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杭州西溪的洪氏家族,在历史上声名远扬i,史称“钱塘望族”。洪家历经宋、明、清三代,年间人才辈出,一门出了三宰相,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与洪家历代子孙恪守祖训家规,长期遵行、代代传承是分不开的。
02
宋朝的洪皓是洪氏祖训家风的奠基人,他曾出使金国被扣15年,备尝艰辛,却持节不屈,时人称之为“宋之苏武”。在他身上体现出的民族气节,为洪氏家族精神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基础。其长子洪适,曾高中榜眼,官至右丞相,著有传世之作《释隶》,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宋代金石学三大家;次子洪遵,与兄同榜高中状元,官至右丞相,著有研究中国历代钱币的重要著作—《泉志》;三子洪迈,曾任翰林大学士、副丞相,撰写了七十四卷笔记体小说《容斋随笔》,《容斋随笔》是毛泽东主席晚年最爱读的读物之一。世传“一门三丞相四学士”之美誉,说的就是洪皓父子四人。
03
时值明、清两代,洪家后人更是出类拔萃,明代有洪钟等一品宰相级官4位、二品尚书级官3位。清代则有大戏曲家洪昇,洪昇的代表作《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齐名,被称为“南洪北孔”。《长生殿》久演不衰,流传百年,它与《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并列四大古典名剧。“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纪祖孙太保五尚书”就是人们对洪氏家族繁盛的高度赞扬。
04
一个家族,出一两个名人并不罕见,即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曹操三父子、苏洵三父子也不过是一两代人集中在政治和文学领域的才华。而洪氏家族历经宋、明、清三代,几百年生生不息,持续繁荣,诞生了如此多各类学科的的名家名著,这其中深层次的原因何在?年5月,我随同西安市临潼区纪委前往杭州洪园参观,解开了这一困惑。
05
位于杭州西溪的洪氏宗祠,记录了整个洪氏家族的发展历史。在宗祠最醒目位置,撰刻着《洪氏祖训》和《洪氏家规》。《洪氏祖训》用了短短16个字:“孝以事亲,义以睦族,敬以持己,恕以及物。”告诫子弟对待长辈要孝顺,对待邻居族人要和睦,对待自己要严格,对待他人要宽容。《洪氏家规》从戒“游、赌、饮、斗、色、逸”六个方面入手,从日常生活细节规范子孙的行为,而且每一段的最后一句话都是:“以此思之,不如读书”。告诫后人要品行端正,避免沾染不良习气,从“应该怎么做”方面,告诫子弟要以儒家理念立身行道,为人处事。祖训家规讲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包括交友、饮食这些非常具体细致的内容,没有大话空话。正是这些朴素的祖训家规,为洪氏家族年长盛不衰提供了基本保障。
06
洪氏家族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代代相传的祖训家规和长辈的言传身教。是的,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最好的示范。孩子在与父母家人朝夕相处中培养起了自己的世界观,这种观念是深入骨髓,根深蒂固的。当一个孩子成年后走向社会,再想通过他人的说教改变其世界观是很难很难的,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中华民族从古重视家庭教育,“昔孟母、择邻处。”“养不教,父之过。”都是说家庭教育重要性。当今,我们再次提倡家训家风建设,洪氏家风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良好家风建设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也是民族复兴的必须。
走出洪氏宗祠,登高观荷,一股出淤泥而不染的清爽之风拂面而来。
作者:李沛