这也没有帮她避过一些人的算计。当局势稍稍安定一点,已经东山再起的阮大铖,重拾起声色犬马的老勾当,他意欲讨好马士英,将李香君买来送给马士英的亲戚田仰做妾。
李香君生命中最激烈的一幕发生了。当说客来说亲,她痛骂逐走了说客。当田仰的花轿来到楼下,她一头碰得鲜血四溅,昏死在地。眼看出了人命,花轿也上不得了。田仰那边还不能得罪,李贞丽只好以身相替,冒名出嫁。
明陈洪绶绘竹梅图乾隆帝书诗折扇
甲申十一月,李贞丽从良一个月,李香君卧病守楼。一个欢场女子将日子过得和徽南的节妇一般了,在同行眼中她:「似一只雁失群,单宿水,独叫云,每夜里月明楼上度黄昏。洗粉黛,抛扇裙,罢笛管,歇喉唇,竟是长斋绣佛女尼身,怕落了风尘。」
明陈洪绶绘竹梅图乾隆帝书诗折扇
她为此甘之如饴。这姿态足够美好,足以满足她精神上的洁癖,以供她日后回想群起来不自愧。她习惯给予自己的心理暗示是,我是一个妓女,为了救赎我自己,我要比一般的女人有更高的道德操守。因此她循规蹈矩,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明文徵明绘山水图永琰书《安澜园十咏》折扇
但她自是风尘中人,想拔脚而出,撇得干干净净,哪那么简单!李香君自己想必也是清楚的,因为不易,她道义上的坚持才显得可贵而有意义。
明文徵明绘山水图永琰书《安澜园十咏》折扇
不管效果如何,结果如何。她对自己有了交代。
她捧诗扇在手,见上面血迹殷殷。那一天的激烈又再现眼前,想起来都心有余悸。思前想后,她心酸难耐:「欺负俺贱烟花薄命飘飖,倚着那丞相府忒骄傲。得保住这无瑕白玉身,免不得揉碎如花貌。」「最可怜妈妈替奴挡灾,飘然竟去。看床榻依然,未知归来何日。」
她一念至此,不觉潸然泪下。如果不是她够果断,怎么能侥幸逃过一劫呢?
她揽镜自照,血痕一缕在眉梢。凭栏眺望又见院落空空,风吹帘栊自敲。妈妈吉凶未卜,姐妹们风流云散,侯方域音信全无。她拖着病弱的身体强自支持:「叫奴家揉开云髻,折损宫腰;睡昏昏似妃葬坡平,血淋淋似妾堕楼高。怕旁人呼号,舍着俺软丢答的魂灵没人招。银镜里朱霞残照,鸳枕上红泪春潮。恨在心苗,愁在眉梢,洗了胭脂,涴了鲛绡。」
李香君不幸中有大幸,她血溅诗扇,有杨友龙以血为墨,揉草为汁,将她满心凄清苦楚细心点染成折枝桃花。
在她的世界周边还有许多心血凋零的女子,她们悲惨不下于她,凄苦不下于她,但她们的义烈像黑暗来临前的晚霞,无声无息地被吞噬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她,幸有孔尚任为她作传。
多少红颜都零落了,只有她的桃花未谢。她以诗扇代信,托苏昆生去寻找侯方域。作者:安意如《紫禁城》年9月刊《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