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句话是清初戏曲家孔尚任的剧本《桃花扇》中的一段唱词。
现在经常被我们用来形容人生际遇的变化无常和对生活的无奈。
看电视剧《我是余欢水》时,思来想去,觉得用这一句来形容主人公的命运走向再合适不过了。
01
单身时的余欢水,一个人住的房子比他老婆甘虹一家四口住的房子还大。一个月的收入是老婆半年的工资还多。在公司里是业务骨干,深受领导重用。兄弟哥们儿开口借钱,一句话,13万不带犹豫。
因为自身条件够好,物质基础也厚,一眼望去,前途一片大好,未来一片光明的景象。
为此,老婆甘虹哪怕对他没有爱情也甘愿选择用婚姻把自己和他绑在一起。
若是,这样一直发展下去,一生也就是那种大富大贵、极好的命理运势了。
可是,古人都有云:“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人生来一辈子的命运都不在自己手上掌握,所以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那个先来?
余欢水也如此。
一场车祸,发小大壮当场殒命,侥幸活下来的他,从此变得胆小、懦弱、窝囊之极。
在公司业务能力一落千丈,被领导随意羞辱,就连带出来的徒弟,如今也骑在自己头上。
一个月只拿着块的底薪,在家被老婆看不起,当成孙子似的随意使唤、苛责。
曾经日子窘迫的岳父母一家也过的越来越好,因为自己的落魄处境,回娘家的妻子被小舅子当保姆般使唤,儿子也不被疼爱。
坐个电梯,因为看不惯邻居家的狗随意撒尿、不栓狗链,想理论,却被蛮横的狗主人一顿回怼,只能闭口乖乖认怂。
周末想休息,楼上邻居装修,怒气冲冲的找人讲理,又被凶悍的邻居吓得悄悄不语。
郭京飞把一个唯唯诺诺的中年失意男演绎的入木三分。
一时间,余欢水不仅仅只是一个影视剧中角色,在他身上我们可看到的东西太多,他的中年失意、人生窘迫、婚姻危机等等,又何尝不是现实生活中你我他都可能有过的经历,或者正在进行时的生活写照……
网上看到很多说的是:中年人最害怕的事,余欢水全遇到了。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从余欢水身上感受到的人情冷暖、世事无常的“点儿”都不同,而最让我动容、“扎心”的是:人在中年时,他的生活从“富有”一下到“谷底”的前后落差。
就像曹雪芹的著作《红楼梦》,一部贾府的“兴衰史”,我们或许看的是热闹,而真的身在其中人,个中辛酸外人又怎能真的“体味”?
02
之所以对余欢水从人生的高处跌落到低处的遭遇感到难过,还是因为一段久远的记忆。
小时候村里的多数人家都很穷,很多人一日三餐都得不到保障。
那会儿,谁家要是有个黑白电视,有辆自行车,就是方圆几十里的名人,会成为所有人艳羡的对象,也是每个人教育孩子时的榜样人物。
而这两样东西,村里的阿寿家都有。
听妈妈说,那时候大伙儿都指望着种地吃饱饭,阿寿却到处倒腾卖米面油的生意,所以,他家很快就富裕起来了。
不曾想,有钱后的阿寿却迷恋上了赌博。
很快,家底都被他输光了。
家里没有了钱,也没有粮,一家人温饱都成了问题。
从那之后,曾经风光无限的阿寿成了村里最穷的人。
以前,只要在家,天天都有人找他喝茶、下棋,从那时之后再也没人上他的家门。
有时,走在路上别人都装作没看到他。
因为,他赌博欠下了很多债,大家都怕一旦搭上话了,他会借钱。
可是,我却在一次无意中,看到阿寿一个人在无人的山坡上哭的撕心裂肺、伤心至极。
一个大男人,那种哭相,我还是第一次见。
所以,过了很多年那个画面一直在我的脑海里。
当然,现实生活中的阿寿后来也并没有像电视剧中余欢水一样,重新迎来生活的春天,扬眉吐气的和过去说再见。
他的生活仍然过的不富裕。
03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有时候,一个人在落魄时,旁人不给白眼,哪怕只是一个温和的微笑,有可能都是他人生绝境时能收到的最大“善意”。
尤其是一个落魄的中年人。
张爱玲说:“中年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的依靠。”
网上流行的一句话:“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房有车有娃的那些。”
这些“难堪、压力”我们往往都能承受,大不了在夜深人静时狠狠的哭一次,第二天早上依然容光焕发的出门。
可是,有时“强悍的我们”却会毁在丑陋的“人心”里。
若是,身边有那样的一个“落魄”者,试着善待他们一点吧。
毕竟,谁也不知道人生会经历什么样的事,但是保持一个“善心”,任何时候都应该不会错。
善待他人时,也是善待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