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书一个月纪念梁心随笔

北京哪些医院皮肤科好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a/272178/

今年5月17日,梦汐在读书衍生的水群发了一段给她公司杂志投稿的文字,内容关于古人抄书的,其中一段引用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的事例: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背诵是古人学习的童子功,这样刻苦所得的知识能运用一辈子。我用了几年时间去接触古诗词,能背下来的寥寥无几,为何?我想一定是我不够刻苦了,自从离开学校,没有那个环境,我便不再让自己苦痛地学习。所以我没有考任何的资格证,进入编辑行业初期,我打算考一个编辑资格初级证的,但一想到要背几本书,便一拖再拖,现在我离开这个行业,打算不了了之。

究竟是填鸭的教育模式撑坏了我的学习胃口,还是我本质就是个不爱学习的人,不愿主动学习,只适合被填?

我有一个单纯的想法,有没有一种学习是愉快的,不痛苦的?还是痛苦只是自己不正当的想法造成的?例如,考托福等试,要背2万个单词,想想就是件痛苦的事,但有人将之转换成别的,考试高分=申请到全额奖学金=xxx元,用简单的数学公式一算,背一个单词价值20美元,于是学生就每天愉快地背单词,顺便算一算自己“赚”了多少钱。

过了练童子功的年龄,没有了填鸭的环境,没有远大的志向和高价值的目标来转换,想了又想,我决定还是继续自己的小步伐。为了深入地接触文学、文字,我在水群里发起了抄书活动,就是选定自己喜欢的内容,可以是歌词、一篇散文、一本书,每日抄若干内容,发图到群里打卡。

前阵子专注读俄罗斯、苏联文学,读毕《战争与和平》《生活与命运》,正开始读《静静的顿河》,这样的名著,电子书的阅读体验不如纸质,为了阅读,我到区图书馆借书,竟然没有!我一直以为区图书馆虽然小,但一般的名著都会有的。我在外国文学区俄罗斯、苏联文学书架前来回走也几趟,每一本书的名字读一遍,最后只能失望地离去,我甚至不想顺便借几本其他书回家。那天我要去画室上课,提前出门只为了借一套想看的书。

在去画室的地铁上,我百无聊赖,大概是被失望占据了心神,提不起继续阅读电子版的兴趣。但无聊时要阅读的习惯,驱使我必须找一本书来读,读《生活与命运》之后,我读《西厢记》调整情绪,再读《静静的顿河》,放弃它,我自然而然地在kindle上打开了《桃花扇》。

发起抄书活动的5月17日,我正好在读《桃花扇》,进入了古文阅读的状态,因此抄书首选古文,文言简洁有力,抄是个不错的接触方式。在《沧浪诗话》与《容斋随笔》之间,我选了后者,坚持一月,已经抄到卷三,我不知道自己收获了什么,只觉得有点欣喜。

我很清楚,离我的目标——自如地阅读古文——路还漫漫,但我不介意做愚公,去移一座书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